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工廈發展的可行性

2016-01-05 19:42
澳门月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業空間產業

與澳門相比,香港工業的發展似乎也有同樣的軌跡,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隨著工業的起飛而急速成長,但隨著香港經濟轉型,傳統製造業北移內地,不少私人工業大廈空置率偏高,浪費土地資源。而香港政府2009年10月宣佈一系列活化工廈措施,自2010年4月1日起實施,其間曾推出優化安排,2011年中期檢討時,政府亦宣佈延長申請限期至2016年3月31日,可見香港工廈活化政策的成功。香港工廈活化之後,不少用來發展文化、藝術等創意產業,那麼澳門的工廈是否適合發展此類產業呢?工廈的活化能否真正的幫助其發展?該類產業進駐工廈又會帶來哪些風險與挑戰?

澳門工聯副理事長李振宇表示,本澳政府推出工廈活化措施的本意是充分利用本澳有限的土地資源,為居民提供購房置業的多元化選擇,而不是為了促進工廈內文創產業的發展。但政府推出的工廈活化措施卻間接地對文創等多種產業產生了影響。文創等產業進駐工廈主要看中了工廈的兩點,一是工廈能夠提供其所需的空間,二是工廈的管理費及租金相對來說便宜很多。但自本澳工廈活化措施推出以來,本澳工廈的售價及租金一路上揚,業主加租及不續租的情況時有發生,令眾多文創等相關產業人士苦不堪言。政府若有心幫助文創等產業的發展,就應該對工廈活化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完善,提供相應的優惠和鼓勵措施,使之能夠切實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本澳欲發展適度多元化經濟,文化及創意產業應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與本澳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城市發展定位也是相符的,政府應加大對該產業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優惠措施。對於文創產業從業人員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合適的生存空間,工廈由於空間大、自由度高、管理方式靈活及租金便宜等特點,十分適合文創產業的發展。正如香港的工廈活化措施將促進文創產業的發展作為目標一樣,本澳政府也可在工廈活化計劃中增加對文創產業的扶持。不過,文創產業進駐工廈可能會帶來監管上的困難,如安全、消防、噪音、衛生等等方面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加強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與建設,修補工廈管理方面的漏洞,同時在制度上加強對文創產業的引導,使其在合法、有序的環境下發展。

時事評論員梁啟賢介紹了香港的幾個工廈活化的成功案例。他表示澳門政府很好,推出文創基金,但除了錢以外業界更加需要的是地方。參考香港文創事業的例子,香港馬會有一些工廈的活化計劃,翻新再出租給一些藝術家,這就很成功,對於工廈而言帶來了新的人流量和入駐率,同時對於創意產業的發展是個不小的推動,這些香港的例子可以供澳門政府參考。反觀澳門政府似乎並沒有大力的推行這方面工作,比如收購一些工廈,將它們活化變成一些創作村或者社會服務點,用來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至於這類產業進駐之後對於工廈帶來的挑戰,應該不會太大,只需租金方面的調整而已,之前澳門也有出現過因為業主漲租而導致一些創意工作室到處搬遷的情況,這個是需要各方面去平衡的,對於工廈本身而已,則不會帶來很多風險。

本地建築師呂澤強非常肯定創意產業在工廈中發展,他說:“就我所知近幾年就起碼有超過四間五六層高的工業大廈有一部分用做文化創意產業的設計室或者中心,工廈空間對於這些產業來說上是比較有利的。有一些社團特別需要大空間,例如電影或是話劇團,都會在工廈租一些地方來做他們的會址。而且澳門的製造業越來越少,加促這些工廈轉型其他產業。”至於活化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他認為工廈是適合做文化創意產業的,如果將工廈改為住宅的話,由於這些工廈部分都是集中在被規劃成工業區的北區,是,將其改建成為住宅的話,從城市規劃的角度講,會讓那個區人口密度突然間增加了,令規劃上出現一些問題。反而把工廈活化為一些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點或者是設計室甚至是一些服務業的寫字樓等,不失為一個較為合理的方式。澳門是有條件發展創意工廈的,它的教育水準算是比較高,而且又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畢竟文化創意產業是需要很多文化背景不一樣的人交流或者進行創意的碰撞等等,可以相信,有好的發展勢頭配合好的發展硬體設施,完全有建立創意大廈的可能性。

中原地產董事何兆恆則認為,其實現在澳門的工業大廈的成交比較少,從今年或者上一年年末開始,澳門的樓價和物業市場的交投相對都是比較淡靜,今年的工廈成交只有十二宗,這是一個相當低的數字。由於工廈的面積相對比較大,作為一個買賣來講,它的困難就比較大、門檻就會比較高,這是令工廈目前交投比較低的因素之一。但對於租賃來說,工廈還是有一定的需求的,但並不是非常的合適文創之類的發展。目前市場上一些大廈本身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並不適合進行改造,所以現在是盡量幫此類需求者尋找,但是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當然他們最希望是政府在活化工廈方面能提供多一些的幫助,至於很多人擔心政府若進行收購改造再收取租金,是一種牟利方式,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澳門資源豐富,是絕對有條件在工廈中發展創業產業的。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很有創意的玩法,有賽車、足球、槍械什麼的,很多工業大廈像主題公園一樣,什麼都可以玩。

香港的活化工廈計劃實施至今約5年,成功的改造了一批舊工廈,打造了類似的創意大廈,台灣也有相同的改造,他們通過官辦民營的方式來進行改造,例如台灣高雄把一些陳年的酒廠改造成一些藝術村,保留了當地歷史的特色。雖然澳門的工廠大廈沒有很美,但是也見證了澳門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工業化的歷程,也是一種工業化的象徵,值得社會各界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曾經輝煌過的建築,打造屬於澳門特色的工廈活化路徑。

猜你喜欢
工業空間產業
Can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give new life to China’s abandoned factories?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光影视界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