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2015-12-26 03:05周云香徐雪影袁燕嫦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性肺炎呼吸机气道

周云香 徐雪影 袁燕嫦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周云香 徐雪影 袁燕嫦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39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呼吸机、气道、口腔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2.4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心理、呼吸机管道、气道湿化、口腔及体位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降低VA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多病情危重,常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而机械通气作为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措施之一,具有快速改善呼吸功能的重要作用,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呼吸机日常使用过程中引发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日趋增多。据相关文献报道,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达9%~28%,而其病死率更高,可高达24%~50%[1],而加强护理干预对预防VAP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保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次研究就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52.8±7.6)岁;颅脑损伤19例,脑出血3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呼吸机、气道、口腔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如下:①心理护理: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由于自身疾病、ICU病室环境和使用机械通气等因素,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耐心解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作用,以及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发生率;②呼吸机管道护理:由于呼吸机管道直接与患者接触,是细菌等微生物寄居和繁殖的主要部位之一,可通过呼吸机管道进入患者呼吸道而引起感染。因此,除气管导管要一次性使用外,对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还需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湿化器要每日倾倒一次残余液体并进行清洁,对于管道内可见分泌物、血液时要及时进行更换[2-3];有条件者尽量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③气道湿化护理:人工气道建立后,患者气道自身湿化作用随着肺的通气量的增加而降低,容易形成痰痂,增加肺部感染的概率[2]。因此,在机械通气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气道湿化的护理,可根据医嘱选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和敏感抗生素作为气道湿化液,每日湿化量可根据患者病情及痰液情况进行调整,湿化器温度应设定为32~34 ℃,保证吸入气温维持在28~32 ℃,以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4];④吸痰护理:对于意识不清及其他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及时清除痰液,对防止痰液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要正确掌握吸痰时机,由定时吸痰改为根据痰液量吸痰,当患者肺部听诊出现痰鸣音,呼吸机管道压力升高,患者血氧饱和度降低时,即证明痰液分泌增多,可进行吸痰;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定时翻身拍背有助于附着在肺泡及支气管壁的痰液脱落更容易排出;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其自行主动咳痰;⑤口腔护理:在进行机械通气时,患者口腔内容易产生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多数来源于口咽部的常驻菌,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每天2次给予患者漱口,漱口液可选用生理盐水、硼酸液、醋酸氯已定溶液等,在漱口时还应注意避免口腔分泌物和漱口液误吸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⑥体位护理:据相关文献报道证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还与胃内细菌逆向定植具有密切关系[5],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抬高患者头部,约呈30°~45°,有助于预防胃液反流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

1.3 VAP诊断标准[6]:患者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撤机拔管48 h以内肺部发生的炎症,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体温高于38.5 ℃,X线胸片出现炎性浸润,呼吸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见病原菌。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单位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2.4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机械通气具有快速改善呼吸功能的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为机械通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复杂,多与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呼吸机管道污染、口腔细菌误吸、胃内细菌逆向定植有关,因此,针对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VA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1]乔田田,陆慰英.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1026-1028.

[2]林莲妹.应用护理干预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153-154.

[3]田敏.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3):319-320.

[4]陆雪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与护理干预分析[J].右江医学,2014,42(1):127-128.

[5]Powers J,Brower A,Tolliver S.Impact of oral hygiene on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neuro science patients[J].J Nurs Care Qual,2007,22(4):316.

[6]王红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311-312.

R473.5

B

1671-8194(2015)06-0273-02

猜你喜欢
性肺炎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