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的效果对比

2016-01-11 02:57徐杏荣李向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4期
关键词:跟腱断端微创

徐杏荣 李向东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骨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跟腱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腱性组织融合而形成的,位于足的后方,是人体内最粗大的肌腱。跟腱对人的行走及跑跳等运动能力可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1]。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跟腱运动创伤。此病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手术疗法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的首选方法。以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此病。但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施行开放手术易使其在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腱皮缝合术等微创手术在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损伤方面显现出理想的效果[3]。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68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这些患者均经MRI检查被确诊患有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47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30~56岁,平均年龄为38.4岁,其发病至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为1~11d,平均时间为2.8d。这些患者发生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原因是:有20例患者在跌倒后受伤,有19例患者从高处坠落后受伤,有29例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受伤。将这些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开放手术组(34例)和微创手术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开放手术组患者采用跟腱断裂端端吻合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使其取俯卧位,在其患侧大腿上扎止血带。以患者跟腱的凹陷处为中心,沿着其跟腱的内侧缘做一个长10cm的纵向手术切口,找到跟腱的断端,打开腱周膜,修整跟腱的断端。使用2#爱惜邦缝合线,采用Bunnell法进行跟腱缝合与修复处理,并在断裂跟腱的周围组织进行间断性的加强缝合。在完成手术操作后关闭腱周膜和手术切口。为微创手术组患者采用微创腱皮缝合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使其取俯卧位,在其患侧大腿上扎止血带。施术者用卵圆钳作为辅助穿针的导向器进行缝合操作,由助手在术中扶持卵圆钳及协助施术者进行缝合处理[4]。以跟腱的凹陷处为中心,沿着跟腱的内侧缘做一个长3cm的纵向手术切口,找到跟腱的断端。术者用卵圆钳夹持跟腱近侧的断端,将三根套管针分别经皮插入跟腱近侧的断端(各套管针的间距为1cm),再沿着套管针导入缝线。由助手轻轻牵拉卵圆钳,以保持张力。采用与处理跟腱近侧断端相同的操作方法处理跟腱远侧的断端。施术者抽出卵圆钳并理顺三根缝合线的位置。将患足充分跖屈,收紧跟腱两侧断端的缝线,在直视下确认跟腱的断端闭合后将两端的缝线按照“远对远、中对中、近对近”的原则分别进行打结,在完成手术操作后关闭腱周膜和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1)在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比分析其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并采用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法评价其踝关节的功能。(2)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5~25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采用Arner-Lindholn评分的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将其临床疗效分为以下的级别:优。经治疗,患者的行走功能恢复正常,其跟腱的肌力正常,其踝关节背伸或跖屈的角度减少不足5°。良。经治疗,患者的行走步态不正常,其跟腱的肌力下降,其踝关节背伸或跖屈的角度减少5~15°。差。经治疗,患者在行走时仍有明显的不适感并发生跛行,其跟腱的肌力明显下降,其踝关节背伸的角度减少10°以上或踝关节跖屈的角度减少15°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AOFAS评分的分析 开放手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为(4.82±1.64)d,其手术的时间为(36.23±1.23)min,其AOFAS的评分为(86.46±5.12)分。微创手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为(3.13±1.87)d,其手术的时间为(34.75±3.32)min,其AOFAS的评分为(94.23±6.09)分。与开放手术组患者相比,微创手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均较短,其AOFAS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和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在开放手术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延迟愈合。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AOFAS评分的分析(±s)

表1 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AOFAS评分的分析(±s)

项目 开放手术组 微创手术组 t值 P值住院时间(d) 4.82±1.64 3.13±1.87 3.962 <0.05手术时间(min)36.23±1.23 34.75±3.32 2.437 <0.05 AOFAS(分) 86.46±5.12 94.23±6.09 5.694 <0.05

2.2 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分析 开放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88.24%。微创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12%。与微创手术组患者相比,开放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疗效的分析(%)

3 讨论

跟腱断裂的发病率约为9.3/10万~18/10万[5]。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多在进行运动时发病。此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跟腱在处于紧张状态时受到垂直方向的重物压碰或突然被肌肉猛力牵拉[6]。跟腱若存在慢性的炎症、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及跟腱钙化等病变,发生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几率更高[7]。发生跟腱断裂的部位多为跟腱的附着处及跟骨结节上2.5厘米处。跟腱在发生断裂时其腱膜仍可保持完整[8]。有人认为,距跟骨近侧4.5厘米处的跟腱组织中血管最少,供血也最少,所以此处的跟腱组织容易发生变性,也较易发生断裂。

治疗跟腱断裂的传统开放手术包括端端吻合修补术、肌腱加强修补术等。对此病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发生跟腱再断裂的风险,但易导致术后感染。有研究结果显示,对86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其中有1例患者因发生术后肺栓塞而死亡[9]。有报道称,与进行保守治疗相比,对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后其轻中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增高20倍,其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目前,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方法已日趋成熟,并逐渐显现出疗效确切、不易引起并发症、创伤性小等优点[10]。临床实践证实,对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效果,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而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进行开放手术治疗相比,对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促使患者在术后更快地康复。

[1] 杨永明,史晓林,张昊,等. 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J]. 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32(5):334-335.

[2] 陈传煌,杨涛,李文庆,等. 急性跟腱断裂微创与传统修复方法的比较[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32(4):487-490.

[3] 陈滔,郑鑫,安洪宾,等.小切口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J]. 中国骨伤,2015,28(7):654-656.

[4] Ngai WY,Chan SC.An uncomplicated method for minima lly invasiveachilles tendon repair[J].J Foot Ankle Sur g,2010,49(2):208—211.DOI:10.1053/ j.jfas.2009.12.011.

[5] 王晓宁,朱颖波,黄鑫,等. 新型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3):187-191.

[6] 杨明,张晓萌,张殿英,等. 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比较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3):192-196.

[7] 丁春劲,杨惠林,周军,等. 微创跟腱吻合器与改良Kessler法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对比[D]. 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大会暨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 2014.

[8] 王旭,王晨,张超,等. 有限切开卵圆钳辅助引线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10):858-861.

[9] 杨永明,史晓林,王克华,等. 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与Krackow缝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对比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7):49-52.

[10] 李海滨,杨学桥,潘洪阁,等. 骨赘磨削减压止点重建术治疗自发跟腱断裂[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31(1):95-96.

猜你喜欢
跟腱断端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超声在儿童尺桡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中的应用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封闭治疗跟腱炎的解剖学基础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