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管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新探索

2016-01-14 22:09宋洪军胡军国童孟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宋洪军+胡军国+童孟军

摘要:针对Linux管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出现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等问题,本文重点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创新。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的修订,引入自主学习课时的教学模式,采用远程实验的教学方法,实施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该课程教学改革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践及主动探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的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通过本课题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Linux;教学改革;自主学习;远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57-02

一、引言

linux管理与应用是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主要围绕Linux用户基础、Linux系统管理和Linux网络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Linux用户基础主要介绍Linux系统发展历史与安装过程、Linux基础命令及Linux下的C语言编程等;Linux系统管理包括进程管理、用户管理等;Linux网络管理包括DNS、TELNET、DHCP、SAMBA等网络服务技术[1-2]。对于Linux系统网络管理员、系统开发人员来说,该课程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现状分析

根据近几年Linux管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与思考,本人认为该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教学内容老旧,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社会就业脱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以期末考核为目的的教与学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不规范且得不得监控,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依然只看重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考核,不能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3-4]。

作者结合多年Linux教学经验,针对上述问题,考虑网络工程这一新兴专业,并结合该专业学习和就业方面,认为有必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三、课程改革内容

该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等。

1.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网络管理员等应用型人才。在对该课程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技能需求做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教学理念,对Linux管理与应用教学大纲重新进行制定。制定的原则围绕当前就业的热点及社会的需求,以及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再根据本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出既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具有充分灵活性且适应就业市场的教学大纲。

2.以实践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的学生,且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必须以实践为导向,在课堂中多加入实践动手环节、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1)在教学中增加自主学习课时,具体实施情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完成。①压缩10%~30%的课内学时数,将其设计成自主学习课时;②根据课程特点与教学规律,编写自主学习指南,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场所与形式,设计自主学习知识点、重难点及学习目标与考核要求等;③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拓展资源,包括参考书、课件、讲义、网站及文献等,辅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④搭建顺畅的交流、互动平台,包括邮箱、网站和即时通讯软件等,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参与学生问题探讨。

(2)学生方面同时要做到:①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与手段,认真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源,按时、按量完成自主课时学习任务;②积极参与互动,协同团队合作,主动配合分工,优质、高效完成自主课时实践任务;③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与反思报告,努力完成自主课时考核任务。

(3)以技术为手段、改革教学方法。①充分考虑Linux系统可以多用户使用这一优点,本课程提供了远程实验学习支持服务。学生们可以在自己的PC机上使用Telnet等终端软件访问教师机完成学习、练习、实验、实习等任务,从而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5]。②课程实验实行全开放式教学,每次实验安排基础题目和兴趣题目,基础题目必做,兴趣题目可选一来完成,同时实验平时操作成绩和期末实验考核成绩也计入期末总成绩中。③开辟第二课堂,设计自主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项目;另外认真组织学生参加Linux管理竞赛活动,并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竞赛成绩可以计入期末总成绩中,将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4)改革考核原则与方法。考核方式包括两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比重为1∶1。①注重过程评价(建议考核权重不低于40%)。关注学生的学习计划制定与实际学习进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交流互动、团队合作及资料查阅等情况,关注学生学习心得、学习记录等撰写情况。②兼顾结果评价(建议考核权重不低于40%)。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如:调研报告、读书报告、作品设计、课程论文及小组成果展示等,关注学生自主课时学习实效。③同时支持Linux管理与应用课程以证代考的方法。

四、教学改革效果

本课程力图通过教学改革,可以达到如下教学效果。

1.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当前最新的Linux网络管理技术,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通过引入自主学习课时的教学模式,将问题与实际工作和任务结合起来,推行自主学习课时的制度,按照自主学习大纲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进行相关实验和结果分析,通过主动探索、协作讨论,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同时掌握自学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引入远程实验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利用Telnet技术远程登录Linux服务器环境进行相关的实验实习教学,增强了学生利用Linux网络系统管理操作系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4.开展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行,尤其是注重过程考核,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本文对Linux管理与应用课程改革进行了几点探索,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都进行了尝试。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自主学习课时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活力,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增强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加了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虞江锋.Linux网络系统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0,(3):59-61.

[2]姚振高.浅议Linux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32):393.

[3]杨明华.linux系统网络服务与管理技术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农强.高校Linux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福建电脑,2011,(4):29-30.

[5]虞江锋.基于远程开放实验系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Proceedings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2013,(2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