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10年艰辛路
——中国首位持证上岗街头艺人

2015-12-30 06:33路未央
侨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魔术艺人

文 路未央

海归10年艰辛路
——中国首位持证上岗街头艺人

文 路未央

他是留学瑞士攻读会计学的海归,按照常理,他应该走进大都市的写字楼成为高级白领。然而,他从骨子里反感那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上班族生活,于是他跟父母抗争了10年,终于过上了“我的青春我作主”的自由奔放的生活,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

海归甘愿街头卖艺

今年34岁的陆昕一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公务员。高中毕业后,陆昕一前往瑞士留学,攻读会计学专业。从留学那时起父母就对陆昕一的未来有了大致设想:留学归来去外企或金融机构找一份朝九晚五的白领工作就行。

陆昕一来到瑞士留学后,被浓郁的异国风情吸引,但让他感受最深的还是当地的街头艺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表演氛围特别好。观看他们的街头演出时,如果你觉得对方的表演打动了你,物有所值,你可以往他面前的宽檐帽放入小费,金额多少不限,如果你觉得不满意,也可以一走了之,没有人会责怪你。每次逛街,陆昕一都会流连忘返在一个个街头艺人的摊位前,被他们的精彩表演所吸引。相反,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会计学并不感兴趣,而且一想到毕业后要待在写字楼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和压抑感。

2004年10月,陆昕一从瑞士学成归来。一天,父亲把陆昕一叫到书房问他:“昕一,想好去哪家公司没有?”出乎意料的是,陆昕一说:“爸,工作的事我在回国之前其实就想好了。坦率地说,我对做会计毫无兴趣,我只想做一名无拘无束的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还要不受管束,那不就是没有固定工作的意思吗?”听了儿子的回答,父亲的语调不禁提高了几分。

“爸,你那么理解也差不多吧。不过,我说的自由职业在欧美很流行,甚至能成为一个城市靓丽的风景线。”陆昕一想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具体点说吧,我说的自由职业就是街头艺人,用自己的表演和付出赢得观众的喝彩和小费。”“什么?街头艺人?那不就是街头卖艺吗?这跟沿街乞讨有什么区别,这怎么行!”父亲不禁有些激动。

听到父子俩的谈话母亲也加入了进来:“儿子啊,我们把你送到国外留学,不图你飞黄腾达,但你起码也得找份与你身份相符的正经工作吧!可你要当街头艺人,我们的脸往哪搁啊?你想过我们的感受没有?”

眼见父母态度坚决,陆昕一只好偃旗息鼓不再分辩。

街头艺人的未来在哪里

陆昕一虽然表面上放弃了与父母的争辩,但他内心从来没有屈服。此后的一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房间,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魔术教程和视频,并购买了相应的魔术道具,然后反复揣摩练习。一个魔术学会后,他就开始学习新魔术。等到熟练掌握并能娴熟地表演六七个魔术后,他就背上道具来到公园或街头开始表演。

可是每当他表演得尽兴时,都会碰上城管前来驱赶。没办法,陆昕一只好收拾起魔术道具东躲西藏,与城管捉迷藏。等灰溜溜地回到家,父亲看到他的狼狈样,自然少不了说他几句,父子俩又免不了上演一场关于街头艺人的争辩。几个月后,陆昕一感到身心俱疲,他觉得在国内做街头艺人的压力实在太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经过一段时间的闭门反思,陆昕一还是无法说服自己坐进写字楼做会计,更无法让自己放弃街头艺术。此时,街头艺术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快乐的职业,更是源于他心底迸发的炽烈的爱。于是,他听从几个街头艺人的建议,开始尝试做些变通,一边承接一些零散的商业演出,挣点生活费,一边在闲暇时间去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自娱自乐。

一晃儿,陆昕一在上海苦苦挣扎了近10年。2013年初,他终于不堪现实的束缚,决心到国外去放手闯一闯,就算失败,他也认了。临行前,他收拾好自己的魔术道具,然后对父母说:“爸、妈,我准备去马来西亚看看,也许在那里能找到适合我的工作。”父母原本不赞成儿子再次出国,但听说他去找工作,就慨然应允了。

独自来到马来西亚,陆昕一并未如父母所愿去找份正经工作,而是拿出他在国内表演得最多的水晶球,畅快淋漓地当起了街头艺人。每天一早,他跟当地的其他街头艺人一样,带上自己的魔术道具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面前摆上一个宽檐帽,然后打开音响,开始一天的表演。悠扬悦耳的音乐声,再加上水晶球在双手间灵动地旋转游移,很快吸引了大批行人和市民驻足观赏。表演到高潮,围观者除了报以热烈掌声,还毫不吝啬地往帽子里丢进数额不等的小费。

这年11月的一天,表演完最后一个节目正准备收摊回家的陆昕一,突然被一阵掌声吸引。对方名叫陈霆,是一个大陆游客,同样也喜欢街头艺术。他一边鼓掌,一边称赞说:“你的表演真的太棒了!如果在中国大陆表演,我相信同样也会很吸引人。”陆昕一苦笑了一下:“我是上海人,之前在上海从事这行近10年了,为了糊口,每个月都会接一些零星商演。但我父母和朋友都不理解我,也不赞成,所以我才千里迢迢来到马来西亚。”

陈霆点点头,接着说:“我的经历跟你有些相似,家里人起初也不支持。但前段时间我听说上海市有一位人大代表呼吁相关部门效仿国外给街头艺人发放演出许可证,我跟家人说了这事,后来他们似乎理解我了。因此我建议你不如先回到上海,运气好的话,兴许还能赶上第一批发证呢。”陈霆带来的消息不禁让陆昕一眼前一亮,他觉得属于国内街头艺人的春天应该不远了。

2014年2月,在马来西亚做了近一年街头艺人的陆昕一信心满满地回国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当头一棒。

那天,当陆昕一来到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门口,摆放好音响、宽檐帽等道具准备表演节目时,几名城管人员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不由分说,城管没收了他的所有道具,并当场开具了一张200元的罚款单。

陆昕一沮丧地回到家,思前想后,不胜感慨:看来在国内,甚至像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目前还无法实现自己正大光明当街头艺人的梦想。

为了糊口,陆昕一无奈再次承接起了商演,没有演出任务时,他就来到他家附近的徐家汇绿地公园进行自娱自乐的公益性表演。每当音乐响起,陆昕一手中的水晶球似乎有了灵性,随着音乐节拍在他的手中腾挪翻转,变幻出各种美不胜收的造型。此时,路过的行人就会驻足观赏,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赞叹声。虽然没有分文收入,但陆昕一沉醉其中,很是享受。

一个月后,等不到任何有关街头艺人管理相关消息的陆昕一沉不住气了,决定主动出击。他通过政府网站,给上海市文广局局长写了封邮件,述说了自己的苦恼和期盼。

邮件发出了,陆昕一不知道像他这样的街头艺人还有没有光明的未来?

首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

2014年5月的一天,正在一家商场进行商演的陆昕一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是上海市文广局,说:“您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关于您提到的街头艺人的事情,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研讨……如果您愿意可先将您的个人资料递交文广局,我们给您登记备案,等相关办法正式出台,我们会通知您前来参加面试和培训。”得知这个消息,陆昕一又惊又喜,当天就前往文广局递交了相关资料。

5个月后,陆昕一终于再次接到上海市文广局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去参加街头艺人的海选面试。

陆昕一带着水晶球等道具,一早就赶到了面试地点。此时,面试教室外已人声鼎沸。看着眼前的一切,陆昕一尽管早有准备,但心里还是不免有些紧张。在经过3个小时等待后,终于轮到陆昕一上场了。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响起,陆昕一的紧张感一扫而空。陆昕一精彩的表演,毫无悬念地赢得了几位考官的一致好评。

经过层层严格的选拔和考核,一个星期后,上海市文广局终于确定了第一批拟发放街头艺人职业资格证的8名街头艺人名单,并在网上张榜公示。幸运的是,陆昕一名列其中。

随后,在上海市文广局的组织下,陆昕一等8名街头艺人开始接受为期5天的街头艺人行为规范培训。课堂上,他们不仅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懂得了街头艺人的真正内涵,还与来自国外的几名资深街头艺人相互切磋,面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

培训结束后,陆昕一翻看着记满了街头艺人表演规范、素养和技巧等内容的笔记本,觉得受益良多。

2014年10月25日,陆昕一等8名国内第一批街头艺人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书”,而陆昕一的证书编号正好是001号。这意味着,陆昕一成了国内第一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随后,他们相约来到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广场,来了场颁证后的街头艺人集体首秀,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艺。

首秀演出现场,陆昕一的人气爆棚,热情的观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一曲终了,观众纷纷报以热烈掌声,还有不少人心甘情愿掏出10元、20元放进他面前的黑色宽檐帽中,而他则郑重地将手放在自己的胸前,很绅士地鞠躬、致谢。

接下来,他们连续表演了10天。有付出,就有回报。开始两天的表演,陆昕一总共收入了1300多元。对此,他感慨地说:“街头艺人赚的是辛苦钱。少的时候每天只有数十元,周末时的收入会高一些。总的来说,收入还算稳定。不过有了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外出表演了,这才是最开心的。”

一直反对陆昕一从事街头艺术表演的父母终于改变了看法,开始接受他的选择。

亲戚朋友和同学也从不理解慢慢变成了欣赏。目前,陆昕一过着既自在又有规律的生活:每天早晨6点起床,跑步1小时,跳绳6000次,早餐后练习古典吉他、看书或者练习魔术基本动作,中餐后午睡45分钟,然后准时上街表演。与此同时,一些演艺经纪公司与他接触后,也达成了合作意向。对于这样的生活,陆昕一很享受,因为他从骨子里爱着街头艺术。

侨园

猜你喜欢
魔术艺人
魔术学
有趣的魔术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魔术表演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吸管悬浮
艺人指数Top10
花灯艺人
庞大的魔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