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1-05 22:53苏凌飞李翠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苏凌飞?李翠华

【摘要】 目的 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针对胃肠功能开展专项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压痛减轻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针对胃肠功能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胃肠功能恢复, 有助于术后康复, 值得临床积极采用。

【关键词】 腹部手术;不同护理模式;胃肠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82

手术治疗在现阶段临床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 由于手术损伤以及麻醉药物的作用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术后经常处于紊乱状态, 不利于营养的摄入, 而且还会诱发腹胀、腹痛、肠梗阻等并发症[1],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思路,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外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80例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5~62岁, 平均年龄(36.37±7.41)岁;其中阑尾炎切除术21例, 胆囊切除术11例, 胃切除术8例。观察组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38.63±8.35)岁;其中阑尾炎切除术19例, 胆囊切除术15例, 胃切除术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组研究, 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排除伴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以及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术后24 h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2]。观察组针对胃肠功能开展专项护理干预, 包括:①胃肠道减压:对于出现腹胀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胃肠减压, 减轻胃部压力, 改善胃黏膜缺血状态[2]。经常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等感觉, 如腹部有剧烈疼痛时要立即通知医生, 并给予相应处理。②饮食护理:术后严格控制患者进食, 避免食用牛奶、豆制品等产气食物;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可多食用粗纤维食物,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泻药, 缓解腹胀腹痛。③早期活动:术后6 h协助患者翻身, 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3~5次/d, 5~10 min/次, 以促进胃肠蠕动;对于胃肠功能衰竭患者可服用薄荷水、吗叮林、西沙必利(普瑞博思)等[3]药物促进胃肠道运动。④腹部热按摩:用热毛巾在患者的上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 3次/d, 15 min/次;协助患者完成抬臀、收腹及缩肛运动, 直至患者自然排气。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压痛减轻时间以及排便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压痛减轻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人类胃肠功能由内存神经系统与外来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 外来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肠道运动与腺体分泌,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胃肠道运动与腺体分泌。腹部手术中由于操作不当会对交感神经反射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使胃肠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大量分泌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会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 抑制平滑肌收缩, 导致胃肠功能紊乱[4]。除此之外, 麻醉药物、术后镇痛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也会对胃肠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胃肠功能紊乱不利于术后早期营养的摄入, 使患者的体力恢复与伤口愈合没有充足的营养支持, 影响康复。

本研究中, 通过胃肠道减压、饮食干预、早期活动以及腹部热按摩等相应护理后, 观察组的腹胀缓解时间、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压痛减轻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减压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腹胀、腹痛的程度;早期活动能够加快体内新陈代谢,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降低胃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从而有效缓解腹胀;通过腹部热按摩能够促进腹部局部血液循环, 加快胃肠蠕动, 提高胃肠功能。

综上所述, 腹部手术后针对胃肠功能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胃肠功能恢复, 有助于术后康复, 临床可积极采用。

参考文献

[1] 郭静. 护理干预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5):74-76.

[2] 邱慧琴. 护理干预对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1):59-60.

[3] 罗涛, 李凡枫, 余奇劲, 等. 术后镇痛对胃蠕动影响的临床研究. 医学新知杂志, 2001, 11(4):178-180.

[4] 黄根梅, 徐彩娟. 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2004, 10(39):753-755.

[收稿日期:2015-09-01]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益生菌与常规抗病毒治疗联用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疗效及对机体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