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

2016-01-05 10:30郑修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进针椎动脉供血

郑修明

【摘要】 目的 探究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均进行单纯浮针治疗, 平均治疗5次,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2例患者在浮针治疗下, 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浮针治疗, 起效非常迅速, 效果十分显著, 能大大减少患者的疗程和治疗费用, 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浮针疗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9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分型, 主要症状表现为体位性眩晕、阵发性偏头痛、呕心、呕吐、心慌、胸闷, 严重者天旋地转、难以起床、不能进食, 甚者伴有视力减退或模糊、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 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危害健康。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本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此病传统治疗以静脉输液扩血管或针灸推拿理疗为主, 见效缓慢。本院采用单纯浮针疗法对近年来收治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22例, 女30例, 年龄32~72岁, 平均年龄46.5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3年, 平均病程8.3个月。

1. 2 诊断标准 ①颈椎眩晕, 可有猝倒发作史;②颈椎旋转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不稳或有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如呕心、呕吐、视力障碍等;⑤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 如耳源性眩晕等。

1. 3 治疗方法[1] 使用一次性中号浮针,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用笔在上位胸椎(1~3)俩侧距离中线1~2 cm处各定一点作标记。确定好进针角度, 平行于中线向上进针, 先将进针点周围处用碘伏消毒, 然后开始进针, 待针进入到皮下浅筋膜后, 以水平方向沿脊柱两侧平行向颈部推进, 注意推进速度一定要缓慢。若患者有疼痛感应立即向后退针, 调整方向再推入, 直至针身全部推入, 仅留针尾在皮外, 然后以进针点为支点做皮下扇形扫散约30 s, 在扫散的同时用拇指点按同侧风池穴, 然后将针芯抽出留置套管, 并做好固定, 以防套管脱出。嘱患者在留置套管期间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留针处也不要沾水, 以免感染, 治疗1次/d。最短治疗1次, 最长治疗10次, 平均治疗5次。

1. 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 颈椎活动自如, 能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显效: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 但过劳或天气变化时仍有轻度头晕不适, 一般活动、学习、生活受影响轻微;有效:眩晕等症状改善, 但仍需进一步治疗,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受一定影响;无效:眩晕等症状完全没有缓解或加重, 日常活动受影响没有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5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痊愈31例, 显效20例, 有效1例, 总有效率为100%。所有病例均治疗一次起效, 症状缓解非常迅速。

3 讨论

脑部血液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两个系统, 血液供应的减少直接导致了眩晕的发生。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发出后, 沿喉壁外侧向上, 经动脉孔进入颅腔。椎动脉有左右两支, 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C6横突处为第一段, C6~C2穿出为第二段, 从C2~C1穿出为第三段, 最后由C1横突孔穿出在寰椎侧块处拐向后方, 于枕骨大孔外缘进入颅腔, 在延髓交界处向上联合构成基底动脉为第四段。颈椎两侧的钩椎关节正好位于椎动脉前内方。如果改关节骨赘形成, 可形成可挤压椎动脉或使其血管发生扭曲、偏移, 引起管腔狭窄;此外, 第五颈椎的横突孔距离椎体较近, 因此, 在该处发生钩椎关节增生时, 更易压迫椎动脉;椎动脉神经丛伴随椎动脉达颅内, 发布于基底动脉, 若此神经受损可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第三段椎动脉分支有肌支和后脑的脑膜支, 此段椎动脉在寰椎上关节突的外侧和后侧, 迂曲较大, 当头颅转动时, 该段椎动脉受到牵拉而狭窄, 影响血流的通过而出现一过性缺血;第四段的分支有内听动脉(迷路动脉), 它是左右椎动脉吻合后分出的细长而迂回的分支, 有时出于小脑后下动脉, 供血于内耳, 临床上常可影响内耳的血供, 甚至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2]。

临床上由于人们长期低头工作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颈项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长期劳损, 引起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进而导致痉挛挛缩。导致颈椎间盘退变、颈椎移位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均使椎动脉周围软组织遭受刺激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椎动脉扭曲或痉挛, 进而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和机械性压迫软组织刺激产生供血不足, 或植物神经受到刺激, 引起椎动脉反射性痉挛, 从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上颈部的肌肉及筋膜的劳损导致环枢关节的错位, 可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从而椎动脉发生痉挛, 导致椎-基底动脉血流减少;局部组织缺氧缺血, 一方面营养物质不能运来, 另一方面代谢产物不能运走, 从而刺激了颈两侧的交感神经, 引起视力障碍等症状[3]。

浮针疗法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针刺镇痛新疗法, 本病通过浮针从颈椎俩侧的对称性治疗, 通过循经感传(即在进针点施加的刺激沿一定的径路向病灶处传导)和引徕效应(即在要重点治疗的部位或要治疗的线路的末端施加一定的刺激, 停止刺激后此点将成为留针刺激效应的引徕点, 针刺效应将通过循经感传沿着针刺点不断地向引徕点传导)[1]。从而消除局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进而可快速缓解颈部两侧的肌肉等软组织痉挛, 改善颈椎的力的平衡, 然后通过患者颈部自然的活动使错位的颈椎快速复位, 恢复到正常状态, 从而改善椎动脉的供血, 消除眩晕及交感神经症状[4]。

综上所述,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浮针进行治疗, 起效非常迅速, 效果十分显著。同时患者痊愈后嘱坚持做颈椎操, 同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预防颈椎的疲劳, 疗效可稳定持久, 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治疗疗程和治疗费用,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亚平.浮针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

[2] 胡超伟.超微针刀疗法.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2.

[3] 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9:5.

[4]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1.

[收稿日期:2015-09-16]

猜你喜欢
进针椎动脉供血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辣语
血塞通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动脉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