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想到现实: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困境研究*

2016-01-11 04:34孙玉兰李灿吴红梅
高教探索 2015年12期
关键词:留学生

孙玉兰++李灿++吴红梅

作者简介:孙玉兰,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灿,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吴红梅,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南京/210000)

*本文系南京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基于专业胜任力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2013Y031)的成果之一。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非洲来华留学生进入我国高校,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由于国际留学生兼职的大趋势以及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特性,他们寻找兼职已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教育和外国人管理,还涉及到所在国就业市场的开放与管理。鉴于目前我国对留学生兼职问题的研究甚少,笔者以南京八所高校的非洲来华留学生为例,对他们的兼职理想和兼职现状进行分析,提炼概括出留学生目前寻找兼职遇到自身条件不足、用人企业不理想、学校导向模糊、社会制度不完善、认同度不高等兼职困境,进而从留学生自身、就读高校、政府、企业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留学生;非洲来华;兼职困境;南京高校

中非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外交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中国已经和50多个非洲国家开展了以留学生教育为代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非洲在华留学生已达相当规模,据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分布情况可知,非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41,677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11.05%,他们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群体。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在2001年对该校210名留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留学生有留在中国就业的意向[6],很多留学生希望在华留学期间获取一份兼职。事实上,大多数非洲来华留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兼职,很多用人企业也招不到理想的留学生,而兼职工作又能满足留学生自身和用人企业的需求。一方面,兼职工作可加快非洲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扩大人际交往圈,有效地分配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很多外语培训企业为了满足学生培训等方面的要求,需招收大量兼职人员。因此,无论是留学生方面还是企业方面,对兼职问题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兼职问题进行探索,力图从留学生自身、学校、政府以及企业这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一、 研究设计

(一)方法

本研究以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兼职动机以及兼职困境为研究内容,通过开放式访谈和拦截式问卷调查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兼职意向,力图对寻找兼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访谈法

对南京农业大学非洲留学生按年级分层抽样,本、硕、博三个层次分别选取4人、3人、3人,最终选择10位学生进行开放式访谈,其中人文社科院系2人,农学院系4人,理工科院系4人;18岁以下4人,18-25岁5人,26-35岁1人。访谈内容围绕留学生兼职意向、对在华兼职规章的了解情况、寻找兼职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在华兼职环境的满意度等展开,并对所访留学生的兼职经历进行详细记录,最后请被调查者对在华兼职情况作总体评价。访谈后发现10人中有9人有兼职的想法,但仅有6人曾经试图寻找过兼职,仅有1人成功找到兼职;兼职意向与实际兼职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出入,多数学生在中国寻找兼职存在困难。

2.问卷法

笔者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开放式访谈所得结论,编制出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意向的问卷调查初稿。首先对设计好的问卷进行预调研,随机拦截南京农业大学15名非洲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预调研中存在的语言表述不清晰、选项不合理等问题作出修改;然后请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专家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的专家对问卷进一步修订;通过多轮修订,最终制定出本研究的问卷。

·留学生教育·从理想到现实: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困境研究

(二)样本

2015年3月至5月,笔者在南京“985”、“211”和普通院校中选取8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是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据统计,这八所院校2013年分别有留学生2377人、1652人、964人、807人、647人、633人、563人、502人,是南京高校中非洲来华留学生较多的院校。此外,南京又是江苏高校聚集之地,并且2014年来华留学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这几个省市①,因此对南京这8所高校展开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通过拦截的方法,在这八所院校的宿舍区、教学区、用餐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82份,回收有效问卷256份,有效率为90.8%。样本基本信息见表1。

二、 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留学生兼职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涉及到留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所在留学国家的经济水平,还取决于留学生自身的特征,因此研究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兼职困境有必要对其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一)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现状

1.非洲来华留学生整体人数大幅度上升

近年来,外国留学生到我国求学的数量持续上涨,截止到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中国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1]非洲来华留学生作为在华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非洲来华留学生总计41,677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1.05%,比上年增加8318人,同比增长24.93%,即2014年非洲来华留学生人数比2013年多了近1/4,增幅仅次于大洋洲(见表2)。

2.非洲来华留学生总体经济压力比较大

目前,非洲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的地区。据统计显示,非洲总体国民生产总值为4200亿美元,仅占世界经济的1.3%。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6.59亿人口中,每天生活在1美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40%。[2]鉴于这一情况,埃及学者萨米尔·阿明称非洲为“第四世界”。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我国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36500亿元,排世界第二②,2014年南京人均消费支出2.3万元[2],由此可知,在南京生活的非洲留学生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为了解决在宁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非洲留学生寻找兼职工作已成为十分现实的问题。

3.非洲来华留学生生活费支出整体较高

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来到中国求学,这意味着每年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非洲留学生群体也将日趋庞大,他们的生活费是经费支出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据笔者调查统计,仅有13.7%的非洲留学生年生活费支出在12000元以下;24.6%的非洲留学生年生活费支出在12000~24000元;一半以上,即50.4%的非洲留学生年生活费支出在24000元~36000元;年生活费支出在36000元以上的非洲留学生占11.3%,他们的生活费开支整体较高,需通过兼职获取必要的生活补贴,提高在华生活质量。

4.自费留学生成为非洲来华留学生主流

2013—2014年,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大幅增长。在逐步壮大的来华留学生群体中,非洲来华留学生成为自200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群体。其中,中国与非洲关系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上升的吸引力以及中国政府对非洲各国逐渐增加的奖学金名额成为吸引非洲留学生到中国留学的三大原因。据统计,2005年非洲来华留学生总数为2757人,其中1367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1390人为自费生,这一年自费来华的非洲留学生首次超过政府奖学金生。近年来,非洲来华奖学金生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大多数非洲来华留学生为自费生,据统计,非洲来华自费生由2006年的1876人增加到2013年的26054人,所占非洲来华留学生总人数比例由2006年的50.2%增加到2013年的78.1%。[3]

自费生在华费用主要是生活费支出和学费支出。1989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制定了我国最早《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后因考虑到来华留学生教学与管理难度以及物价水平等问题,1998年,调整了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4](见表3)。由此可知,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学费开支较大,相比之下他们有更大的经济压力,所以非洲来华留学生有寻找兼职的经济动机。笔者认为合法兼职可以补贴留学的生活费,对留学生迅速融入当地生活,提高其语言水平,并获得相关的实践经验很有帮助。因此,研究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兼职具有现实意义。

(二)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特点

据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出非洲来华留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在被调查的南京八所高校非洲来华留学生中,59.8%的学生年龄在19岁到25岁之间,36.8%的学生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中青年,以下是接受访谈的非洲留学生在该年龄段所传达出的信息:第一是他们很自信,强烈要求独立自主。他们对学校的过度管理提出异议,表示学校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给他们更多空间。第二是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很排斥别人的种族歧视,尤其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们会变得特别沮丧。第三是由于年轻力壮,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希望充实生活,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除此以外,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总数的68.75%,女性占31.25%,男性学生多于女性学生,部分学生开玩笑似地抱怨非洲来华女留学生太少,希望有更多的女性同学,以便活跃群体气氛。

2.学历生多于非学历生,长期生多于短期生。在调查样本中,学历生占82.4%,非学历生占17.6%。在学历生中,52.9%为本科生,30%为硕士生,17.1%为博士生。在非学历生中,普通进修生占66.7%,高级进修生占20%,短期留学生占13.3%。由此可知,被调查的非洲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多于非学历生,长期生多于短期生。这得益于我国和非洲国家近年来逐步调整的来华留学生的学历层次和培养方式,即结合非洲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我国高校的特点,增加研究生的招生比例。

3.专业选择上偏向务实的学科。根据笔者调查样本可知,选择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占25%,文学、法学占1.7%,工学、理学占36.2%,医学占12% ,对外汉语占6%,农学占13.1%,其他占6%。由此可见,非洲学生主要感兴趣的专业是工学、经济管理、农学、医学等比较热门并且注重实务的学科。大多数非洲来华留学生期待在华学习期间能够获取一份专业对口的兼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三、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动机分析

兼职就业是国际学生流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兼职打工成为许多留学生留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兼职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其留学的经济压力,锻炼其工作能力,还可以积累工作经验。2013年,北京有58%即近3/5的留学生在华期间寻求过兼职工作[5],本次统计结果表明68.1%的非洲来华留学生曾经试图寻找过兼职,该比例高于2013年北京留学生兼职需求比例,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华留学生的逐步增加以及非洲留学生的群体特殊性,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兼职意向愈发强烈。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非洲留学生寻找兼职的动因调查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摸索经验,进行职业规划”,“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中国文化”的比例分别为36.8%,31.6%,24.9%,3项共占93.3%,此三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来华留学的非洲自费生和奖学金生人数都在逐年增长。他们性情豪爽,为人大方,生活各项开支较多。据调查统计,大多数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在2573元人民币,强烈的自尊心以及好强心驱使他们学会经济独立。但非洲留学生的整体经济水平低于其他国家留学生,在宁相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与其自身的经济状况不符,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具有较强的兼职意向来赚取生活费,减轻经济压力。

在选择兼职工作机会所考虑的因素中,23.2%的被调查者选择“薪酬”,24.4%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时间”,选择薪酬的人数仅次于工作时间的人数;而在调查南京兼职不满意的因素中,21%的被调查者选择“薪酬”,16%的被调查者选择“工作时间”,由此可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非洲来华留学生更注重兼职收入。对于兼职薪酬满意的范围,一半以上(57.1%)的非洲留学生的预期兼职收入为80元/小时以上;26.5%的非洲留学生预期兼职收入为50-80元/小时;仅有不到14.3%的非洲留学生预期兼职收入为30-50元/小时,以上结果均折射出非洲来华留学生在兼职工作中对薪酬的期望比较高,存在强烈的经济动机。

2.摸索经验,进行职业规划

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来华留学生数突破29万人次。[6]同年,持有在华工作许可证在华就业的外国人约有22万,其中还不包括使用临时商务护照等在华就业的外国人。[7]通过本次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15.1%的被调查者在选择兼职工作时考虑“职业规划”的因素,且对于南京兼职不满意的因素调查中,有9.4%被调查者是因为所兼职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符,7.5%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个人价值有冲突。这个结果反映了个人发展动机在兼职取向上的作用。笔者对叫做Bmar的博士留学生进行了访谈,他说:“我已经29岁了,我的国家出钱让我到中国来留学,是想让我学习到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我更想把时间用来学习,但如果有合适的兼职机会,能与我的专业吻合,我愿意通过兼职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为以后回国发展做铺垫。”由此可见,如果存在与专业对口的兼职岗位,非洲留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兼职活动,以便摸索经验,找准方向,制订可行的职业规划。持这种动机的留学生虽然不是很多,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3.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中国文化

比起参观访问和旅游,从事兼职工作可以让非洲来华留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中国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24.5%的被调查者对南京兼职不满意的因素中选择“文化差异”,可见文化差异是阻碍非洲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因素。为克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参与社会兼职不失为一种选择。22.1%即1/5以上的被调查者在兼职工作的选择中考虑的是“工作兴趣”。这类留学生往往选择其感兴趣的领域和岗位进行兼职,并随着兴趣的转换而转换兼职岗位。笔者对南京农业大学短期进修生John进行访谈,他表示起初选择来中国留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印象中的中国,建筑风格应该是琉璃瓦顶、飞檐微翘,人们的服饰也是唐装、旗袍,甚至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会中国功夫。但来到中国以后,校园生活与想象中的差别很大,他希望通过兼职这一社会活动来深入体验中国文化。

四、非洲留学生兼职的困境

非洲来华留学生具有强烈的兼职动机,但往往因为主观或是客观上的原因使他们在兼职过程中陷入各种困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非洲留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兼职。据统计,有兼职意向而从未取得兼职机会的人数占68.1%,实际获得过兼职机会的仅占有兼职意向人数的31.9%,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留学生自身条件不足

第一,缺少相关工作经历。61.2%的非洲留学生在来华留学前未做过兼职,缺少相关工作经验,而目前南京提供的大多数兼职岗位,在招聘要求中明确提出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笔者通过对非洲留学生进行访谈发现,有部分留学生由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而错失兼职机会。

第二,兼职与学习时间冲突。调查发现,有57.1%的被调查者因为学习压力大,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冲突从而没有寻找过兼职。笔者访问了来自卢旺达的男博士生Repheal,作为博士生,年龄大,需要兼职来承担家庭的一部分经济责任,但是,由于其课业繁忙,学术压力很大,一般的用人单位要求一周至少保证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他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兼职,只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中,因而对兼职是可望而不可及。

第三,兼职意愿度不高。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因兼职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不愿从事此类兼职。关于南京兼职不满意的因素调查中,有9.4%被调查者是因为所兼职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符。有15.1%的被调查者在选择兼职工作时考虑“职业规划”的因素。

第四,缺乏相关法律知识。非洲来华留学生对在华兼职工作相关法律规定的了解有限。根据“非洲留学生对在华兼职工作相关规定的了解”调查可知,只有13.3%的被调查者十分了解我国的相关规定,有48.9%的留学生不太了解在华兼职工作的相关规定。同时部分非洲国家大使馆的签证官禁止非洲其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工作。由于缺乏法律知识,非洲留学生只知全职违法,不知兼职是否违法,因此不敢贸然寻找兼职。在被调查的留学生中,几乎都没有领过在华临时工作证,甚至有22.2%的被调查者不知道要申请临时工作证,这主要都是留学生个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大大降低寻找兼职的成功率。

(二)用人企业不理想

第一,兼职工资待遇差。非洲留学生兼职的主要动机是获取兼职收入,提高留学生活质量,但长期以来,我国兼职市场的缺陷导致兼职收入普遍较低,根据问卷可知,57.1%的留学生预期兼职收入为80元/小时以上,与在宁大学生兼职10-20元/小时的实际收入差距较大,这往往会导致心理落差,打击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的积极性。

第二,南京的兼职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差。笔者根据对“兼职不满意的因素”统计分析可知,工作环境占11.3%,与工作时间并列第二,仅次于薪酬(占比13.2%),可见南京的兼职环境不能满足青年非洲留学生的要求。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在南京兼职的非洲来华留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一方面是用人企业不尊重他们,另一方面,留学生得不到同事的友好对待,这极大地打击了非洲留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第三,兼职的工作岗位种类有限。由于兼职工作大多是临时性、阶段性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也基本是技术含量不高、可以随时交接工作、易于轮换的岗位,因而14.3%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与专业不匹配,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心理预期与兼职就业实际的矛盾使留学生在求职和兼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据调查,半数以上的非洲留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岗位或语言培训类的兼职,但是语言培训机构更倾向于录用欧美留学生,这进一步导致非洲留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兼职。

(三)就读高校引导失范

第一,留学生就读高校导向模糊。据笔者调查得知,目前留学生可利用的兼职渠道中,通过就读高校推荐的只占6.1%,留学生的兼职就业工作没有引起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学校认为在校的学生应当以学业为主。如东南大学的规定:“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华国际留学生禁止在华工作。”这样模糊的兼职规定,让留学生左右为难。再如南京师范大学在回答留学生是否可以打工的问题时明文规定为:“不可以。根据规定,来华留学生,只有在中国政府主管机关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在中国就业,否则,会被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限期出境。”然而,留学生所问的是“打工”,而校方的回答是“工作”,校方故意模糊“打工”、“兼职”与“工作”之间的界定,答非所问。留学生本可以通过学校获得较为规范可靠的兼职信息,但学校管理的不作为甚至屏蔽兼职信息,导致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学校发布留学生兼职招聘信息,这大大降低了非洲留学生兼职成功的几率。

第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存在缺陷。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处理留学生兼职问题的机构。笔者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辅导员交流得知,由于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管理制度在勤工助学与兼职、就业和经商等方面的界定和规定还有模糊的地方,因而在实际管理中难以操作,学校没有开展兼职的相关教育及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留学生除知道可以“勤工助学”外,对在中国兼职、就业的规定知之甚少,有关信息和经验多在同学间交流或私下尝试,这类人群所占比例为42.9%,这导致许多留学生在寻找兼职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走了很多弯路,甚至上当受骗,身心俱疲。与此不同的是,在英国,如果留学生需要找寻兼职信息,可以通过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联系到招聘单位。在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法国等国家,学校设有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他们为留学生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最新的工作信息,帮助留学新生了解该国兼职的情况。

(四)社会制度不完善,认同度不高

第一,社会保障法规不完善。由于我国目前的相关法规、管理制度对留学生在华兼职持不鼓励、限制甚至禁止的态度,从而导致留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需要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的,应当经所在学校同意后,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居留证件加注勤工助学或者实习地点、期限等信息。持学习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所持居留证件未加注前款规定信息的,不得在校外勤工助学或者实习。”上述兼职许可证却很难申请,同时我国对来华留学生兼职的法律法规比较模糊甚至匮乏,而国外对留学生兼职却有更加切实可行的法律规定。如在日本,国际留学生合法打工兼职之前,须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类似于“工作许可证”。根据日本入国管理局对国际留学生兼职的规定,在日国际留学生兼职应每周不超过28小时,假期每天兼职时间在8小时以内。同时,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都对留学生兼职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章规定。

第二,兼职中介市场混乱,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我国的职业中介市场还处于初创阶段,很多中介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出现一些非法中介因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欺骗求职者,骗取中介费的现象。这导致许多寻找兼职的留学生无故浪费了时间及精力,其中不乏非洲留学兼职工上当受骗。在访谈中就遇到这样的案例,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非洲留学生Massu,女,研究生一年级,做兼职英语家教。她说:“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及朋友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因听信中介机构而上当受骗,所以我从没有通过中介找兼职,我的兼职工作都是通过同学、朋友帮忙介绍的,虽然薪酬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水平,但不用害怕上当受骗。”

第三,对非洲留学生存在歧视。非洲留学生大多数是黑人,我国普遍认为,相较于欧美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他们语言能力较差,同时认为他们散漫无序。笔者访问了一位名叫Meldy Odinga的来自肯尼亚(原英国的殖民地)的非洲女孩,她如是说道:“我曾经尝试寻找语言类的家教兼职工作,但家长见我是非洲人,质疑我的英语水平,不愿意聘用我,他们更倾向于聘用白色肤色的留学生,而实际上我的母语就是英语,对于这一点我表示很无奈。同时,我很想融入中国的学生,想跟他们成为好朋友,但一般中国学生不会和我们在一起聊天、吃饭。他们只是见面时打个招呼,总之他们不怎么和我们交流。”据调查,有26.9%的非洲留学生在寻找兼职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公正待遇,而在被调查者中,英语作为他们母语的留学生占33%,可见他们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胜任语言培训的工作,但实际上他们却没有获得相关的工作。由此可见,人们总是倾向于给来自更发达地区的人更高的信任,这点与弗朗西斯·福山(1975)提到的经济较发达国家信任程度较高的论点一致。一个人会因对方来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而表现出信任差异甚至信任歧视,人们总是更信任来自发达区域的人。中国家长为孩子寻找语言辅导老师,在经济学视角就是一种教育投资行为,这种因地区而致的信任歧视问题在非洲留学生寻找家教兼职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五、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非洲留学生在华兼职存在兼职经验不足、课余时间不充裕、法律规章不熟悉;兼职收入、兼职环境、兼职岗位不理想;学校兼职渠道不畅通;兼职法规不完善、兼职中介不可信、兼职受到歧视等困境。但非洲留学生寻找兼职以及用人企业招聘留学生兼职是双方的现实需求,因此,我国政府以及高校需要在管理上提高对留学生兼职工作的重视,合理引导留学生兼职工作,规范留学生兼职市场。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 留学生自身层面

首先,非洲来华留学生要强化法律法规观念。非洲留学生在华寻找兼职工作,首要的是熟悉中国关于留学生兼职就业及其外国人在华就业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防止出现非法打工的现象。

其次,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包括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语言障碍导致部分非洲来华留学生自我封闭,不愿意融入中国文化环境,仅仅把自己的人际圈限制在非洲来华留学生群体内部,部分甚至会把所有课余时间用来打游戏,因而错失了认识中国朋友、提高中文语言锻炼的机会。除此以外,非洲留学生还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活动,适当时候可以经常出去走走,深入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校园内可以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力,这些对非洲来华留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非洲留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兼职。兼职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能让留学生身历其境,有助于他们了解南京,了解中国文化,增长才干,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非洲留学生需培养积极开放的求职心态,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和环境适应力以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

(二) 学校层面

高校是来华留学生最主要的聚居地。对留学生兼职就业管理的优劣更是高校能否更好地吸引来华留学生的要素之一。因此,学校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工作。

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非洲留学生入校时,就应对其进行有关勤工助学制度和在华兼职就业相关知识与法规的讲解与宣传。与此同时,对留学生的管理,可以区别于我国学生,采用更加开放式的管理方法。

其次,提供服务和帮助。由于非洲来华留学生在兼职就业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隐患,建议非洲来华留学生较为集中的高校设置处理留学生兼职就业问题的专门机构,一方面可以为非洲留学生提供可靠的求职信息、相关渠道和途径;另一方面可加强引导,降低非洲留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

最后,强化实践培养和文化沟通。由于大多数高校的留学生教育倾向于强调语言、专业知识,安排的实践活动也基本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访问、旅游观光,致使非洲留学生对中国国情、待人接物的文化缺乏实际和较深入的了解,在兼职过程中往往产生强烈的文化冲突。因此,高校应考虑如何在培养环节加强实践,促进文化沟通,弱化文化差异,使非洲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文化。

(三) 政府层面

首先,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就业环境。目前,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关于留学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所以政府首先应该致力于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其中,应详细规定留学生勤工助学或兼职就业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并增强各项规定的实际操作性。各地方政府可考虑对留学生在本地兼职就业的最低工资、合理工作时限等作出具体规定,规范兼职行为。

其次,制定吸引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发展战略,完善非洲留学生教育培养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必要的国际规范模式,给留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兼职就业方面提供保障。如在法国,留学生在获得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可以每周兼职20个小时。该工作许可证只要由学生向法国劳工事务处提供雇佣方的合同即可获得。同时,国际留学生还能通过把全年的打工时间集中在暑假进行全日制工作。最重要的是法国公司对兼职劳动者有着非常健全的保障体系,包括兼职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的用餐时间、休息安排、9.4欧元/小时的最低工资保障等。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对非洲留学生的法律宣传,保障其合法权益。政府加强法律宣传可以减少其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规避不安全因素,保障非洲留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方面,政府可以与高校合作,定期开展相关信息的讲解活动,加大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非洲留学生兼职就业过程中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相关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中介机构的惩罚力度。

(四) 用人企业层面

首先,用人单位改善工作环境,规范用工秩序。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一方面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更开阔的视野和实际的利益[8],另一方面也给用人单位在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应着力改善其工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规范用工秩序,使之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其次,用人单位同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社会普遍存在的歧视问题,在聘用的时候,要做到一视同仁,用专业考核等科学的方法进行招聘。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确定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用人单位有不歧视劳动者的法定义务,非洲来华留学生在华兼职也应该受到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

六、结语

本文研究了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得知,68.1%的非洲留学生试图寻找过兼职,他们有强烈的兼职需求,但是仅有极少数获得兼职。因而要解决非洲来华留学生兼职的困境,需要非洲留学生自身、我国高校、以及政府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对于留学生自身来说,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多了解中国关于勤工助学、兼职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兼职;对于学校而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强化对非洲留学生的实践培养和文化沟通,为其在获得兼职的过程中提供服务和帮助,高度重视非洲留学生兼职问题;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非洲来华留学生在华兼职的相关管理,完善非洲留学生教育培养制度;对于社会而言,要构建公平兼职环境,用人单位要消除对非洲留学生的兼职歧视。只有这样,非洲来华留学生才能跨越兼职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才能为中国社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才能为所在城市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力资源,提高整个城市的国际竞争软实力;才能减少来华非洲留学生兼职过程中的各种劳务纠纷,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注释:

①根据教育部门户网站中的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得知。

②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度数据相关报表得知。

参考文献:

[1]柴龙.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3/t20150318_186395.html,2015-03-18.

[2]王高峰,王瑶.越来越舍得花钱南京人2014年人均消费支出2.3万元[N].南京日报,2015-02-11.

[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4-2013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M]北京: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14.

[4]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EB/OL].http:// www.chinalawedu.com/ falvfagui / fg22016/ 229543.Shtml,2008-02-24.

[5]韩维春.来华留学生兼职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对北京地区高校留学生的调查统计[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5):101-111.

[6]王霏.截至2011年底在华就业外国人约达22万人[EB/OL].http://www.yanjiao.cm/news/shchui/2012/0425/31754.htm1,2012-04-25.

[7]孙卫卫.三分之一外国留学生想在华就业[EB/OL].http://www.edu.cn/zont;-he-news-465/20060323/t20060323-7633.shtm1,2001-08-23.

[8]张培富.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9(3):77-81.

(责任编辑钟嘉仪)

猜你喜欢
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用《论语》教留学生学汉语的新探索
《教室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来华留学生汉字分解加工能力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留学生为例
“最严考勤”难留学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