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CA和TC指数分析的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研究

2015-12-30 06:26宣善文博士中北大学经管学院太原03005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5期
关键词:贸易逆差竞争力优势

■ 宣善文 博士(中北大学经管学院 太原 030051)

引言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相比于大部分成员国均为发达国家的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典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涵盖人口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其成员国均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传统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扩大了双边贸易和投资。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2011年,东盟就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格局。目前,中国已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联系日趋紧密。经济上的紧密联合,也促进了双方政治上的友好合作,在东盟的牵头下,“10+1”、“10+3”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东亚的联合,也有利于东盟推动经济一体化,实现政治联合的远期目标。

同时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在各自国家的经济中都占据主体地位。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东盟在许多双边贸易中都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竞争趋势,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对东盟长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受到东盟的强烈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一)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带动农业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也是世界的农业大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仅次于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巴西之后,中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在世界农产品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2087.4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额878.6亿美元,同比增长7.2%,进口额1228.2亿美元,同比增长6.2%,贸易逆差349.2亿美元,同比扩大4.2%。东盟自1990年成立以来,其农产品对外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东盟十国中,除了新加坡、文莱外,其余八国都是传统的农业国。2013年,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为1268.4亿美元,其中出口742.5亿美元,进口525.9亿美元,贸易顺差216.6亿美元。中国-东盟自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东盟也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双边农产品贸易也迅速增加。2013年,中国-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到345亿美元,其中,中国从东盟出口142亿美元,进口203亿美元,逆差61亿美元。

表1 2005-2013年中国农产品贸易RCA指数表(单位:亿美元)

表2 2005-2013年东盟农产品贸易RCA指数表(单位:亿美元)

(二)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稳定

从地理上看,东盟十国基本上都处于热带地区,中国大部分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与东盟国家存在气候带上的不同,双方发展农业要素禀赋条件存在差异,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也各不相同,这为双方发展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先天条件。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东盟八国均具备发展农业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的自然禀赋条件优越,各国纷纷发展本国的特色农业。经过多年的双边贸易,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较为稳定。中国的蔬菜、糖类和水果等农产品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农产品,符合我国发展农业的比较优势,目前,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前五大类农产品依次是蔬菜、糖类、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2013年,这五大类农产品的出口额分别为20.14亿美元、18.64亿美元、12.52亿美元、8.64亿美元和6.55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总额的46.82%。从进口看,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前五大类农产品依次是植物油、谷物、水果、糖类、水产品。2013年,这五大类农产品的进口额分别为58.61亿美元、23.30亿美元、21.64亿美元、16.48亿美元和12.75亿美元,占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总额的65.41%。

表3 中国-东盟前五大类农产品各自的贸易竞争力

(三)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我国现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大城市打工,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已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每年需要大量的农产品进口,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此外,从要素禀赋来看,因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东盟大部分国家因为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先天条件,其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进入21世纪,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逐渐扩大。2001年,中国对东盟农产品逆差额为5.06亿美元,2003年逆差额为7.04亿美元,2009年逆差额为32.30亿美元。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变。2011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34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就达到45亿美元,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成为中国农产品全球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来源。从逆差来源国来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是中国的前五大逆差来源国,占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比重的89%,其中2013年,单对马来西亚一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就达到16亿美元。

中国-东盟RCA指数分析

RCA指数又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于1965年测算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其公式为:

RCAij=(Xij/ Xtj)/(XiW/ XtW )

其中,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额,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额;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额,XtW表示世界总出口额。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某种出口产业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产业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当RCA>1,表示该国此种产业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1,则说明该产业没有显性比较优势。它剔除了一国经济总量的波动和该产业世界总量的波动,可以较好地反映了一国某一产业的相对优劣势。一般认为,如果一国某一产业的RCA指数﹥2.5,则表明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2.5﹥RCA指数﹥1.25,表明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1.25﹥RCA指数﹥0.8,则认为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0.8,则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为测量我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对中国-东盟在2005-2013年的贸易数据进行比较,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表2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农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级产品、农产品已不再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不超过10%,农产品RCA指数呈递减趋势,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处于竞争力较弱的态势。反观东盟,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气候条件,加之悠久的农业传统,东盟国家的农业RCA指数一直保持在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了1.25,这表明东盟国家农业对外贸易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虽然东盟国家总体对外贸易额不及我国,但其农业对外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的比重一般均在20%上下,说明农业贸易对于东盟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构成了双方农业贸易的互补性,随着双方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对东盟的农业贸易也一直处于逆差的地位。

中国-东盟TC指数分析

RCA指数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各自农产品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到中国——东盟主要农产品的贸易,我们还可以使用TC指数来分析。TC指数,也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它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TC=(Xij-Mij)/(Xij+Mij)

其中: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Mij为i国j产品的进口,Xij-Mij为i国净出口,Xij+Mij为i国j产品的进出口总额。如果1>TC>0.6,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如果0.6>TC>0.3,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如果0.3>TC>0,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如果0>TC>-0.3,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微弱竞争劣势;如果-0.3>TC>-0.6,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大竞争劣势;如果-0.6>TC>-1,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极大竞争劣势。

从上文中了解到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前五大类农产品依次是蔬菜、糖类、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从东盟进口的主要是植物油、谷物、水果、糖类、水产品。那么我们使用TC指数来考察中国-东盟自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来这几大类农产品各自的贸易竞争力(见表3)。

自中国-东盟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之后,双边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东盟也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由数据分析得知,我国对东盟出口的五大类农产品中,蔬菜类、糖类TC指数保持较为稳定,其中由于我国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较高的技术手段,我国出口东盟的蔬菜类TC指数一直保持较高,一般维持在0.45左右,说明我国在蔬菜类贸易中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而我国的水果类出口贸易一直呈现较为微弱的竞争力,随着双边贸易的发展,这种本来就较为微弱的竞争优势更加式微;我国的畜产品,尤其是牛肉出口一直维持着极强的竞争优势,因为在东盟几个国家都奉行伊斯兰教,对猪肉排斥,我国的禽、奶、蛋等畜产品也一直维持着高水平的出口,在这几个年份其TC指数一般均在0.50之上;至于水产品生产,其TC指数呈逐年递减之势,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海上生产竞争力逐渐衰退。东盟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其出产的植物油品种丰富,质量上乘,因此,该商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且其TC 指数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2013年,甚至达到了0.68。其水果也因为此,富有热带口味,每年大量出口到我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东盟有些国家有着传统的农业习惯,谷物质量上乘,例如泰国、越南等国,我国每年均从东盟进口大量的谷物,因此,其谷物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糖类生产是东盟农产品出口中具有微弱竞争优势的品种,每年的TC指数一般在0.12上下波动;至于水产品,由于我国东部及南部沿海省份也有着传统的海上生产,所以只有其仅具有较为微弱的竞争优势,但不难看出,随着我国海上生产逐渐衰退,东盟的海产品出口应该会逐步扩大。

总体来说,东盟的农产品竞争力远高于中国,这也是近些年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一直存在逆差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东盟国家,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相对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传统农业习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结构等原因造成了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扩大了双边贸易,也加速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程度。为更好地发展中国-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本文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调整对东盟出口的农产品结构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极大,尤其是与东盟进行农产品贸易的省份多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也是我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发挥当地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我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实现我国更加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从地理位置上看,东盟大部分国家处于热带地区,而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范围,因此我国主要从东盟进口的是热带植物油和热带水果,以及热带类海产品,出口的主要是我国特有的糖类、亚热带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为此,应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牧业等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将我国分散化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重点发展有针对性出口的优势农业产区。

(二)提高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双边合作水平

我国出口东盟的主要农产品大部分都属于初级产品,产品的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一方面,这是由农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习惯。为此,应该促进农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产品的深度开发。针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我国的特色农业产品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中国与东盟各自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加强双边农业合作,提高双方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合理化,避免恶性竞争,以此提升双方在农产品上的深度开发和紧密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在包装、品牌维护、广告营销、流通方式上整合优化,努力提高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附加值。

(三)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扩大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

当前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还处于较低模式,出口商、生产商各自为战,往往造成信息不能共享,出口同行间恶性竞争,缺乏合理的政策引导。为此,应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对东盟市场进行市场预测、政策预警、信息提供等相关分析,规避贸易风险。同时,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农产品检验标准,导致我国与东盟国家经常产生贸易摩擦,影响了双边农产品贸易,我国也应该加强农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建设,积极与东盟国家建立统一的检疫检验标准,促进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应鼓励引进和推广农业发展新技术,引导对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在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提升等领域加大投入,合理有效地安排农民有计划的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管理和相关配套政策建设。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建设现代农业体系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RCA和TC指数具体分析了的中国和东盟农产品竞争力,从数据上看,我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处于绝对劣势,这也是我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重要原因。虽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盟一跃成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但在农产品贸易上并没有改变我国处于逆差的现状,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也成为中国农产品全球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来源。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国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出口,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扩大我国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改变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处于长期逆差的不利地位。

1.方菲.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

2.杨亮,吕耀.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J].资源科学,2009(10)

3.姜南.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和挑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6)

4.周雪春.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进展与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07(1)

5.吕玲丽.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相似性分析[J].世界农业经济,2006(1)

6.仇焕广,杨军,黄季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7(7)

7.李培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结构变化趋势[J].财贸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贸易逆差竞争力优势
矮的优势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画与话
日本竞争力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