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的建设

2016-01-06 04:22曾王成刘永华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机动部队运输

朱 光,曾王成,王 辉,刘永华

(南部战区 空军运输投送处,广州 510052)



空军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的建设

朱光,曾王成,王 辉,刘永华

(南部战区 空军运输投送处,广州 510052)

为加强空军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建设,针对当前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战备、建强队伍、更新装备、健全机制、畅通通信、融合发展6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空军部队

摩托化机动是部队组织快速机动最常用、最基本、最可靠的方式之一,具有准备时间短、组织样式活、限制因素少、持续能力强等特点。强大的摩托化机动能力,是实现部队快速反应的重要条件,是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支撑。未来战争,能否保障部队迅速部署、快速机动、安全到位,直接关系到作战进程。因此,必须充分剖析制约部队摩托化机动的短板弱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1 空军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的特点规律

1.1建制汽车部队摩托化机动多

目前,空军和战区空军直接管理的战略、战役汽车支援运输力量,直接有保障力的编有汽车团、汽车营,间接抽组可形成保障力的编有司训大队,汽车驾驶员与车辆装备比例约为1.2∶1,可满足常态执行空军部队日常运输保障任务需要。2011—2013年,空军连续3年组织实施了代号为“铁流”的汽车部队远程机动演练;从2014年开始,固化“铁流”成果,持续组织汽车分队实战化、常态化勤务训练,牢固树立汽车分队“拉出去”思想,固化形成了“任务牵引、运训结合、以运带训、以运促训”的模式机制,积极将汽车部队融入到重大演训活动担负支援运输保障任务,通过走出营院、实装实运、远程机动,不断增强战备保障能力。

1.2航空兵部队输送以铁、空主导

空军由于其兵种属性的特殊性,航空兵部队为主战力量,空军的演习演练多以航空兵部队为中心组织谋划。伊尔-76、运-8等我军主要的大中型运输机编配在空军,空运力量使用方便;航空兵部队轮战驻训、联合演训多以空运协转为主、铁路输送为辅,场务、四站等保障车辆设计之初仅考虑场内短距离机动,在车速、轮胎、底盘等环节上不适宜远程摩托化机动。加之目前空军正在大力推进“零伴随”保障试点,转场携带的车辆装备、物资器材越来越少,航空兵部队摩托化机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小。

1.3地面作战部队摩托机动能力较弱

陆军每年在朱日和、山丹等地区组织跨区基地化合同演练,部队远距离投送主要以摩托化机动为主、其他它方式协同。相比陆军,空军地导、雷达、电抗、高炮等类型地面作战部队,虽然每年也组织以“蓝盾”“红剑”等系列演习演练,但还未有超过1 000 km的摩托化机动,一方面是空军自身在对摩托化机动能力建设上重视不够,没有将其作为演练的重要考核评估环节;另一方面,专用车辆装备跑不快、跑不远,如地导部队运载导弹车辆要求在高速路上速度不能超过40 km/h,制导雷达车辆轮胎为实心胎,限速50 km/h,连续行驶不能超过250 km,速度过快、时间过长易造成轮胎磨损融化。

2 制约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的瓶颈

2.1战备状态保持有差距

部队军交运输机关和汽车部队还存在战备观念淡薄、危机意识不强、演练不经常、秩序不正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战备方案不齐全,部队机动、疏散、扩编、收拢、留守及其他战训保障预案方案陈旧缺项、内容要素不全。个别专业干部对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方案编制方法不掌握,与作战计划和后勤保障方案衔接不好、操作性不强,情况判断、统筹谋划、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还比较薄弱。驾驶员在位率、单独执勤率和车辆出动率及完好率与应保持比例还有差距。战场交通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和机动通行能力较弱。

2.2专业队伍缺编较突出

汽车部队人员缺编(外借)现象比较突出,干部、驾驶员在位率较低。随着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现阶段军队院校培养车管干部员额减少、渠道变窄,受此影响各个兵种、各级机关、各类部队分配来源减少,基层部队有的连续几年都很难分配到专业干部。经院校培训专业干部分配比例不均匀,国防生培养出的车管干部,专业指挥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历较高、能力偏弱、经验不足”的现象较普遍。

2.3与任务融合训练不够

随着使命职能的拓展和转型任务的推进,空军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逐年增多,全时空大疆域机动日趋频繁,但摩托化机动所占比例少。由于摩托化机动组织协同难、保障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多数单位遇有任务在选择输送方式上主动避让摩托化机动,存在有消极保安全、被动抓安全的思想;专业勤务训练规模力度小,战场针对性不够强,训练内容和时间有时落实不到位;擅自降低机动难度与强度,在行军路线选择、特情课目设置、立足自我保障等方面,与战时环境和条件贴得不够紧,战术勤务训练层次较低、规模较小。

2.4协同保障机制不够顺畅

军兵种之间、机关业务部门之间、机关与部队之间联演联训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摩托化机动涉及人、装、路、敌情、社情等多种要素,需要统筹考虑输送路径、运力使用、机动编组、保障补给[1]。组织摩托化机动,部队层面上涉及作战、训练、通信、宣传、卫生、军交、油料、军需、科训、综计、地装等多个部门,组织协调、物资筹措、车辆准备需要向上级部门多次申请协调,耗时长、效率低;地方层面上需要向各省区交战、交警、公安、路政、车站等部门提出交通保障需求,协调能力有限,需要机关军交运输部门出面解决。

2.5指挥通信手段不够完善

摩托化机动还存在“动中不灵、远中不通”等情况。部队指挥通信设备缺乏,现有通信手段主要依靠对讲机、旗语、手机,手段较为单一,保密性不够强,性能不够稳定;汽车运输分队均未配备车载电台、保密对讲机,且保密对讲机通信距离有限,容易造成部队行动中首尾通信联络中断;机关现行依托“北斗”设备使用的汽车动态监控指挥系统,性能不够稳定,信息传输较慢,定位不够准确。

2.6机动隐蔽伪装能力薄弱

长期以来,车辆的隐蔽伪装是我军的薄弱环节。未把演练当实战,思想没有从根本上重视,隐蔽伪装问题考虑不充分;车辆喷涂迷彩在区分战区地域、气候温度、周边环境以及斑点尺寸、颜色、亮度和相间两颜色的差度等没有统一标准规范,效果欠佳;器材普遍比较匮乏,没有储备留用,隐蔽程度不高。加之摩托化机动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即“走起来一条线,停下来一大片”的特点,隐蔽运输更加困难。

3 加强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3.1强化使命任务认同,推进军交运输战备工作末端落实

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因有任务才开始训练,关键是练在平时、常备不懈。

(1)加强教育引导统一认识。牢固树立“能打仗、打胜仗”“练为战”的理念,充分认清提高部队摩托化机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通过教育引导、宣传鼓动、氛围营造、统一认识,纠正部分同志存在的“运输保障只是军交运输部门的业务”等模糊认识,打牢机关各部门合力抓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工作的思想基础。

(2)修订完善机动计划方案。针对部队自身担负的作战任务、防御重心、前推地域,各级军交运输部门应会同作训部门,及时修订团、营、连各类运输保障预案,按照计划抓好出动车辆装备数、油料保障基数、技术保障人数及物资弹药器材的类型、数量核算,对周边地区水文地理、气候特征、道路状况、交通运力、物资储备等进行调查研究,制订一情多案、一案多备的方案预案,如高速公路、等级公路、复杂天候等保障方案,摸清部队摩托化机动可能通过道路、桥梁等复杂路段的底数[2]。

(3)打通制约通行能力通道。一方面要积极协调上级业务机关,加快推进重点战略方向、重要任务区域、边境岛礁阵地等军交运输战场交通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军用公路、铁路军专线、运输勤务训练场、驻地车辆装备集结场地等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要紧抓军民融合式发展机遇,加大与地方城市交通战备部门协调力度,有效统筹军地资源抓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提出建设需求,确保设施齐全配套。

3.2疏通人才培养源头,加强车勤官兵队伍基础工程建设

摩托化机动能力建设,人才是基础、是源头、是根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从人才引进来源上找突破口,从能力素质提升上扭关键点,逐步建强摩托化机动能力的根基。

(1)统筹协调解决来源问题。根据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梳理分析军交运输干部骨干培养、编制、需求、实有之间的问题与矛盾,积极向上级机关反映,通过扩大院校培训范围、合理增加培训员额、增大转岗干部培训等方式在源头上理顺军交运输干部培养机制,并与干部部门形成合力,着力解决军交运输干部出路难、成才难、基层缺编等问题,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增强工作活力。

(2)科学组训建强基础问题。汽车兵队伍是军交运输保障力构成的主体,要把加强汽车兵队伍建设,作为军交运输尤其是汽车分队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凸显出来。充分发挥司训大队职能作用,采取专题集训、转岗培训、大特突训、骨干轮训、任务强训等方式,加大骨干队伍培养力度,有效解决驾驶员专业保障技能滞后、单放率低、骨干紧缺等制约机动能力的瓶颈问题。

(3)赋予任务提高能力问题。以演习演练等大项任务为牵引,作战部队通过上级任务带动,全要素组织作战保障能力考核评估;直属运输部队通过本级牵引,根据实际物资、器材、航材、弹药、被装等任务组织实战化常态化运输。以车勤队伍岗位比武竞赛为抓手,开展快速装卸载、公路摩托化机动、野战勤务课目演练等训练,制定组织指挥、装卸载方法、车队编组等规范,加快推进基地化组训、人员能力生成。

3.3坚持任务需求牵引,加速保障装备设备配套升级

从客观上讲,要提高部队摩托化机动能力,首先应根据新时期我军部队摩托化机动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编配高技术性能车辆,以技术性能的绝对提高带动机动能力的跃升[3]。

(1)加大配备力度。在保障器材上,按照部队作战保障出动兵力、规模、范围,配备补齐指挥通信对讲机、保密机、导航仪、北斗、神通等设备,按照使用寿命、数量变化及时调整更换。在保障车辆上,为运输分队更换重装备运输车、加长运输车、大容量运油车,确保运得上、运得快;加大机动隐蔽与伪装,加强隐真示假勤务训练,采取制式假车辆、高强橡胶、充气泡沫等设置假目标,在装备设计定型时考虑低红外辐射率、高吸收雷达波和高性能迷彩等涂料喷涂外观,提高整体伪装能力。

(2)加快升级换代。场站专业勤务保障车辆和地导雷达专用保障车辆等专装研发定型,在不影响装备性能、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远程摩托化机动的可能性,在速度、轮胎、构架上减少运输限制,提升装备机动性能。在车辆装备上加快“一车多用、综合高效”的保障模式,在功能设置上尽量最大化,减少车辆前出伴随保障量,提高部队车辆快速出动率。

(3)加强硬件集成。积极研究各类型保障车辆车型、组织架构、通信方式等,深化硬件融合、加强系统集成,构建定位、监控、通信、语音、视频、图像、导调、指挥及图上作业于一体的保障设备。区分指挥人员和保障人员,按照等级权限、技术类别、任务模式划分,实现装备设备的高度集成统一和精确精准高效。

3.4畅通联络沟通机制,致力达成保障需求可知和资源可控

部队要想快速、高效、迅速组织摩托化机动,必须坚持部门协作、军地一体、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建立健全任务联络沟通渠道,确保部队机动展开顺畅有序。

(1)筹划上搞好设计。摩托化机动不单单是军交运输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工作,涉及司、政、后、装多个部门,需要机关和部队科学统筹谋划。受领任务后,在组织筹划阶段,作战、后司、军交等职能部门召集相关业务部门召开工作研究会,对接保障需求,梳理矛盾问题,现场对口解决,形成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行动方案。

(2)标准上明确规范。按照“精确保障、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形成常态化组织摩托化机动保障模式。对机动所需油料、经费、物资、器材等明确来源,将任务责任细化、执行标准量化、工作具体化、操作规范化,使任务部队做到干有依据、做有标准、动有准则、行有规范,提高保障效益。

(3)保障上底数要清。摩托化机动往往距离远、时间长,物资器材是一个持续消耗的过程,时时都处于一个动态更新的状态。作为业务机关,要掌握仓库库存数量、全区分布趋势,及时向应急作战部队、重点方向单位以及赋有经常性、重大任务的单位倾斜调整;作为基层部队,要对单位物资标准、储备及消耗动态实时掌握,遇有不足及时向上级申请补充。

3.5实施统一高效指挥,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各种协调手段

部队摩托化机动指挥员按照机动计划和上级指示,随时掌控车队运行、休息、宿营情况,控制好车速、车距和机动队形,及时果断处理突发情况,保证部队能够按计划机动[4],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善通信指挥能力。

(1)加强编队组织指挥。组织指挥是摩托化行军的核心,关系到摩托化机动的安全顺利。车队编组时,要根据驾驶员技术状况,进行强弱搭配,使车队驾驶员搭配做到既能相互照应,又保障行车安全,同时要严格保持车距,控制车速。车队行军时,指挥车辆要不定时检查行军梯队整体情况,随时掌握头车、尾车位置,对车辆修理力量、人员装备配备、车材油料保障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适时调控。

(2)搭建信息指挥平台。改善北斗、神通等指挥通信设备,以汽车分队动态监控指挥系统为平台,进行性能优化、硬件扩容、功能扩充、业务扩展,综合集成现有各分系统,实现作战方案自动生成、保障实力实时查询、综合情况网络上报等功能;收集处理各装备设备技术性能、通信联络、保障情况等信息参数,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兼容并存,提高保障质量和效益,推动战备工作和组训水平向深度广度发展。

(3)注重信息方式融合。传统运输分队指挥方式,对保障分队和车辆在哪里、在干什么等基本信息难以实时掌握,容易形成“迷雾”,且效率较低,但是不易被敌干扰、准确性较高;信息化指挥方式,信息传输速度快,各类信息能够实时掌握,但易受敌干扰和信息泄露。因此,应积极研究传统和现代两种指挥手段的衔接融合、时机运用、模式机制,安全准确掌握行军梯队情况、人员车辆动态和指挥指令下达。

3.6深化军民深度融合,注重发挥国家交战部门力量作用

优质高效的道路交通和后勤保障是部队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快速、有利、安全的重要保证,更是有效提升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和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交通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

(1)多种方式实施勤务保障。住宿保障上,采取开设野外车场、搭设野战帐篷宿营为主,有条件的可在友邻单位、地方场馆临时借住;油料保障上,采取依托地方加油站实施社会化保障为主,自带野战加油车伴随保障为辅,沿途经过兄弟单位采取油料划拨指标应急补给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卫勤保障上,机关派出心理疏导、医疗服务队全程伴随保障,遇有急难重症患者,协调机关及时就近安排体系医院入住;维修保障上,以自我保障为主,社会化保障为辅,每个梯队编配抢修组,实施技术保障。

(2)灵活实施道路交通保障。部队摩托化机动前,会同军务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成立交通管制领导小组,召开交通管制工作会议,提出交通管制要求,确定实行交通管制的主要路段,制订详细的交通管制方案;机动中,严格控制交通管制的范围、时机和起止时间,将交通管制的范围尽可能压缩到交通情况复杂、车多路窄或道路危险路段,并提前发布交通管制公告;夜间行动时,视情采取道路全封闭、半封闭和限速、限车道等措施,实施军地一体化道路管控。

(3)构建军地沟通协调渠道。充分发挥交通保障职能作用,加深与联勤交战、地方交通部门协调沟通,对接交通战备保障的程序、内容、方法,探索形成交通战备任务下达、联络沟通、协同保障、组织实施等新的模式机制。机动前,提前向战区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并主动与沿途各交战部门沟通协调,力求取得最大支持配合;行动中,建立定时、定向联系,划分责任区、责任人,实现保障无缝联接;行动后,搞好回访慰问,加深军地互访互信。

4 结 语

部队摩托化机动因现实运载工具数量、地形地域限制、交通道路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仍然是当前军队快速出动、有力保障的最稳妥的输送手段。通过对现实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能力底数的摸清析透,找准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从而制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逐步缓解问题,增强保障能力。

[1]龙世伟,周文伟.跨区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探析[J].空军后勤,2012(4):60-61.

[2]郭兆东,宋志宝.关于跨区摩托化机动运输保障的探讨[J].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学报,2011(2):23-27.

[3]朱杰,马忠俊.提高部队摩托化机动能力的对策探讨[J].后勤指挥学院学报,2010(6):34-35.

[4]卜凡军,吴宁.提高部队摩托化机动能力的对策探讨[J].军用汽车,2012(2):38-39.

(编辑:闫晓枫)

Constructing 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Support Capability of Our Air Force

ZHU Guang, ZENG Wangcheng, WANG Hui, LIU Yonghua

( Air Force Transportation & Delivery Office, Southern Theatre, Guangzhou 510052, China)

To construct 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support capability of our Air For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support of our Air For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6 suggestions: be prepared for war; professional personnel be involved; equipment be updated; mechanism be established; communication be unblocked;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be enhanced.

motorized mobility; transportation support;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Air Force

2016-05-16;

2016-06-20.

朱光(1971—),男,硕士,处长.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8.005

E234

A

1674-2192(2016)08- 0018- 05

● 军事运输Military Transportation

猜你喜欢
机动部队运输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老部队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