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投资效率测算及优化路径探索

2016-01-12 17:56课题组
西部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经济结构投资信贷

课题组

摘   要:加大投资、加大信贷投放是地方经济提速的重要途径,其规模增长及配置效率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基层央行稳增长政策组合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汉中1978年以来信贷、投资、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进行了分段测算,结合2002年以来投资贡献指标与投资效益指标测算结果,以投资为重点深入分析各要素拉动效率变迁原因,以期探索出一条优化投资以稳定增长经济的路径,并对路径下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结构;投资;信贷;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072-05

一、引言

2014年5月,习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同年11月在APEC会议上系统阐述“新常态”内涵,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从动力上讲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反映出当下经济增长结构有待调整的现实。同时中国社科院预计,中国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达7%左右,增长形势严峻。我国宏观政策强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体现出至少在短期内稳增长是国家及地方经济政策首要目标。

就手段而言,加大投资、加大信贷投放是地方经济提速的重要路径,其规模增长及配置效率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投资因素及作为重要配套的信贷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成为衡量其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自上而下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加大投资是国家及地方实现“稳增长”目标的主渠道,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测算及结构性分析是研究重点。新常态下,多地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此类行业资本出入边界固化,因此优化存量投资结构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渠道。其中,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较弱,社会融资规模较小,投资效率的提高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对汉中1978年以来投资、信贷、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进行了分段测算,结合2002年以来投资贡献指标与投资效益指标测算结果,以投资为重点深入分析各要素拉动效率变迁原因,以期探索出一条优化投资以稳定增长经济的路径,并对路径下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二、汉中投资变迁及效率分析

受统计数据所限,本文仅对2002年以来汉中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变迁情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汉中投资贡献指标及投资效益指标进行测算。其中包含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总量及分产业规模性变迁;投资的行业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国有经济控股比例的结构性变迁;投资贡献指标与投资效益指标测算。

(一)2002年-2014年汉中GDP与投资的规模、产业结构变迁

数据显示,自2002年后,汉中经济总量稳步上升,2009年后增速凸显,主要受金融危机及汶川地震后大量投资进入三产领域所致,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2013年、2014年水利及交通上投入有较大规模增长,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故对应的产出较为有限。但三产中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生产配套服务设施,为二产产出增长提供了关键基础,进而促进二产长期拉动经济增长,这与表1中二产产出占比高于投资占比的实际相一致。

(二)2002年-2014年汉中投资结构变迁

1、行业结构。根据年鉴数据可知,汉中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以上领域占据汉中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比重达73.43%。由表2可知,汉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总体下降、局部年份反弹;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总体上升、下滑态势初显;房地产业投资比重伴随城镇化建设过程整体上升,2014年因房地产业低迷稍有回落。

2、资金来源结构。汉中投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筹、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债券等。其中企业自筹、财政预算内资金及国内贷款是主要来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汉中投资资金逐年大幅上涨,其中企业自筹占绝大比重,且逐年上升;财政预算内资金占比降幅较大,从最高21.29%下降至2014年最低8.34%;国内贷款占比急剧下跌,从最高34.34%下降至2014年最低3.99%。需要指出的是,汉中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多以中省项目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中省、区域外银团贷款,以及上级项目部所获得的银行贷款,这部分资金在地方统计局统计资金来源数据时并未纳入,造成国内贷款占比指标过低的结果。

3、投资主体结构。汉中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控股比例从本世纪初的80%左右的水平下降至2014年37.26%的水平,说明汉中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正在加大。整体而言,2002-2014年汉中投资结构有所优化:行业集中度有所改善,财政预算内资金比重显著下降,非公有经济比重明显上升。

(三)汉中投资贡献与投资效益变迁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衡量除计量分析方法外,通过简单的指标测算也能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本部分选取投资贡献及投资效益两个方面的指标,包含投资率、投资贡献率、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弹性系数共四个指标对汉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按照总量及行业进行分别探讨,数据依据可得性及制度环境基本不变的原则取自2002年至2014年共13年的数据。以下为各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1、投资贡献指标

(1)投资率是指投资总量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等于(I/GDP)×100%。从图1可见,总量而言,汉中投资总量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呈逐年上升态势,经济主要由投资拉动,同时说明每单位投资支撑的GDP总量呈下降态势。分产业而言,2012年为转折点,其中一二产投资拉动的产值自2012年后呈急剧上升态势;三产投资对三产产值贡献急剧下降。主要源于2012年后在水利、交通方面的投资大幅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相应变化幅度有限,导致贡献率指标出现较剧烈变化。

(2)投资贡献率衡量投资增量占经济增量的比重,等于(△I/△GDP)×100%。其倒数表示投资增量对经济增量的贡献,因此该指标值越小越好。由图2可知,汉中投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明显,但逐渐下滑。尤其是2009年后,单位GDP增长需要更多投资;二产、三产投资贡献率指标近年来较高,主要源于2008年后大规模投资短时间内消化困难,导致单位经济增量对应投资大幅增长。同时,二产投资贡献指标低于三产,与汉中经济主要依靠二产拉动的实际相符。

2、投资效益指标

(1)投资效果系数体现单位投资拉动的地区经济增长量,等于(△GDP/I)×100%。由图3可知,汉中投资效果系数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其中,一产的投资效果系数虽较高,但发展较为饱和,投资增长有限;二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高于总量投资,与投资贡献率指标一样,反映出二产对汉中经济较为明显的拉动力。

(2)投资弹性系数表示投资变动一个百分点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百分点,体现国内生产总值对投资变动的敏感度问题,等于■■×100%。由图4进一步验证了汉中投资效益的不足。总量上投资弹性系数一般都小于1,也就是说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并不能必然带来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就产业而言,一产对投资的敏感性较高;二产投资敏感性高于三产投资敏感性,但越在后期,这种敏感性越低。初步推断这与工业经济整体形势下滑有较大关系。

上述指标分析所得结论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汉中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作用逐步下降;二是二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投资效益指标的变动与经济增速相似的走势更能够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图5所示。

上述分析均局限于数据简单测算后的结论,汉中生产要素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测算、变迁原因分析均有待下一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汉中及各县1978年-2014年要素拉动力进行分段测算与分析后方能得出更为确切的结论。

三、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要素拉动效率测算

(一)模型推导

本文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探讨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信贷资金因素,比较测算投资、信贷、劳动力三者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的程度。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为Y■=A■K■L■■μ,其中Y为地区生产总值,A为技术进步,K为资本,L为劳动力。

通过对数转化,上述公式可转变为线性函数,即LnY=C+αLnK+βLnL

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可知α、β值。

以劳动力投入为例,基期生产总值为Y■=A■K■L■■μ,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劳动投入增加1%,目标期生产总值Y■=A■K■(1+1%)L■■μ,则△Y=Y■-Y■=(1.01■-1)Y■

从而得知劳动力拉动系数:Ω■=■÷1%=(1.01■-1)×100

同理可得资本拉动系数:Ω■=■÷1%=(1.01■-1)×100

一般认为,拉动系数表示要素对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理论上均大于0。当0<Ω<0.5时,表示要素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偏低;当0.5<Ω<1时,要素对地区生产总值能够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当Ω>1时,要素能够显著拉动地区生产总值。

(二)总体及分阶段测试

本文采用了EVIEWS5.0软件,初步测算了GDP分别与固定资产投资、银行贷款和劳动力的关系。测算结果显示,可决系数均接近于1,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F统计量明显大于显著性水平0.05的F统计量,从整体上看地区生产总值和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明显。两个函数中α和β的T值均大于2,且银行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这也符合经济学意义。

根据1978-2014年汉中市信贷资金占GDP的比重(部分文献中称之为“金融相关比率”),该比值在1992年、2000年、2008年出现明显“拐点”,因此本文按照1978-1992、1993-2000、2001-2014三个时间段,来研究各阶段各生产要素的拉动系数。使用Eviews5.0对三阶段分别进行回归,测算出各生产要素的拉动系数如表3所示。

(三)测算结果及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78-1992年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系数从2.6910下降到1993-2000年的1.0846,而后进一步下降到2001-2014年的0.8793,说明目前汉中市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降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配置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以制造业、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重点投资领域投资效率低是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配置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而这离不开政府以财政收入最大化或GDP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最终导致社会投资偏离市场。

2、汉中信贷资金拉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信贷资金拉动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包括两点:一是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配置效率较低,新增贷款用于本地实体经济的规模有限;二是信贷资金以投资方式进入实体经济,投资低效间接导致信贷边际产出下降,这是信贷资金拉动效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投资低效使得地方金融机构信贷资源趋于外流,本地资金配置减少,信贷资金拉动效率进一步降低。因此,提升信贷资金拉动效率的关键在于投资效率的提高。

3、基于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及宏观信贷资金拉动效率变化趋势,汉中信贷资金拉动效率应当是下降的,但测算出来的结果是上升的。笔者判断主要是因为以西汉高速为代表的大量中省项目,资金多来自中省银团贷款,而非本地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属性导致信贷统计数据存在偏差,较低名义信贷对应较高GDP增量,测算出的信贷资金拉动效率也就偏高。

4、汉中劳动力投入拉动效率高于投资与信贷,但呈现下降走势。1978年至今,劳动力的拉动系数始终大于固定资产投资与信贷资金,说明汉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近年劳动力劳动系数下降则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附加值特点凸显,“人口红利”对汉中市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未来将难以为继。

四、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二产投资

汉中工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大二产投资尤其是支柱产业投资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因此,汉中要以第二产业为抓手,继续扩大二产投资规模,同时注重资金投向结构的改善,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快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培育更多规上企业,并加大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以提升二产投资效率,更加有效实现新常态下汉中经济稳增长目标。

(二)加大三产生产服务性投资

2002年后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投资为汉中经济快速增长提供重要承载,是以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汉中经济得以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条件,也是经济长远发展所必需的。要继续加大对三产中以交通、水利、信息、技术服务、融资租赁等为主的生产服务性行业的投资,一方面为工业增长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二产提供基础设施软件条件,从而稳固汉中二产持续增长势头。

(三)以城镇化进程为依托带动各项投资增长

城镇化进程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转型升级及居民市民化等内容。房地产业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房地产市场当前处于低迷状态,地方政府应当扭转思路,将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与城镇化进程相融合,根据城镇化建设中居民住房需求特征变化引导房地产投资、建设方向。另外,须注意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融合,依托合理的产业布局,推进汉中经济产业带、产业园区建设投资,同时将居民就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居民市民化进程,实现市政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就业稳定、生态环保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目标。

(四)完善地方金融配套服务体系

基层央行要积极培育多元金融市场主体,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通过窗口指导办法加强信贷政策传导落实机制建设,强化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推动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形成金融健康引导社会投资走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的,一是要以创新投融资工具着力支持当地支柱产业发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供稳增长基础;二是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服务业,促进金融与其他产业融合,为支柱产业和经济长远发展提供长久动力;三是大力创新信贷品种,为小微企业、三农、绿色项目等主体提供必要金融服务,推动相关部门加强财政与信贷合作,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四是以保障性房地产为重要抓手做好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服务工作,创新多种投融资产品支持地方城镇化建设;五是要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宽信息采集面,增强个人、企业征信系统联合度,提升征信信息全面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Hsieh, C.T. & P.J. Klenow, 2009,“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EP in China and Indi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4(4):1403-1448.

[2]D. Restuccia  & R. Rogerson, 2013, “Misallocation and productivity”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16(1):1-10.

[3]王玉华,赵平.投资规模、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10):45-49。

[4]文彬,马翔.我国投资结构优化:制度思考与效率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7,(3):13-18。

[5]辛超,张平,袁富华.资本与劳动力配置结构效应——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15,(2):5-17。

The Calculation on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the Exploration on the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Hanzhong City

Research Group

Abstract:Increasing investment and credit is the major way to accelera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o the growth scale and the allocative efficiency are the key factors of policy combin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grassroots central bank. The paper makes the calculation on the drawing efficiency of the credit, investment and labor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Hanzhoung since 1978, combined wi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investment contribution and investment benefit index since 2002, deep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hange of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of various factors in order to explore a path to optimize the investment to stabilize growth. And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economic structure; investment; credit; allocative efficiency

责任编辑、校对:张宏亮

猜你喜欢
经济结构投资信贷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