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分析研究

2015-12-26 03:05王军伟荆丽梅刘元凤舒之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6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病床社区卫生

王军伟 荆丽梅* 刘元凤 舒之群

(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129)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分析研究

王军伟 荆丽梅* 刘元凤 舒之群

(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129)

目的对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为政府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浦东新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3年医疗服务效率相关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纵向比较寻找其规律和特点。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数增加,住院床日数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数占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数的比重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提高;病床使用率提高、病床周转率下降、平均住院日增加;门急诊均次费用及出院者均次费用有所增长,但二者的药占比均有所下降。结论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效率有所提升,门诊和住院费用药占比均有所下降,“以药养医”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高病床使用效率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和突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效率;医疗服务;浦东新区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确立了新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浦东新区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探索以家庭医师制度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改革,出台了按人头支付、家庭医师首诊制、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多项政策和措施[1]。本研究收集浦东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至2013年的医疗服务效率相关指标并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服务效率及其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4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机构年报表数据。

1.2 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效率指标进行分析(包含门急诊量、住院床日数、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门急诊及平均每一出院患者均次费用等)。

2 结 果

2.1 医疗服务量: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为1677.43万人次,比2010年增加12.33%,年平均增长率为3.95%。总体住院床日数先降后升,2013年住院床日数比2010年下降2.96万床日。住院床日的下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开放床位整体上逐年下降的趋势相一致。2010年至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服务量占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服务量的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比2010年下降4.15个%,二级医疗机构占比变化不大,三级医疗机构占比逐年上升。见图1。

2.2 投入产出效率:分别以医师数(医师数=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建筑面积(含租房面积)作为投入,以门急诊量、总收入为产出来计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产出效率。由表1和表2可见,总体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产出效率逐年提高。

表1 2010~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

表2 2010~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效率

2.3 病床使用效率:从总体上来说,2010年至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病床使用率逐年提高,从86.63%提高到91.47%;病床周转率下降,从11.5次到8.83次;平均住院日不断增加,从28.93 d增加到36.09 d。

2.4 均次费用:2010年至2013年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均次费用及出院者均次费用均有所增长,但二者的药占比均有所下降。2011年的门急诊费用药占比较2010年下降了1.62%,出院费用药占比下降了7.53%,其后几年门急诊费用药占比基本稳定在75%左右,出院费用药占比保持在54%左右。

3 讨论与建议

图1 2010~2013年浦东新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构成比情况

3.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效率有所提升: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正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浦东新区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前沿阵地,在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方面,注重服务机制和模式创新,建立家庭医师制度,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人头支付改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多项改革措施并举,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效率方面发挥了一定效果。但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占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并未真正实现新医改引导基本诊疗下沉社区的目标。建议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综合执业能力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家庭医师及其团队的服务能力,同时结合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等措施,真正建立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双向转诊制度,形成规范的诊疗秩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家庭医师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和“费用守门人”。

3.2 药占比逐年下降:2010年,上海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其门诊和住院费用的药占比均有所下降,“以药养医”得到有效控制[3]。特别是2011年,门急诊均次费用药占比和出院患者均次费用药占比均比2010年明显下降,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于降低药占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基层医疗机构我们除了注意控制药占比外,更应该关注目前的基本药物是否能够真正满足百姓的基本用药需求,是否能够在药品的配备和使用方面实现引导患者下沉社区的目的。

3.3 均次费用有所增长:2010年至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均次费用以及出院患者均次费用均有所增长,这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总体医疗费用上涨的必然趋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从基层医疗机构入手,结合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等手段,将医疗保险费用按人头预付给基层医疗机构,并与家庭医师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师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医疗保险费用的管理者,以激励他们主动控制和降低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合理节约医疗资源,真正发挥“费用守门人”的作用。

3.4 病床使用效率有待提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院病床使用效率的指标[4]。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从2010年至2013年稳步提高,说明医院整体病床工作负荷有所增加,病床整体的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从病床周转次数不断下降以及平均住院日不断增加的趋势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张病床的使用效率在下降。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上海市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2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患者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往往住院时间都较长。因此为有效提高病床使用效率,建议在增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发展以“家庭病床”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模式[5],率先建立起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并举的养老服务模式,既可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又可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荆丽梅,孙晓明,娄继权,等.浦东新区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3(8):36-39.

[2]孙晓明.2012浦东新区卫生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景湲.新医改下浦东新区医疗机构服务效率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9-11.

[4]朱红超.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日的关系分析[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9):240.

[5]王存亮,梁万年.家庭病床作用、管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3):206-208.

R-03

C

1671-8194(2015)06-0277-02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PW2012B-9);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PWRq2013-21)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病床社区卫生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多功能病床
基于单片机的病床呼叫系统设计研究
浦东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
病床变轮椅
行业协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选择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对上海浦东新区政府职能转变的定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