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016-01-14 13:11侯群周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侯群+周颖

摘要:实习实训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学生培养成实践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实训基地就是能够满足一定规模实习实训要求并相对稳定的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江汉大学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2013年被评为武汉市重点实训基地,在学校学院的领导下,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构建系统科学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促进了适合武汉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创新能力;科技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03-02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是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的重要保证。自实训基地成立起,坚持以学生为本,倡导“重品德,重能力,重实践,重协作,重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注重创新,面向应用”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生思维方式,使之能创造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采取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共建模式,发挥多元化的服务功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训的全过程。

学校每年投入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基地建设和竞赛的组织,学院每年拨出一定低耗费用,用于购买元器件,并对各项赛事进行相应的资助。学院在实验室场地紧张的条件下,腾出了两间90平方米的实验用房,专门用于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学院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实验教学楼地下层的改造,将这500平方米全部作为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基地,使学生的电子爱好者协会、智能小车爱好者协会和物理爱好者协会有了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场地。

2.以创新理念为引领,形成了学院主导,教师指导,学生主体,依托实验中心,以竞赛为驱动的基地建设新路子。学院专门安排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共同领导学生基地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生是科技活动的主体和受益者,教师则是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推动力。学校制定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奖励措施和工作量计算方法,把各类赛事获奖均纳入奖励范围,肯定指导老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参与学生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院7个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每年参加培训的学生达500多人。学院充分利用武汉市校内重点实训基地的资源,为学生培训提供学习内容和实践项目,采取实验内容、时间、器材完全开放的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项目的培育和遴选,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集中经费支持团队结构合理、项目难度适当、研究计划可行、指导教师到位的研究项目,在研究周期和资助经费上体现出差异性,组织工作尽量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性。

基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了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供舞台,以形成稳固的良性循环。

基地组织全院一年级学生轮训,持续一年。从最基础的做起,由指导教师开办讲座,统一配发工具,进行焊接训练、光控开关、声控LED旋律灯和触摸式调光灯等,可使学生了解电子技术的入门知识和掌握初步的实践能力。接着进行单片机最小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有简易计算器、电子钟、LED点阵显示、电子温度计和自动循迹小车等,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接触电子技术的重要知识,为后续深入实训打下基础。

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有计划地举办讲座、开展各种课外科技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制作调试。2014年,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大学生SOPC专题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自动化创新设计大赛、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大赛,获一、二、三等奖多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获一等奖,参加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特等奖,参加了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有2项国家级、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发表论文5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

3.以搭建平台(12345)为依托,拓展学生培养的新领域。学院按照“一个基地为核心,两个中心为依托,三个协会为阵地,四级联动为体系,五项赛事为载体”的建设思路和科技活动“横向扩充,纵向拓展”的建设理念来进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基地是指的武汉市电工电子与自动化重点实训基地,基地具有固定的实践阵地、严密的组织管理、连续的培养环节、规范的操作程序、量化的检验标准等优势,学院坚持规范基地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两个中心是指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和大学物理实验示范中心,三个协会是电子爱好者协会、智能小车爱好者协会和物理爱好者协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由选择加入,协会强调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学院配备负责教师,由学生自己制定活动章程和工作计划,这些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载体,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积极性,促进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电子爱好者协会2012年被评为江汉大学十佳团队。四级联动是指大学四年不间断地培养,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实践内容。学院将学生科技创新与实验室开放相结合,采取实验内容、时间、器材完全开放的模式,学生的参与人数、实验室开放的面积和时数在全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院抓住自己的五项特色赛事,加强创新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备赛和竞赛,主动承担各项赛事的联络及后勤服务工作。在暑假期间采取封闭式方式,分别组织竞赛的同学集中住宿、集中训练,有力地保证了科技活动的成果。学院还通过以点带面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院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

4.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开拓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先后申请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项目获批,积极实施“3+1”模式的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学院的领导下,基地研究新时期企业的特点,采取多种合作模式,逐步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基地。学生以实习小组形式分散到各个企业去实习,并由企业工程师与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实习指导;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大学计划项目“江汉大学——GEFanuc自动化系统实验、江汉大学三菱电机CC-LINK联合实验室;2014年建成《江汉大学﹠Altera联合实验室》和《江汉大学﹠武汉达内软件有限公司共建软件实验室》两个共享实验室,和三个企业签订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和产学研合作协议。

二、基地建设下一步工作打算

1.创新思路。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保障措施,保证课外科技活动场地和设备条件,完善课外科技活动资金筹措办法,把社会力量与基金、基地、竞赛等科技活动载体结合起来,扩大经费筹措渠道。进一步打通课堂教学、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的界限,理顺三者的关系,彼此相互促进,发挥人才培养的协同作用。与导师制相结合,制定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进一步吸引教师参与指导竞赛团队和学生社团。加强各层次、各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背景知识的教育。

2.进一步整合实验室。增添专业设备,对现有的校内实训设备进行升级改选,增加工位,提高实训能力,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在武汉市起骨干示范作用,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利用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提高基地的影响和覆盖面,积极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电工电子行业的发展。

3.积极开展工作。将基地建设成为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除完成本校实训任务外,还应积极提供企业职工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等,提高本地区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类人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拓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途径,提升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综合能力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刘志霄,陆升合,吴玉先,彭献忠,罗南书.地方性大学理工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06).

[2]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01).

[3]胡敏,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刘天军.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01).

[5]谭淑端,刘浩波.刍议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人才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