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须解决三个问题

2016-01-06 03:17寇振云王立佳柳明辉
国防 2016年9期
关键词:预备役现役军事训练

寇振云 王立佳 柳明辉

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须解决三个问题

寇振云王立佳柳明辉

内容提要:加强联合训练是部队实现能打胜仗目标的必然要求和基本路径。从我军与后备力量基本建设和军事训练现状看,必须从解决好“纳入不够”“合不上拍”“实不起来”三个问题入手,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科学发展。

军事训练联合训练民兵预备役部队

作者:寇振云,辽宁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上校;王立佳,辽宁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副处长,中校;柳明辉,辽宁省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参谋,少校

联合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形式,是生成诸军兵种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根本途径。开展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既是贯彻“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务实举措,也是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层次水平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改革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我军与后备力量建设和训练现状看,推进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解决好“纳入不够”的问题

现行《联合战役训练纲目》明确的7个联合战役训练课题,仅在非战争军事行动课题训练中明确:“根据任务需要,组织民兵参加。”对预备役部队参加联合训练没有任何表述。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属于根据需要,临时定单位、临时给任务的“半路夫妻”模式。对策:一是要在机制上纳入。按照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要求,修订完善《军事训练条例》《联合战役训练纲要》《联合战役训练成绩评定标准》及其他配套制度规定等,把民兵预备役部队真正纳入联合训练体系,明确各级职责、规范实施办法、严格训练奖惩,建立起联合训练“法治化”长效机制,推动联合训练向参训主体全员化、参训组织整体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在任务上纳入。把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联合训练纳入全军年度军事训练总体筹划、通盘考虑,年初上级要明确年度联合训练任务,以工作指示形式明确训练课题、参训兵力、标准要求等,便于省军区同步筹划,早做准备,争取主动。三是要在常态上纳入。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的重点往往放到年底联合实兵演习上。客观地讲,联合实兵演习作为检验联合训练的高级形式,对生成联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需要重点抓好。但如果把全部精力只放在这个方面,对联合基础训练、专业课题训练抓得不紧、不细、不实,实兵演习中的“联合”就会大打折扣,训练质量就难以保证。应根据联合训练的需要,从年初明确任务开始,民兵预备役部队就要围绕联合训练演练,从组织构架、理论研究、军事训练、各项保障等方面,贯穿全年融入纳入。比如,民兵预备役部队专业基础与现役部队的挂钩带训、民兵预备役部队行动与现役任务部队的一体联训、首长机关与战役指挥机关的对接联训等,都应由低到高逐级纳入、常态联合,扎实打牢联合训练能力基础。

二、解决好“合不上拍”的问题

随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加,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常备常用特征更趋明显,地位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受编制体制和保障条件制约,训练内容泛化、方法陈旧、手段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民兵预备役部队基础训练水平和基本素质能力,与现役部队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难以同步踏上联合训练平台。对策:一是要调整训练内容。坚持任务牵引、训战一致的原则,以现行军事训练大纲为基础,适当压缩民兵预备役部队单装操作、单项技能训练比重,依据遂行任务不同和能力基础短板差异,有计划地增加首长机关联合作战理论学习、分队要素集成训练、信息通联保障训练等内容,特别要把组织指挥、情报获取、态势综合等能力训练突出出来,尽力拉齐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短板,拉平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的对接平台。二是要改革训练模式。改变以往民兵预备役部队自成体系、自我循环的训练模式,概略式、粗放式的训练要求,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训练站位,在广泛开展岗位自训、基地轮训基础上,将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由“近亲繁殖”式的内部自训,向军政军民、现役部队联合训练拓展,采取“借梯上楼”“借台唱戏”的方法,把民兵预备役部队各要素、各专业成建制嵌入到现役部队作战编组训练之中,通过共同参加要素集成训练和实兵对抗演习,不断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层次和质量。三是要建立通用指控与信息平台。联合训练,“联”的前提是“通”;联训体系,“通”的前提是“统”。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长期忽视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通用化、系列化建设,训练装备老旧已成为制约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提升的“瓶颈”,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多为“九五”以前配发的,部分为上世纪末现役部队退役的旧装备,通信装备更是整体老旧,野战机动指挥通信手段严重缺乏,无法实现与现役部队的情报信息共享、数据有序流动和指挥实时联通。应改变民兵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自成体系的现状,加快装备配套建设步伐,为与现役部队的联合训练、联合作战提供基础支撑。

三、解决好“实不起来”的问题

受长期和平环境影响,民兵预备役部队打仗意识弱化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训练操场化痕迹很重,与战术脱节的现象很普遍;当前与现役部队联合训练只是探索性、试验性的,或者说只初步实现了形式上的联合,与完全意义上的联合训练,无论维度、实度、难度都有较大差距。对策:一是要坚持任务牵引。按照“真难严实”要求,立足联合作战的大背景,围绕民兵预备役部队职能任务设计训练课题,按实战需要纳入作战编成,按战场任务确定训练内容。另外,要着眼现代联合作战参战力量多元、战场支撑保障多维,以及发挥人民战争传统优势的实际,无论是战争行动联合训练,还是非战争行动联合训练,都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将民兵预备役部队纳入联合训练之中,真正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落到实处。二是要合理确定参训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打工人员呈现流动快、流量大、流向多的特点,企事业单位定岗、定员、定责,工训矛盾日益突出,编兵难、训兵难、用兵难没有根本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联合训练应以首长机关为主、预备役部队为主、民兵重点分队为主,在动用兵力上尽量采用以少代多的方式进行,确保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联合训练愿意出、出得来。三是要突出训练重点。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规模大、专业多,平行推进、“全面开花”不现实也不科学。要紧密结合民兵预备役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训练重点。预备役部队应以快速动员、远程机动、要地防空、支援保障等内容为主,民兵分队应以动员支前、战场勤务、后勤保障、抢险救灾、维护稳定等内容为主,首长机关应重点以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联合决策、联合行动等内容为主,确保训建一致、训用一致、训战一致,提高联合训练的实效。

(责任编辑:徐永汉)

E289文献识别码:A

ISSN1002-4484(2016)09-0014-02

猜你喜欢
预备役现役军事训练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轰运“摇篮” “鲲鹏”振翅——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改装现役轰炸机缩短飞行人才培养周期纪实
中国空军最新主力战机亮相珠海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