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文职人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2016-01-07 11:58王国明
政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职人员军队人才

王国明

对推进文职人员制度建设的思考

王国明

习主席指出,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头戏。文职人员制度作为我国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人力资源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当前仍面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多重制约,需要抓住改革强军战略契机,积极推进创新发展。

一、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初衷是优化我军军事力量构成,要树立减员增效理念,借力社会资源提高部队整体军事能力

适应我军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的大趋势,要充分发挥文职人员制度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人力资源向军队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军队瘦身健体、优化重组。

一是发挥文职人员在部队建设领域的“生力军”作用,强化一线现役力量投入。军事领域本质上是社会分工的一个分支,涵盖大量军地通用专业,如医疗、营房、教学、网络技术等,完全由现役军人承担,会分散战斗部队现役力量,特别是在军队精简裁员的形势下很难实现;完全交给社会承担,又难以满足军队的特殊要求。要通过实施文职人员制度,将地方人力资源引入军队建设领域,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承担服务性、辅助性工作任务,从源头上解决现役力量供求矛盾和满足军队专业化要求,从而将有限的现役力量投向备战打仗一线,把精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发挥文职人员在军事行动领域的“助推器”作用,促进军事任务有效完成。从世界军事实践看,外军装备维护、后勤保障等工作基本由文职人员承担,为军事任务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主要特点是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对多元化、专业化人才提出了很大需求。要统筹发挥现役和非现役力量各自优势,从备战打仗视角审视和设计文职人员制度,将文职人员队伍投入作战保障体系,紧贴备战打仗需求引进社会成熟人才、围绕作战紧缺专业夯实人才储备、紧跟作战进程快速高效补充人才,以人力资源合理分工、有效协作提高部队体系作战能力。

三是发挥文职人员在高尖端技术领域的“突击队”作用,支撑军事能力升级转型。当前,我军正处在转型发展的节骨眼上,信息、生物、太空、新能源、新材料等高尖端技术领域越来越成为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增长极,这些领域人才培养难度大、成才周期长,军队既需求量大又无力自给自足。要摒除封闭僵化的人才观,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用人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人才资源,以实施文职人员制度为支点,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切实在高尖端技术领域打造庞大的精英人才群体,在重大军事科研项目攻关上形成人才集聚效应,突破军事能力升级转型的战略瓶颈。

二、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关键是引进大批地方优秀人才,要树立主动竞争理念,依靠职业优势抢占人才市场制高点

引进大批地方优秀人才为军队服务,既是我军建

文职人员制度是我国军事人力资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体现。要在改革强军进程中,积极推进文职人员制度建设,不断优化我军军事力量构成,采取有力措施吸收引进大批地方优秀人才,通过科学管理把文职人员队伍用活用好。

文职人员;制度;国防和军队改革

一是在社会地位上提高职业荣誉。明确界定文职人员身份属性,将文职人员定位为在军队服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地方相应人员同等甚至更高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强文职人员制度宣传普及,纳入军地政策制度学习、国防教育和就业培训体系,大力宣扬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巨大优势和文职人员职业的发展前景;结合军人职业荣誉政策体系建设,出台文职人员荣誉政策规定,增强社会对文职人员制度的政治认同心理认同,提高文职人员职业荣誉感获得感。

二是在职业规划上构设良好前景。针对军队特点需求,合理划分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岗位类别,让社会人才能够广泛融入、尽展其长。合理调控高、中、初各层级岗位分布,总体呈塔形结构,初、中级岗位比例大致相当,形成适度晋升空间。突出任职资格、招考聘用、能力培训、考核评价等系统设计成长路径,构建清晰顺畅的进、训、升、管、用、出职业发展通道,保证大部分适岗称职的文职人员能干到退休,德才优秀的有充足发展空间。

三是在待遇保障上形成比较优势。针对文职人员军地双重属性,构建以岗位工资为基础、以绩效工资为主导、以军队津(补)贴为补充的工资体系,使文职人员实际收入水平高于地方同类人员,与相应现役军官大致相当。加强军地在文职人员社会保障立法中的沟通协调,开展常态化联合督导,下大力解决政策不配套不接轨和执行不落地质量差等问题。建立紧缺专业和高层次人才优待政策,通过给予服务军队奖励、安家补助、科研启动资金等,以超常措施“筑巢引凤”,提高军事核心领域的人才竞争力。

三、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重点是保证队伍持续健康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科学管理把文职人员队伍用活用好

文职人员作为在军队工作的地方人员,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把我军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更好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通过教育管理强化姓军意识。坚持权责统一、权责对等,科学界定文职人员权力和责任,在参建议建、工作协调、内外交往上,享受现役军人同等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学习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生活上,与现役军人统一组织、同样要求;在着装、礼节、履职以及战时管理上,参照现役军人标准制定具体规范,形成刚性约束。特别要加强对文职人员思想政治、履职尽责、遵章守纪的考核,与晋职晋级、竞聘解聘、待遇保障紧密挂钩,驱动文职人员强化军队属性、立起职业标准。

二是通过计划调控提高队伍效能。加强能力培训,将文职人员培养融入军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鼓励和组织文职人员入军地高校、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厂家深造,安排文职人员参加联演联训和执行重大任务,推动队伍能力升级。坚实人才储备,突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通过院校补充、组织委派、特招特聘等加大引进力度,通过超配留用、延期解聘等加大储备力度,通过兼职、预聘和项目合作等加大预置力度,保持一批规模适中、专业齐全、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队伍。搞好应急补充,建立战时文职人员调配预案体系,健全军地平战一体协作机制,并结合首长机关训练、实兵演习演练、执行重大任务等检验完善,实现与实战的对接。

三是通过关心爱护增强归属认同。核心是解决部队各级党委领导思想观念问题,切实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文职人员制度,从用贤无类、唯才是用的视角审视文职人员工作,从内心深处、思想根子接纳文职人员、赏识文职人员、关爱文职人员,摒除“外来户”“临时工”“二等公民”等偏见。真正带着感情做好文职人员工作,放手使用发挥文职人员作用,虚怀若谷听取文职人员意见,倾心尽力解决文职人员住房、医疗和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积极挖掘宣传文职人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以上率下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激励广大文职人员把个人发展融入军队建设、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实践,安心稳神奋发进取。

【作者系西部战区政治工作部兵员和文职人员局副局长】

E263

A设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实施文职人员制度的根本指向。当前,地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稳定难、保留难问题,已成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软肋。文职人员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市场法则,以打造职业优势谋求人才优势,在人才市场化全球化大趋势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

猜你喜欢
文职人员军队人才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人才云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