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

2016-01-04 15:36袁继芳陈建国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场所空间体育

袁继芳,陈建国

(安徽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安徽蚌埠233030)

●体育社会科学

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

袁继芳,陈建国

(安徽财经大学体育教学部,安徽蚌埠233030)

通过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背景、目的、意义的描述,分析了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出了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指出研究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能够为城市环境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能够为普通大众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场所,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必要性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只有休闲的人才是幸福的”[1]。在我国,休闲也早已有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一种悠然闲适的写照。我国对休闲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于光远、马惠娣等。马惠娣曾指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休闲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文明病也随之产生,影响了人们健康的工作与生活。因此,体育休闲作为休闲的一部分便应运而生,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城市是人口和各种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城市的发展应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如何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是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人们为了生活而聚集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城市之所以是城市,不在于城墙的有无,而在于城市居民的共同利益。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载体,为人类活动提供各种适宜的场所,这些场所就是城市的空间[2]。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雅典宪章》就指出,休闲是城市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它与居住、工作和交通等一起组成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2005年1月,国务院关于“宜居城市”建设的新目标的批复,开启了我国城市发展向“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内地总人口为13.7亿,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已达7.7亿,城市化率已达到了56.10%,比上年末又提高1.33个百分点[3]。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以年均0.9%的增速上升,是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国正在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出现了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有些政府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广场、大公园等地标性工程的建设,大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但真正为老百姓所用的公共空间却少之又少。因此在城市中随处可见跳健身操、广场舞的人群,这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因健身而扰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广场舞大妈与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几乎变成了不可协调的矛盾。人们用于休闲、健身、娱乐的空间场所日益狭小,这严重影响了宜居城市的建设,与城市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城市化不是土地的城市化,城市化应当是以人为本,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空间需求。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而当前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大拆大建、乱拆乱建的现象仍与人们的需求相违背,人们想找到自己的休闲健身场所实属不易[4]。

因此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更多的人对体育休闲公共空间有新的认识和定位,从而能设计出真正以人为本的体育休闲公共空间,以推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建设和改善工作,便于我国城市环境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公共生活场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不足,而人们对公共空间服务的需求却日益增加。研究基于这一思路,对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匮乏的现象提出思考,通过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必要性的研究,旨在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期为提高城市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为城市居民体育休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改善人们的体育休闲健身环境,为丰富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建设已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对其研究还未形成真正的系统。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营造,能够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体育休闲设施于一体的活动场所;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建设,有助于营造生态与景观综合效益最佳的绿色空间,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但目前我国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还严重不足,城市社区、公园等场地设施缺乏且利用率不高,无法满足广大居民体育休闲的需求,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研究也极为缺乏。研究通过对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向往的体育休闲公共场所入手,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旨在唤醒人们的意识,探寻出科学有效建设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有助于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场地拥挤、空间不足等现实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加广阔、愉悦地体育休闲空间。

2 研究必要性

2.1 休闲需求的增加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对休闲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休闲空间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已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休闲空间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早期的休闲空间,很少从人的多维休闲需求动机出发,很少从人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着手来考虑休闲场所的不同特性,而只是通过休闲用地的布局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休闲行为出现了自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休闲空间已经不能够让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城市体育休闲空间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空间,其范围从社区走向公园、广场、绿地,从开放空间走向城市公共空间,从城市市区空间走向城市郊区、区域空间等,这正迎合了人们对休闲空间的需求[5]。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对休闲空间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2.2 休闲健身场所的缺乏

场地是空间的载体,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最直观的表现是体育场地设施。城市体育场地设施状况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是城市综合功能的体现。上个世纪80年代,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国家体委颁发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86)体计基字559号]中指出,“体育设施用地是指不包括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运动设施的用地,是向公众开放、供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设施及其用地。”[6]规定指出,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约为0.7~1.1 m2。然而,如今时隔30年后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显示,我国目前共有体育场地数量169.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2[7]。但这组数据中也包含了学校、企事业单位、军队及相关系统的体育设施。由此可见,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仍然较为缺乏,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大力发展、开发各种类型的体育场地显得尤为必要。

2.3 相关文件纲领的指导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提出,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空间,大力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开发各类体育设施的功能并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形成各类体育设施互为补充的网络化格局[8]。在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条件下,充分开发城市公园、广场、绿道等场所的体育休闲健身场所,是大势所趋。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性的绿地,靠近居民区方便居民使用,公园内空气质量好,环境宜人,适合开展各类健身活动,而且大部分城市的公园陆续免费向市民开放,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进行各种娱乐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应当深度发掘公园的体育休闲功能,将其改造成为休闲健身场所。因此,通过构建多样化的体育休闲空间,来积极引导休闲行为的健康发展,以实现城市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角度,在参照了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的GB/T31171-2014《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9]标准的基础上,把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主要界定为城市的社区、公园、广场、绿道等公共空间,并对其加以研究,以致力于发展这些空间的体育休闲健身功能,从而弥补当前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改善人们的健身环境。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的,只有从人的根本出发,研究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才具有一定的价值。

2.4 休闲空间研究的不足

休闲空间,顾名思义是休闲娱乐的生活空间,它为人们追求文化精神生活提供了保障。关于休闲空间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58年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该设计使美国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的热潮,城市公园成了当时人们休闲游憩的主体。20世纪初,美国多数城市相继形成了各式小公园、邻里公园和社区游憩空间。随着市民休闲时间增加,闲暇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公园已不能满足休闲的需求,因此新的休闲设施开始出现,政府有计划的规划各类公共游憩系统,像社区活动中心、游泳池、高尔夫球场、溜冰场等迅速发展,各种休闲空间和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10]。国内有关体育休闲空间的研究有:蔡玉军等(2012)指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理想模式构建的总体原则,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合理划定了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等级、服务半径、空间布局、数量规模[11]。常乃军等(2011)指出了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体系结构的基本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并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演变机制,建立了未来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重构框架模型,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策略[12]。刘雯雯(2012)指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指公众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进入、自发参与活动的开放性公共场所,通常包括社区、公园、广场、街道等[13]。郑华(2009)对休闲体育空间进行了定义,并指出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发展趋势具有综合性、人性化与特色化等特征[14]。李伟红(2006)通过对体育休闲空间的概念及特点的描述,提出了绿色运动空间网络系统的构想,并系统的分析了城市体育休闲空间景观设计[15]。金银日(2013)通过对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需求与供给的研究,提出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整合和布局对策[16]。宋铁男(2013)分析了沈阳市运动休闲空间布局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一定的建议[17]。以上研究表明,对于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研究已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但国内外仍缺乏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体育学界虽有涉入,但为数不多,总体的研究相对匮乏。

3 结论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城市土地寸土寸金,而人们的休闲健身需求又在逐渐增加,使得公共空间与人们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广场舞扰民现象层出不穷,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身水平高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因此,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很有必要,而目前对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系统全面地研究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较为缺乏。本研究指出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研究的必要性。随着人们对体育休闲运动需求的增加,依托公园、广场等场地的体育健身场所也成为人们体育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大力发展这些场所,以及对这些场所的研究将很有必要。

[1]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8.

[2]张志云.城市公共空间的呼声——创造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三位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J].四川建筑,2004,24(6):4—6.

[3]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国家统计局,2016—2—29.

[4]袁继芳,陈建国.从广场舞扰民看城市体育休闲公共空间的缺失[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9):34—38.

[5]张中华,张沛.西方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研究评析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2):95—1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体育运动委员会.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S].1986.

[7]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Z]. 2014-12-26.

[8]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S].2011.

[9]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1171-2014,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S].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10]覃杏菊.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11]蔡玉军,邵斌,魏磊,等.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体育科学,2012,32(7):9—17.

[12]常乃军,乔玉成.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J].体育科学,2011,31(12):14—20.

[13]刘雯雯.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与设施管理模式初探[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14]郑华.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2):18—21.

[15]李伟红.体育休闲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16]金银日.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需求与供给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17]宋铁男.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Necessity of the Study on the Urban Public Sports Leisure Space

YUAN Ji-fang,CHEN Jian-guo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nhui,Bengbu 233030,China)

In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ackground,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ublic sports and leisure space in the city,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city sports and leisure public space research,points out that the study can provides certain theory reference for 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recreational venues for the general public,so as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city;sports leisure;public space;necessity

G80-051

A

1671-1300(2016)03-0057-04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公共空间需求的研究”(SK2015A22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SK2016A0001)

2016-01-19

袁继芳(1975—),女,安徽明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场所空间体育
空间是什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创享空间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