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原因分析

2016-01-12 17:44王长松
西部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

王长松

摘   要:2013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越第二产业。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提升,达到48.2%,但是青海省第三产业占比为37.1%,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本文旨在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043-04

2013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6.1%,首次超越第二产业。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提升,达到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然而2013-2014年,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8%和37.1%,分别低于第二产业24.3和16.4个百分点,2014年较2013年提升8.1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提升是需求因素和效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化的自然趋势,当前青海省应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降低物耗、减少投资的情况下保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一、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4:53.5:37.1,其中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34.5%,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两年,青海省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青海省第三产业增加值853.08亿元,增长8.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8.1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增加值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见表1)。

二、影响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的来看,青海省服务业比重偏低,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低和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等。

(一)工业快速增长挤压服务业比重空间

在GDP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三次产业结构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1998年之前青海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稳定在两位数以上,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回落到9.4%。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攻战,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服务业起步晚、总量小,在一定的资本、人力、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约束下,工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使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受到相对挤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43.2%下滑至2014年的37.1%,而同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占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2014年达到53.5%(见表2)。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服务业纵深推进

服务业内部按照功能差异可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物质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其发展受到知识资本的积累和专业化细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未得到充分挖掘,是省内服务业结构的一个缺陷所在。在青海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包括信息、咨询、设计、研发、物流、广告、包装等一系列工业生产服务需求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国内外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比重较大,主要工业城市达50%以上,而青海省比重仅占20%以下。

(三)消费性服务业下滑减缓了服务业发展

消费性服务业是指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的服务业,包括餐饮旅游、金融业、商贸服务、市政公用事业、社区服务等行业,其发展与居民消费偏好变化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特征有直接联系。近年来,青海省消费率逐年下滑,低于2014年全国51.2%平均的消费率。从增长的速度上看2014年较2013年第三产业下滑1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下滑3.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下滑5.8个百分点,房地产业下滑1.6个百分点。再从结构上看,只有金融业一枝独秀,2014年较2013年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见表3),其他消费性服务业比重均处于下降的趋势,从而减缓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企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制约了服务业发展

一是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服务业行业进入门槛和行业垄断两个方面,民航、金融、保险、电信、电力、通讯以及地方公用事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所有或行业垄断,缺乏竞争;同时,教育、医疗、文化、广电、保健等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二是缺乏带动区域性发展的上规模服务业企业。服务业企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规模效应不明显,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

三、提高服务业占比对青海省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服务业的发展将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当前青海省制造业增加值与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大约为1:0.66,而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三个行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仅为1:0.15、1:0.04和1:0.14。这说明与工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对于物质资本的需求量较低,所需投资额也相对较低。从长期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升后,经济运行的物质资本量必然降低,会抑制投资增速。

(二)服务业比重提高可以有助于提高经济的就业弹性

在重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伴随资本密集度提升,对劳动力吸纳能力较低,表现出高增长和低就业的特征,需要很高的GDP增速才能实现充分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提升,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扩张,单位GDP增长带动的就业人数更多,可以保证在全省经济增速降低的条件下,就业形势不恶化,甚至继续保持就业增长。

(三)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减少能耗物耗

与工业比较,服务业具有低能耗、低物耗特征,被誉为“绿色产业”。“服务业总体能耗低,又是就业最大容纳器,对推动发展潜力巨大。加快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政策激励,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招”(2014,李克强)。第三产业只需要办公电脑、服务器、办公室即可实现大力发展。其所消耗的能源,相比大型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增加值却可以快速提升。因此,发展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是加快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手段。

四、促进青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全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看,未来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应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促进工业、农业部门的提质增效,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在降低物耗、减少投资的情况下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有针对性地促进消费水平升级,为消费性服务业提高保障

2014年青海省人均居民消费水平为12864元,低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1627元。因此,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促进消费升级,是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的保障。一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如:加大对农牧民增产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大力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做好助学、就业、扶贫等政策性信贷业务。二是引导高、中收入群体更多地关注高科技产品、信息技术、教育、旅游休闲娱乐等时尚化、个性化高档产品的消费,发掘其消费的潜力。

(二)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和完善服务业人才资源配置体系。尽快在全省各服务行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对一些新兴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加快服务业市场整顿;进一步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加大对各种不公平竞争和恶意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吸引和聘用全省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熟悉信息、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按照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思路,利用好、努力争取国家对青海差别化金融政策,全力助推青海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战略支点,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青海向西开放的主阵地和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对接国家“丝路基金”平台、伊斯兰金融平台及展会金融平台,激发金融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巨大潜力。同时,将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培育力度,争取藏区企业上市“绿色通道”的差别化支持政策,支持青海省有实力的企业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创新

发挥市场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和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分割的局面、消除市场壁垒,减少创新创业的障碍,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劳动、科技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让想创业、能创业的人都有机会、可作为、能作为,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劳动力素质,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大教育支出力度。在提高政府教育支出总量的同时,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牧区、边远山区的教育支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大力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大力培育各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所必需的各类技能型熟练劳动力。做好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素质培训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推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同时加快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向高层次培训推进,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文虹.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青海统计,2015,(4):4-9。

[2]定军.2014年服务业比重仍将超二产 成节能降耗关键[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xinwen/2014-03/24/content_2644553.htm,2014-03-24。

[3]耿德伟.2013年服务业形势分析及2014年展望[J].发展研究,2014,(2):52-55。

[4]罗志勇,郭向东.加快发展宜昌市的服务业[J].市场与计划,2012,(6):38-39。

[5]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张鹏.服务业比重超二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R].北京:国家信息中心,2014:9-9。

[7]资讯速览.李克强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 会议原则通过《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行动方案》[J].建设科技,2014,(6):6-6。

Th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Relatively Low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Qinghai Province

WANG Changsong

(Xining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Xining Qinghai 810001)

Abstract: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ed value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s GDP was 46.1% since 2013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exceede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ed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GDP in 2014 continued to rise which was to 48.2%. But in Qinghai province, tha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ccounted for 37.1%,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how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Keywords: the tertiary industry; production service industry; consumption service industry

责任编辑、校对:张德进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2%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3%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