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分析

2016-01-08 14:01陈亮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23期

陈亮

摘要: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包括遴选条件和遴选考试实施过程两部分。遴选考试制度的确立有助于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对校长专业化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观念体系的构建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遴选考试制度的建立是校长专业化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选择。

关键词:台湾地区公立学校;中小学校长遴选;校长专业化;制度分析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自1999年颁布《“国民”教育法》开始实施的,为学校选拔候用校长而制定,是公立中小学校长的准入制度。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由县市政府组织遴选委员会进行相关的组织工作,遴选考试制度包含了遴选条件和遴选考试实施过程两个部分,是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校长专业化概念界定

我国校长专业化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很多学者对校长专业化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结合以往学者对专业化的认识,本文认为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这一职业,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促进下,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能够有效指导校长工作的专门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观念体系,并以此形成专业化组织和规范行业标准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

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制度保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长专业化过程的保障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首先从校长的选拔制度开始,其次包括校长的职责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监督制度等。相关学者指出,校长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是资格制度和激励制度(包括职务晋升制度和薪酬制度)的建设。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管理制度中的资格制度,是校长专业化整个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是决定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石。

二、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特点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规定的遴选条件具体包括学历资格与教育管理经历、申请者积分、民族地区照顾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遴选考试实施过程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体现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下文将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分析台湾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特点。

(一)动静结合——保鲜知识体系的基础

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2003年修订版)按照学校的级别分别对“国民”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高级中学校长和职业学校校长的学历资格进行了详细要求。以中学为例,条例对拥有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规定为“具有博士学位,曾任中小学教师及‘国民中学主任两年以上,且成绩优良者”。对拥有学士学位申请者的规定为“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其他院、系毕业且修习规定的教育学科及学分,并曾任中小学教师及‘国民中学主任六年以上,且成绩优良者”。由此可见,学历要求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第一重关卡。然而,上述条例对学历的要求并不是一概而论或一刀切,而是对于申请者所任职的学校类型和学历条件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的人投入到校长的遴选中来,也为后续的相关工作做好了前提准备。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一类工作能否成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最主要看该类工作的技术要求和知识背景。台湾地区中小学校长遴选制度在初试和复试阶段的考试均以大量的专业知识内容为主,既包括深刻的理论性问题,也包括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分析台湾地区苗栗县2011年的“‘国民中学与‘国民小学候用校长甄选试题”,我们发现,该套试题在知识结构和知识广度上都对校长专业化的知识背景提出了较高要求。知识内容方面涉及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与教师专业自主关系的运行机制问题、学校教学中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中小学信息课程问题,以及特色学校和自我效能理论问题。该套遴选考试试题在知识结构上涉及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能够促进校长群体提升职业活动水平并为校长群体的职业活动提供有效指导的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指能够帮助校长提升职业实践水平的知识,既包括操作性知识,也包括能改变校长思维方式和办学理念的理论知识,甚至是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台湾地区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涉及的知识内容可以分为教学类知识和管理类知识。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一名专业、合格的校长既要掌握技术层面的知识,即教学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

对于申请者学历的详尽要求可以理解为一种静态的知识要求。校长专业化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是教育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对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应以与时俱进、动态的眼光看待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通过初试和复试对申请者进行考核,并将考试内容与现今教育改革、教育热点和教育难点问题相结合,凸显了构建动态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得校长专业化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得以保鲜,给校长专业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二)以实为基——夯实技能体系的保障

校长是教育管理的第一线,校长的管理工作面对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实在在的问题。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通过抓住中小学校长工作“实”的属性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这种“实”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工作实际和学校所处的现实社会背景。

第一个层面的“实”体现在遴选试题上。例如,苗栗县2011年遴选初试试题前面的三个问题都是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而提出,怎么解决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小学信息课程的实施都是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较为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够反映一名校长的现实管理能力,也就是作为一名校长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对于这些问题的提炼与整理能为校长专业化技能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个层面的“实”体现在“实”的环境上,即对实际环境的考虑是构建校长专业化技能体系的外部条件。这其中包括在遴选校长时充分考虑原住民意愿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两个具体方面。校长遴选制度规定在确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资格时要充分考虑到原住民的意愿。为了更好地保护台湾地区原住民文化和充分考虑原住民在教育方面的利益公平性,台湾地区《原住民族教育法》(2015年修订版)的第二十五条规定:“原住民族中小学及原住民重点学校主任、校长,应优先遴选原住民各族群中已具主任、校长资格者担任。”规定赋予了原住民参加遴选的优先权,但这种优先权的使用是有限度的,即规定只是适当降低了对遴选校长的硬件要求,保证了遴选的原住民身份候用校长具有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素质,同时能更好地管理原住民教育,兼顾了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原住民教育的实际。这种基于现实环境考虑构建的校长专业化发展技能体系是立足台湾地区教育现实的思考和认识,能真正为台湾地区校长专业化发展服务。

遴选考试委员会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具体组织者。遴选委员会由不同类型人员组成,其中涉及社会公正人士、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原住民委员代表、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教育专家等。每一类人员都力争把自身的利益和主要观点更多地渗入考试的相应环节。例如,家长委员会代表主要关心的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成绩方面的因素;教师代表主要关心的是教师待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教育行政人员主要关心的是学校、校长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学校整体的发展等;教育专家主要针对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在考试过程中,对各方面要求和利益的整合是对一名侯选校长综合能力的考察,是检验侯选校长管理和领导学校能力的有效手段。校长选拔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协调、均衡各方面利益的过程。

申请条件中对原住民意愿的考虑和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影响了校长专业化发展中技能体系的构建。从学校外部因素讲,涉及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的期待、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家长对学校教学成果的具体要求等;从内部讲,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和发展诉求、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要求,两方面因素共同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这些基本的内外部诉求不断地促进着校长专业化的发展。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实际反馈,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技能体系正不断从中吸取养分,以获得丰富和完善。

(三)遴选制度——深化观念体系的条件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校长专业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制约作用。校长专业化的观念体系可以分为知识观念、角色观念和伦理观念,知识观念和角色观念是基础,伦理观念是保障。这种观念体系是一种价值观念的综合体。价值观念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形态,是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的系统,价值观念的基础和来源在于它是人们价值生活状况的反映和实践经验的凝结。专业化的观念来自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实践积累形成的未必是正确、科学的观念,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对实践进行导向性的引领和制约。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首先是角色观念的形成。学校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位,而校长是变革的掌控者,其领导力和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师教学、科研生产水平发挥的程度,影响着学习型组织目标的实现。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核心,关乎学校的整体建设以及全体师生的发展规划。角色观念是校长专业化的起点,这种关于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定位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校长职业的社会认同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其二,校长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把校长这一职业定位为管理者和领导者,而不是单一的领导者或者其他。

其次是知识观念的形成。校长专业化所需要的知识应该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构建的动态知识体系,这其中既包含理论知识又包含实践知识。关于动态的知识体系在前文中已经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我们应该能够认识到两者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的一种理解是实践知识来源于现实的学校管理工作,这些实践知识得到提炼、整理、凝结后就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学校的实践工作;另外的一种理解是用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对学校实践工作进行总体把控和宏观掌握,是学校实践工作的理论根基,同时理论知识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充实和完善。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正是通过遴选的申请和遴选考试的实施来促进这种知识观念的形成。

最后是伦理观念的形成。学校是一个复杂的利益结合体,校长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处理好各方面利益的关系,协调各方面因素,以实现学校的均衡发展,并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的制定不是某一方面利益的表达,而是遴选委员会综合了各方面利益的结果。遴选考试是检验一名侯选校长是否能处理好上述问题的方式。侯选校长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就是梳理、协调、统筹各方利益的一个缩影,这些问题能增加其对伦理观念的认识,更能引发一个立志成为专业化校长的人的深层次思考。

三、启示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是校长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制度,对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性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并以此来均衡以中小学办学为中心的各个方面的利益,通过搭建校长和学校之间的平台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改变了人们对校长的根本认识,但仍存在不足。例如,现在的遴选委员会中没有学生代表的实际参与、初试试题的构成类型中纯理论知识偏多、复试环节中口试提问的标准不清晰等因素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校长专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对我们的启示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校长是一种职业,校长管理和领导学校的内在需求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校长这一职业的归宿。第二,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动态的知识体系建构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保障,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应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第三,校长遴选条件和遴选过程事关整个专业化发展的质量,对此项内容的规定要严格、科学。第四,校长遴选制度要均衡各方面对学校发展和校长专业化的具体要求,从而使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有的放矢。

台湾地区公立中小学校长遴选考试制度为校长专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长专业化发展势必会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而继续深化和完善。

编辑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