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回声
—— 将军笔下起狼烟

2016-01-05 23:27刘建华
国防 2016年4期
关键词:刘建华战争历史

刘建华



历史的回声
—— 将军笔下起狼烟

* 刘建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资深政治理论教育专家。

刘建华*

有幸参与武国卿将军编著的《中国战争史》的校改工作,深深为这部历史科学巨著所吸引。虽然我多年在政治、经济、哲学和历史的学习研究中拜读过许多名著名篇,但从没有像该书这样引起我由衷的赞叹。书中沉积的厚重历史科学知识和信息,由此而升华的军事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现实境界。

填补新中国建立后战争史研究空白的创新巨著

如果说“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那么除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外,战争就是人类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历史。

中华民族有着世界上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发生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沈从文说过,“战争改变一切”;德国人拉萨尔认为,“历史上能看到的壮丽事业从来是用剑来完成的”;而美国人鲍德温则干脆说“战争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尽管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战争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战争往往决定一切。

专门研究战争和其发生、发展的学科叫战争学、战史学。这个学科不但孵化出许多军事专家和学者,相关的著作也连篇累牍、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能称得上全面反映中华上下五千年战争历史全貌的书,一直是空白。令人欣慰的是,由军事科学院原战役战术研究部部长武国卿将军所编著之《中国战争史》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引起国内专业研究机构和广大战史爱好者的密切关注。

源于历史、忠于历史的经典战例教科书

作者以“信史”“实录”为原则,旁征博引而不乱,史料丰富真实,文风朴实无华,“不虚美,不隐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宫廷内幕、小到引车卖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恰似一幅色彩纷呈、包罗万象的历史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书中引述的大量史实和战例,重大战争的发生和起因,战争爆发后的战役规模与格局,战争场面与经过、变化与结果,防御工程设施、攻城方法和器械,双方的作战序列和调整变化等等,都尽可能地给予交代。

作者对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兵法阵法及其演变情有独钟,并用沙盘推演式的独特方法予以展示和剖析。就连各历史时期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平时战时的后勤给养和保障、输送与运转,各种攻防工具的发明与生产、运用与改进,军事情报的重视与搜集、甄别和使用,交战双方的用间反间及其计谋技巧之运用,战前军力物力人力的储备调遣、配备与部署,战时领军将帅的任免与使用、监督与奖惩等等,都事无巨细疏密有致地进行了精准、可靠的记录和点评。这种细致周密的实景讲解,就像把读者带进了遥远的古战场:仿佛听到两军布阵前的惊天鼙鼓、交战双方的人喊马嘶,看见了激烈厮杀中的狼奔豕突……

借古鉴今、弘扬正义的爱国主义文化精品

毛泽东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对这一思想精髓,作者通过无数次跌宕起伏的战争现象予以反复诠释和论证。而约米尼关于“战争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艺术”的观点,作者也批判地加以吸收。书中罗列的大量战争实例证明:战争虽是一部杀人机器,但科学并无政治属性。科技产物不但能被战争广泛应用,且能直接影响和左右战争结局。作者还一再表明,决定战略谋划和指挥成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统帅是否具有科学头脑和指挥艺术、是否遵循战争规律、是否依靠科技支撑,国家是否具备综合国力等等,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作为职业军人,武国卿将军的血管里流淌着满腔的爱国热血。他对诸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和郑成功等爱国将领给予高度的赞美和歌颂;而对那些误国误民的昏君庸臣则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那些祸国殃民的暴君、奸侫以及卖国求荣的汉奸、宵小予以最无情的鞭挞和唾弃。作者对伟大祖国的强烈热爱和对外国侵略者特别是西方殖民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行径的无比愤恨,也时时感染着读者,并引起强烈的共鸣。不难看出,作者呕心沥血30多年,书写的不但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中国战争史,也是一首感情炽热、节奏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歌。

《中国战争史》以其翔实的史料、极强的专业性和丰富的内涵,不但可以用作国防军事的专业教材,还可以作为中国战争历史的百科全书来钻研和欣赏。我相信,这部书一定会成为浩瀚的世界图书宝库中一部独特的精品典籍。

(责任编辑:何 荷)

猜你喜欢
刘建华战争历史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大白鹅
擀面条
掉鞭炮
手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