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的影响

2015-12-26 03:05谭春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肠梗阻负面护理人员

谭春梅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湖南 耒阳 421800)

探究系统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的影响

谭春梅

(湖南省耒阳市人民医院,湖南 耒阳 42180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况,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皆有一定下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他们的负面心理如焦虑与抑郁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肠梗阻;系统护理干预;焦虑;抑郁;负面心理

肠梗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有着发病急、疼痛剧烈等特点,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为此,加强肠梗阻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促进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负面心理如焦虑与抑郁等,除了会增加患者的担心与恐惧外,还会对治疗、护理产生影响,如何最大化降低这些影响就成为了肠梗阻临床护理的关键[2]。近几年,有研究显示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处理肠梗阻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了进一步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诊的肠梗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皆确诊,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压痛,同时伴有肠鸣音亢进、肠胀气、气过水声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50例,观察组共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2~55岁,均值(34.9 ±3.8)岁。研究组共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56岁,均值(34.7±3.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当病情得以好转,肠梗阻解除后要加强饮食护理,同时对胃肠减压通畅与否、吸出物量与颜色等进行观察;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创造温馨的、舒适的病房环境,针对接受全身麻醉术后尚未恢复意识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帮助其去枕平卧,并保持静卧状态6 h。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严密监测引流装置的变化情况,等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帮助其将体位调整至半卧位,予以其相关的基础护理服务。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完善护理制度并严密观察病情:根据本院情况与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制定完善的护理制度,并规范落实基础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好住院床位;护士排班采取弹性排班制,避免护理差错事件;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准备。②疏导患者负面心理,采取对应的心理支持。术前心理干预:由于肠梗阻具有病情变化快,临床症状明显等体征,患者在患病后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会产生对治疗的抵触和抗拒心理,形成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为此,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将肠梗阻相关知识、病情变化特点等告知患者,同时将手术治疗的效果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以便他们做好身心准备;若需要采取胃肠减压,则要确保动作的轻柔,进管时应随着吞咽动作有规律进行,叮嘱患者抬高头部,使得胃管下行通过咽后壁时缓慢,一次成功,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3]。术中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谈,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让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手术,减轻手术治疗的恐惧感,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麻醉师在进行麻醉操作时,需要保证其动作的轻柔性,详细的向患者解释麻醉效果及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稳定患者的焦虑情绪,为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术后护理干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其进行术后宣教,让其术后不宜自行排便,禁食禁饮,以便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况,分别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4],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卡方或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皆有一定下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与SDS评分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肠梗阻在临床比较常见,指的是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本病属于急腹症之一,引发因素较多。肠梗阻起病初梗阻肠段先出现解剖与功能性改变,进而发生体液与电解质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及坏死与继发感染等,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毒血症、休克及死亡,一定要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现代医学认为肠梗阻发生主要与肠腔内发生阻塞有关,伴有局部血运障碍,引发剧烈腹痛与呕吐及休克等。此外,本病患者往往表现有烦躁、心情焦虑等,入院后往往急于想得到有效的救治,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无法与其预期符合,故而会出现精神与心理压力,导致负面心理。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升。如何改善肠梗阻患者的负面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受到了当前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组别 护理时间 例数 SAS SDS研究组 护理前 50 64.58±4.38 65.58±5.78护理后 50 50.24±5.47*# 47.65±3.57*#对照组 护理前 50 65.43±4.51 65.24±4.96护理后 50 54.36±4.93* 53.24±4.09*

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10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特别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SAS与SDS评分皆有一定下降,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李玉梅、赵卫红、刘志萍等学者[5]对80例肠梗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更早,复发率更低,同时研究组SAS与SDS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系统护理干预要求尽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并尊重他们的权利与需求,不拘泥于医院规章制度,尽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并且要配合专业的心理指导,积极安抚与宽慰患者的情绪。肠梗阻患者负面心理情绪较重,为了缓解这些负面心理情绪,就要指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制定科学的健康宣教路径,针对不同治疗阶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减少教育随意性与随机性,使得患者更清晰地了解重点;此外,还要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强有力的支持,使得他们得到亲人心灵上的安慰。

综上所述,肠梗阻患者予以系统护理干预处理,制定相关的护理策略,加强健康宣教,使得宣教随机性与随意性降低[6],并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予以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干预,最终可明显改善他们的负面心理如焦虑与抑郁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1]王丽巍.系统护理对肠梗阻患者心理负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36-37.

[2]王丽.肠梗阻患者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心理负担的影响评价[J].医学信息,2014,14(17):375-376.

[3]卞秀敏.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1,27(8):1158-1159.

[4]童丽娟.浅谈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0(31):259-259.

[5]李玉梅,赵卫红,刘志萍,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9(2):346.

[6]热依兰木·买合木提.50例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25):73-74.

R473.5

B

1671-8194(2015)06-0243-02

猜你喜欢
肠梗阻负面护理人员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大承气汤配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