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6-01-08 19:38刘佳俊
甘肃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发挥历史教学

刘佳俊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德育功能;渗透;发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68—01

历史学博大精深。其以古鉴今,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德育精髓是其他科学无法拥有的;历史学具体生动,其在汲取时代和民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行动的裁决和对人生的设计的德育功效是其他科学无法替代的。所以,它是道德教育最理想、最有效的载体。因此,教师应该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坚持“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路线,在历史课堂上不断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让学生了解礼仪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必然会使每个成员具有共同的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并使之持久地维持下去,从而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为主要内容,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为特征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根植于民族历史的土壤中,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已成为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成为推进民族历史演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形式。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礼仪文化。如,在学习“礼治社会”一课时,可告诉学生:古代中国的礼俗形成于周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从伦理道德上对礼俗加以阐释,《仪礼》《礼记》《周礼》等书籍,使中国礼俗不断普及化和世俗化,由此形成中国古代礼仪色彩浓厚的生活习俗。宋代是中国礼俗的转折时期,礼俗与封建伦理相融合,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古代中国的礼俗在文化中有着“准法律”的作用,它体现了古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反映了儒家文化渗透于民风、民俗的过程。而中华美德伴随着儒家完整的理论体系及体现儒家理念的成熟的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传播至周边国家,并在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儒家文化的认同圈。

二、通过历史课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日子。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孩子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当起了家里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稍不如意,大发脾气,甚至离家出走,哪管父母在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个别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要钱向自己的父母举起了屠刀。这些惨痛的教训应该让我们深思: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孩子认为理所当然,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回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和发扬。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我们应该感激老师;他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应该感激他人。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了感恩,学生就会增强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三、通过历史课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四、通过名人故事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现在的学生普遍自制力、意志力差,缺乏奋斗的激情和毅力。历史教材中,具有坚强意志、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形象比比皆是,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孙敬苏秦“悬梁刺股”;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自己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表现了历史人物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发挥历史教学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浅谈如何发挥好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发挥离退休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