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

2016-01-09 13:04郭海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0期

郭海礁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项目主导课程;综合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0-0082-01

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蓬勃地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课程与教学重新整合的观点即课程教学的理念已成为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然而计算机科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科学领域,而且它具有能很快地融合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特点,因而要探讨作为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就更加复杂。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份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问卷,数据表明,绝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发展重要,但他们认为当前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注重理论教育多过实践训练,且“学用”脱节,知识内容不能与专业能力相融合,没有起到课程服务专业的本位作用,从而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起不到服务专业的效果。

这些问题提的很及时,也很中肯,这也说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革,以下是本文对课程改革的一些观点:

1 明确课程定位,紧贴专业需求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本位就是服务于专业应用,这个定位要明确,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课程设置要紧贴专业需求,对不同的专业设定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知识范围。例如同一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电气自动化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只有根据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同需求来设计教学目标和讲授范围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发挥本课程的作用。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例如;经济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应侧重于常用软件操作,数据库等;机械、电气等专业则应侧重于程序设计、工程制图等。

2 应用引领教学,项目主导课程

高职院校多注重对学生高技能的培养,根据实际应用开发出针对专业应用的项目式课程设计对于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很好的。以我校为例,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针对电子类专业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应用,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项目》,以应用引领教学过程,以项目展开课程讲授,实现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相互支撑,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项目主导课程的方式可以应用在其他专业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项目开发。

3 综合评价标准,注重能力训练

对于教学目标的衡量需要有明确的标准,标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仅以一次性理论考试或是以考取某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为考核标准,都是为了通过相应的考试而考试,这无疑又回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无利于该课程合理的评价标准与社会实际应用的接轨。为此,应该在原有的评价基础上,结合过程性考核,注重学习过程和能力训练,全面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4 增加选修课程,建立基础课群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是必修课,由各专业院系与计算机系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可以选修有兴趣的课程较少,这局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尝试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能力标准在学院建立基础课程群,教学泛围广泛覆盖各专业,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的需求在一学期内进行多门选修课的学习。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在高职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各院校应看到当前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实施因材施教确保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发挥课程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利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