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为何少了些慈善“大手笔”

2016-01-09 14:37闫志刚
人民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手笔慈善事业慈善

闫志刚

过去我们的慈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把一个人称赞得完美无瑕,要么把一个人批评得一无是处。对从事慈善事业的人来说,最好说“普通人”做了伟大的事。

近期,美国FacebookCEO扎克伯格宣布将捐出他与妻子所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票给慈善机构,当前的价值约为450亿美元。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中国民众的热切关注。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家纷纷投身慈善事业,近年来身价倍增的中国企业家却少了些慈善“大手笔”。是中国企业家不够慷慨,还是时机未到?中国企业家对慈善捐款有哪些顾虑?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需迫切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人民周刊》: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如何?

王振耀:近十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2006年以前,我国慈善事业年捐款额仅为50亿元左右,参与公益的志愿者凤毛麟角。然而,2009年,捐款额已经增长到500亿元。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激发了全国人民积极捐款、热心公益的热情,当年全国慈善捐款额一举突破千亿元。而且,我认为从2012年开始,政府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基本形成。

《人民周刊》: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家的慈善豪举,有舆论批评中国企业家不热衷慈善,对此您怎么看?

王振耀:中国人自古讲究“达则兼济天下”,有着优良的慈善传统。我在民政部的时候就了解到中国许多企业家有很强的捐赠意向,在慈善捐赠方面有规划。而且,许多企业家在慈善方面做得很好,无论是现在的马云先生还是先前的牛根生先生。牛根生真正做到了“裸捐”,他退出了企业,将资产划归慈善基金会,在非公募基金会中,老牛基金会的社会捐赠额度多年是全国第一。还有曹德旺先生,数年来捐款数额近10亿美元。2011年他创立了河仁基金会并捐赠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相当于福耀玻璃总股本的15%。

《人民周刊》:在您看来,哪些原因制约了中国企业家的捐赠热情?

王振耀:现有的捐赠制度是多年前制定的,已经无法适应慈善事业发展新形势。拿税收优惠政策来说,当时制定政策时,主要针对小额捐赠制定了免税政策,没有考虑大额捐赠情况,更没有涉及大额股权捐赠。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家如果把股权捐赠给慈善机构,会被视为商品交易行为,明明没有“所得”,甚至是“所出”,但依然需要缴纳高额的个人所得税。这的确让慈善家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约束,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企业家宁愿选择将钱捐赠到国外,因为这些国家不但有税收优惠,而且还奖励捐赠者。

欧美发达国家100多年前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慈善捐赠制度,英国甚至在1853年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说,企业家慈善捐赠这条路已经铺得比较顺了。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只要涉及到捐款,政策非常宽松,政府力所能及地提供各种服务,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给社会捐款,为政府分忧。

《人民周刊》:在您看来,慈善事业的发展,更多的是靠企业家的善心,还是相关制度的保障驱动?

王振耀:中国现在的企业家捐赠,更多是个人的意愿。我不同意中国人素质低的说法,也不同意“现在道德滑坡、中国社会道德沦丧”这种说法。在我看来,中国人是太好了。国外是靠制度强迫,各种微妙的“强迫”——不捐赠就把遗产税收到55%,国外考大学都要看志愿服务记录。而中国人做慈善,没有制度的强迫也实现了大发展。如果不断完善慈善制度,我相信中国人的慈善热情会更高。

《人民周刊》:如果企业家捐赠实行免税等优惠政策,是否会影响国家税收?

王振耀:这一点很好反驳,企业家不捐赠,政府税收也未必提高,如果捐赠到国外,还会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关键是税收很大一部分是用来改善民生,而社会捐赠则是直接用于民生,更加有效、更具长远意义。慈善事业、慈善家对社会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对企业形象的提升、对社会关系的融合,乃至对社会的创新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要有严格的监督,社会捐赠更有益于民生,美国人、欧洲人就是这样算账的。

《人民周刊》:既然目前的捐赠政策不甚合理,为什么不修改相关制度呢?

王振耀:看上去很荒唐的逻辑,实际上就是现实。小规模捐赠时定的政策,已不适应当前慈善事业大的格局,到需要调整的时候了。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说服的过程,就像中央领导所说的,要给予正向的压力。现代慈善是一本大账,咱们国家以前没有学过,需要有一个过程。

目前,《慈善法》制定工作已进入了冲刺阶段,估计2016年就会颁布实施。《慈善法》的制定,对中国慈善事业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慈善法》可能不会直接去解决税收等慈善事业发展症结问题,但会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奠定一个制度基础,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

《人民周刊》:您认为《慈善法》应该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王振耀:《慈善法》迫切需要解决的,首先是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是相关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协调机制。解决问题要靠机制,从全世界慈善事业发展情况看,科学有效的协调机制非常重要。另外,管理方面,要鼓励家庭、社区开展慈善事业,应该将这扇门打开,把慈善的“根”放在身边,让做慈善成为民众的一种习惯。另外,在慈善管理经营方面,现有政策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现有政策对慈善界待遇进行了限定,在欧美国家,慈善界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其他行业是一样的。

《人民周刊》:请您展望一下未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前景?

王振耀:随着《慈善法》的颁布,中国可能会在2016年进入一个全新的慈善时代。如果中国慈善事业能够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慈善事业可能会创造出5%的GDP,这是非常可观的。这就意味着慈善事业会吸纳10%的就业人口,会有20%的人口从事志愿服务。美国社会捐赠额占到GDP的2%,如果中国达到2%,就有1万多亿元的社会捐赠,就会跟国家财政真正形成互补,会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人民周刊》:除了法律制度建设,发展慈善事业,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振耀:除了制度建设,慈善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要。过去我们的慈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要么把一个人称赞得完美无瑕,要么把一个人批评得一无是处。对从事慈善事业的人来说,最好说“普通人”做了伟大的事。中国现在对捐款的公开透明是没有尊严的透明,不能因为企业家做了慈善,就把企业家当成“完人”,或刨根究底他们的过去,说他们做慈善是装的,这样他们会有顾虑。

猜你喜欢
大手笔慈善事业慈善
大手笔!渔东伽拿地48亩,总投资7500万元建新厂
慈善义卖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有啥大手笔
智能照明WiFi产品要火?亚马逊大手笔投资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大手笔的时代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