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2015-12-26 03:05凌水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护患肢体依从性

凌水英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宁乡 410600)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凌水英

(宁乡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宁乡 410600)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儿依从性更好,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今后可将其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应用效果

小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类特殊群体,往往无法正确表述不适感和需求,自我控制能力差,易产生烦躁情绪、哭闹、不配合、好动顽皮,给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和利用沟通技巧,以提高患儿配合度、减少护患纠纷[1]。本文探讨了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儿60例,其中男孩35例,女孩25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75±1.12)岁;体质量10~32 kg,平均体质量(18.76±3.62)kg;住院原因包括肺炎28例、肾病综合征5例、特发性紫癜12例、脑膜炎9例、腹泻6例;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8例、高中27例、初中10例。

实验组患儿60例,其中男孩33例,女孩27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67±1.05)岁;体质量10~30 kg,平均体质量(18.22±3.54)kg;住院原因包括肺炎30例、肾病综合征6例、特发性紫癜10例、脑膜炎8例、腹泻6例;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6例、大专19例、高中24例、初中11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质量、住院原因、母亲文化程度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如与患儿哭闹、不配合时取得家长的配合,完成各项操作。实验组患儿护理过程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人员积极与患儿沟通,鼓励患儿叙述不适感和内心想法,护理人员认真、耐心倾听,并时常点头微笑示意,以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好感。注重仪表端庄,干净整洁,使患儿愿意亲近。与患儿沟通时应蹲下,眼睛保持与患儿平行,以平等的视线接触和爱怜的表情增强沟通效果[2]。进行护理操作时面带笑容,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做好心理安慰,抚摸患儿的脑袋给予鼓励,如患儿产生畏惧,不愿配合护理操作时握住患儿的小手以转移注意力,对合作较好的患儿及时给予赞许的眼神和竖起大拇指。护理操作时做到轻、快、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不良刺激。对治疗后痛苦较大的患儿轻轻抚摩其背部,以安抚患儿[3]。

1.3 评价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价。①完全依从:护理操作过程中患儿无哭闹,主动配合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操作。②部分依从:护理操作过程中患儿虽有哭闹,恐惧感强烈,但能够克服,完成所有的治疗和护理操作。③不依从:护理操作过程中患儿强烈抵触,持续哭闹,不能完成治疗和护理操作,需在患儿家长帮助下强制进行。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者认为依从性好[4]。

1.3.2 护患满意度评价:出院时由患儿家长对护患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仪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根据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者认为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5]。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依从性比较: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儿依从性更好,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护患满意率比较: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家长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3 讨 论

肢体语言又称姿语,是在特定环境下对语言沟通的一种补充。通过借助身体实施动作、面部表情等向倾听者传达信息。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儿进行肢体语言沟通十分重要。

患儿由于生理不适产生的痛苦、对侵入性治疗的恐惧等,常出现烦躁情绪,接受护理操作时抵触情绪严重,甚至哭闹、不肯配合。加之部分患儿家长心疼自己孩子遭受的痛苦,而将怒气转发到医护人员身上,对护理工作不能理解和配合,更增加了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

护理过程中应注重肢体语言,在解除患儿生理痛苦的同时给予精神支持。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传达对患儿的关心和鼓励,以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消除隔阂,促进护患关系。患儿受到鼓励后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加强肢体语言沟通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今后可将其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1]王宗娟.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568-569.

[2]谢新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6):7736.

[3]张宝焕.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14-115.

[4]张玲.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89-90.

[5]邓慧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130-131.

[6]唐晓丽,刘娅萍.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193.

R473.72

B

1671-8194(2015)06-0224-02

猜你喜欢
护患肢体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