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2016-01-14 07:24谢惠兰
护理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谢惠兰

摘要:[目的]探索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理顺管理模式中各主要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以系统为导向,实现对不良事件的实时监控、系统汇总和专业分析,提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方法]选择我院5个试点病房为研究对象,在原有“累计扣分制”被动处罚式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为主动预防式的安全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主动报告率及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变化情况。[结果]5个试点病房的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较前增多,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应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以提高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改变护理不良事件的结构,促成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确保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关键词:安全管理;累计考核管理模式;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197.323

基金项目:湖南省湘潭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F20081002。

作者简介:谢惠兰,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11100,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14-11-10;修回日期:2015-04-25)

Application of cumulative assessment management model in management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Xie Huilan(Xiangtan Central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Hunan 411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umulative assessment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Through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application systems in the management model,establish a systems-oriented and realize the real-time monitoring,system summary and professional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s,so as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Methods:The 5 pilot ward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of active prevention typ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original“accumulation deduction system”passive punishment type,then to compare the changes of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initiative report rate,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Results:The initiative report rate of adverse events in 5 pilot wards increased than before,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improved.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umulative assessment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can improve the initiative report rate of adverse events,change the structur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contribute to the benign outcome of adverse events,ensu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enhanc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safety management; cumulative assessment management model; adverse events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本研究通过构建累计考核管理模式改变以前“扣分、批评、通报、处罚”的被动处罚式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理顺管理模式中各主要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建立以系统为导向,实现对不良事件的实时监控、系统汇总和专业分析。通过该管理模式实施,强化了护士的安全认知和安全行为,构建了积极的病人安全文化氛围,采用“不惩罚”及“保密”原则,系统的收集、分析、梳理、总结、共享不良事件信息,畅通了我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搭建一个医院内部的护理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并着重分析系统层面、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的综合成因,逐步实现从系统的角度处理安全隐患的风险管理策略,达到前馈控制安全事件的发生。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安全质控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管理系统和病人参与安全管理系统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医院安全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某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了5个普通病房作为试点病房。

1.2实施方法实施前(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中主要以扣分、通报、批评、惩罚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这一阶段主要以巡视检查的质控为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网络。各病区采用累计扣分制[1]来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对于质控发现的问题予以量化扣分。实施后(2011年1月—2013年12月):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实施阶段,通过5各试点病房的积极研究与探索,以点带面,畅通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主动报告系统。通过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教育和培训,修订促进上报的管理策略,来提高护士主动上报行为。主要从安全文化建设和系统改进两大方面有机结合进行干预。系统改进主要从制度预案流程的改进、报告系统的改进、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管理系统的改进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量性和质性的综合研究进行安全文化测评;采用护理质量讲评会、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培训等多途径、多渠道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借助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让护士明确报告什么、向谁报告、如何报告,即报告内容5W1H,以此来强化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和主动报告的意识和行为;设立院、科两级上报激励机制,克服上报不良事件的障碍。对于及时上报又未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者,当事人不扣分,也不用担心被惩罚或者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上报者给予加分并与个人的素质考核挂钩,其考核得分直接与护士的评先、评优、晋升、人才选拔以及绩效考核相关,充分调动了广大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倡导人文关怀,减轻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营造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医务人员更为踊跃的自愿报告。目前,主要是继续推进不良事件和病人安全隐患报告工作常态化,深入分析累计报告,改进系统和流程隐患,营造护理人员善于从不良事件和差错中学习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得病人安全管理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累计考核管理模式示意图,见图1。

1.3观察指标①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房发生的不良事件数据的对比分析及主动呈报情况。②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房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绩效考核加分的比较。③护理质量指标考核评价情况。所有病区建立统一的护理质量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取平均分进行实施前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1.4.1不良事件及加分的数据处理将2008年—2013年5个试点病房收集的不良事件的原始资料以及各病区量化护士绩效考核与上报不良事件加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6年护理不良事件,总体分布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图1 累计考核管理模式示意图

1.4.2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数据处理所有病区建立统一的护理质量和住院病人满意度评价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将量化考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分进行实施前后比较,进行P-P图、Q-Q值检验,服从正态分布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P>0.05显示方差齐;实施前后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08年—2013年5个试点病房不良事件数据比较(见表1~表5)

表1 2008年—2013年5个试点病房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情况

表2 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房主动报告率比较

表3 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比较

表4 2008年—2013年5个试点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具体分类 例次(%)

表5 实施前后5个病房不良事件级别比较 例次

2.2实施前后5个试点病房护士上报不良事件报告加分情况(见表6)

表6 2008年—2013年5个试点病房

2.3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情况比较(见表7)

表7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情况比较   分

3讨论

3.1构建累计考核管理模式,变被动处罚式的安全管理方式为主动预防的安全管理模式累计考核管理模式的模式构思中,“累计”为累计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量化管理,“考核” 即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质控发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予以扣分,主动报告的予以加分和奖励。本课题是基于安全科学的新观点和新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以病人安全文化、不良事件和持续改进为研究的基准点,通过累计考核管理模式的临床实施,进一步强化护士的安全认知和安全行为,构建积极的病人安全文化,利用护理安全管理质控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病人参与安全管理系统以及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系统作为管理工具,将病人安全(不良)事件根据其性质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类,逐步建立不良事件数据库,通过系统的收集、分析、梳理、统计、总结、共享病人安全事件信息,达到前馈控制安全事件的发生,形成一个利用差错信息来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的主要应用系统如下。

3.1.1促进系统——病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就是将“安全”整合到组织的每个单元、注入每个操作规范之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也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安全文化中最重要的是报告文化,即系统内人人都具有报告不安全事件的意愿,人们不因报告事件而受到惩罚,并从事件中进行学习。本课题采用质性和量性的综合研究方法进行安全文化测评,通过安全文化测评改善组织安全文化,进一步了解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安全文化现状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并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本研究一个加强病人安全管理的促进系统;通过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培养护士对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以促进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去,即从而提高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积极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病人安全。

3.1.2护理安全管理质控系统即护理安全监控网络体系。建立以护理部为中心,各护理单元为网点,形成全院护士人人参与的院、片、科三级安全监控网络,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网络注重对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管理,实施安全反馈机制,以PDCA管理办法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完善安全制度,形成了安全问题由下至上的控制,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伤害。第二,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影响病人安全的重要不良事件如用药错误、压疮、跌倒、护理相关病人医院感染、管道脱落、病人自杀等建立管理制度。制度里应包括对事件发生风险程度的评估、预防措施、发生事件后的登记报告与应对措施、对事件的讨论分析与改进等。第三,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监控机制,包括质控的内容、质控的人员、质控的方式、质控的频率、质控评分的方法、对质控结果的奖惩措施等。

3.1.3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指医疗机构内部的强制报告系统和非惩罚的自愿报告系统。事件的后果可有病人伤害的不良事件,也可能没有伤害或潜在伤害的未遂事件。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它使护理管理者系统收集资料,并通过进行深入分析和学习,最终达到有效预防不良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报告系统采用“非惩罚”和“保密”的原则,鼓励对与护理相关的病人安全事件的报告,不论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人员的差错。我院高度重视不良事件的报告、分析评估与整改措施的落实,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网络直报,并对报告科室与人员鼓励。护理部多次修订与改进不良事件报告的管理政策、管理方式、报告流程和不良事件报表,使报告的流程简单、通畅、快捷,报告方式灵活多样,建立了操作性强的、专门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自2014年5月起,我院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3.9.1.1条款A级标准要求: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购买了山东康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2.2.3》,该系统出自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并与其完全对接,采用上报和管理二级管理模式,实现了本地管理、生成与卫生部对接的批量导入和批量查询数据包等功能。本系统还可将本院上报的不良事件数据生成曲线图、饼图等多种形式的统计图表,可按照类别、年度进行查询,让管理者能够轻松掌握本院不良事件上报情况。护理部通过认真分析报告信息,发现小的隐患,寻找大问题的源头。

3.1.4病人参与安全管理系统由于医护人员在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病人安全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性行为而忽略其危害性,但病人能够发现医护人员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充分发挥病人的主体参与性。病人参与安全的参与对象包括病人及其家属和病人安全的倡导者。强调医护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占有,增强其发现问题的能力。病人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信息,为护理工作提供大量改进意见,为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3.1.5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管理系统美国医学会提出,构建一个安全的卫生系统最大的挑战是改变理念:从“指责犯错误的个体”转变为“视错误为促进安全性的机会”,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安全管理机构要有科学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信息的分析、梳理、总结、共享过程(即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管理系统)是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的根本。在获取安全信息后,运用风险评估或质量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理论、QCC(品管圈)、RCA(根源分析法)、FMEA(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以及对组织产生危害的形式和时间进行分析,以此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循证证据来指导护理临床实践,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以分析结论为线索,查找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及时组织修订完善,并加强对修订后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培训、检查考核的力度,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但是目前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系统的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上报及初级分析阶段[2],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数据分析、评价及反馈等环节,缺乏有效、科学的监管,所上报的数据资料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科学的利用,也就是说,对安全事件报告信息的分析、处理与反馈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1.6护理不良事件信息数据库护理不良事件信息数据库的信息由不良事件、隐患事件、护理质量巡查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等信息汇聚而成。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起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隐患事件又称几近错误,或近似错误,或未遂事件,是指在医疗保健服务过程中,意外发生了错误或不良事件,尚未对病人造成损害、疾病或损失,但事实上却存在着这种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对病人实施了错误的医疗行为,但未造成危害,或是需要轻微的处置、治疗(指给予消毒、镇痛剂、敷料等);②对病人实施之前已发现的错误的医疗行为;③对病人实施了错误的医疗行为,但给病人带来的影响不明确。护理质量巡查包括分级护理、护理安全、护士长晚夜班查房、护理文书、病人满意度等内容,护理部每个月(或每季度)根据质控重点,检查各护理单元质量落实情况,将检查结果汇总至数据库。本数据库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积,以医院局域网络为上报平台,实现不良事件和护理敏感指标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分析,为护理领导层的管理和决策及时提供可靠的依据。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一种具体量性的指引,以监测、评估病人接受临床照护服务的质量,是临床照护实践方面确定量化的质量指标,作为监测、评价及改善护理质量的依据。如病人压疮发生率、跌倒/跌倒、非计划性拔管率、管道脱落发生率、高危药物外渗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运送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药物错误发生例数、手术错误发生例数等。

3.1.7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累计考核管理模式中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在模式中先进安全文化的建立是一切手段的基础,对整个护理管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护理安全质控系统、病人参与安全管理系统等都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医疗机构应建立先进的安全文化,让整个系统内的人均视安全为第一要务,在工作中一切以病人安全为中心。如果一旦发生问题,报告系统即要启动,相关人员应主动报告与病人安全有关的所有事件,护理不良事件被报告到护理部进行集中管理。护理部对上报的不良事件的信息组织专人运用风险评估或质量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理论、RCA(根源分析法)、FMEA(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QCC(品管圈)等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以及对组织产生危害的形式和时间进行分析,以此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作为循证证据来指导护理临床实践,为临床护理中如何预防同样错误或事件的发生提供反馈和行动指南,对改进系统提出建议,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同时,以分析结论为线索,查找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及时组织修订完善,并加强对修订后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培训、检查考核的力度,确认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评估)。对未整改到位的事件再实施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即进入下一轮持续改进。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系统对整个护理系统内各元素进行监控,同时对报告系统也要进行监控,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不断的改进系统,促进系统的完善。与此同时,系统的完善与改进,也促进了病人安全文化的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进行安全文化测评,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与管理策略我院为核定床位1 800张,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C级标准规定,每百张床位年要求报告不良事件数量>10起。实施前5个试点病房护士主动报告的不良事件数量仅为36起,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生率和低报告率是我们当时遇到的主要瓶颈,课题组决定走出去,扩大样本量调查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感知和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期间采用了陆秀文等改编的“不良事件报告认知调查问卷”和陈方蕾编制的适用于医院护理人员的“病人安全文化测评问卷”(PSCAS)对我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 866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3-5]。根据量性调查结果: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和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与护士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有关,医院在加强病人安全文化建设时要考虑不同特征护士的感受,对不同科室、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士应有规划、有侧重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病人安全文化新理念的渗透、培训与管理[4]。课题组又采用了目前唯一的基于质性研究的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英国的曼彻斯特病人安全框架(MaPsaF)有针对性地分别对本院33个病区进行焦点团体访谈,取得良好效果[6]。通过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进行安全文化测评(PSCI)改善组织安全文化,寻找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潜在隐患,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安全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例如在系统改进方面:①根据量性和质性研究的测评结果,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缺乏认知且概念不清、不能正确辨别,为便于护士界定不良事件,护理部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了定义、分级、分类、术语统一、规范。按照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根据级别将医疗不良事件分为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4种情况;护理部下发《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给临床一线,加强并发症的培训与学习,强化护士对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区别,提高护士专业素质。②根据不良事件的监测结果,依据高量性、高危险性、高问题倾向性和高成本性的原则,护理部组建了由本院临床护理专家团队和骨干组成的院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QCI、QCC、RCA、PDCA)项目小组针对用药错误、标本类错误、高危药物外渗、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压疮等多项不良事件进行专项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目前各项目小组已成为我院护理不良事件长期监控的前哨点。③近两年护理部在全院各临床科室推广了护理品管圈活动,很多临床科室将品管圈模式运用于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全院近30个护理品管圈小组开展QCC活动。④逐步构建为以集中组织式为主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进行集中管理,护理部逐步构建护理不良事件数据库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定期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和院级护理CQI项目小组,负责对收集的护理不良事件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与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对信息进行逐层提炼,提出建议并整改。将整个过程得到的信息资源通过每个月护士长会议、每季护理质量讲评会实现全院共享。⑤护理部进一步加强和拓宽护理部管理职能,增设一名专门负责护理质量安全工作的护理部副主任和质控护士长2名,使报告事件得到高效、畅通、快捷的分析、处理与反馈。⑥多次组织修订和规范管理文件,规范主动报告不良事件管理政策、管理方式,通过简化不良事件报表和报告流程,改进报告系统。使报告的流程简单、通畅、快捷,报告方式灵活多样,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专门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通过改进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策略,进一步改善目前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生率与低报告率的严峻形势。

3.3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2011年对5个试点病房不仅要求上报不良事件同时还要求上报隐患事件,截止2013年12月底5个试点病房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和隐患事件共计439起,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率为21.94%,尽管还有差距,但报告率较之前大大提高。漏报、瞒报、补报的现象减少,上报受奖及瞒报、不报受罚的安全文化氛围逐渐建立起来。分析其原因:一是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加强5个试点病房进行错误文化培训体系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构建积极的、非惩罚性安全文化,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的意识增强。二是我院设立院、科两级上报激励机制克服了上报不良事件的障碍,是营造护理安全文化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因为及时上报,没有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当事人不扣分,也不用担心被惩罚或者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不良事件上报者给予加分并与个人的素质考核挂钩,其考核得分直接与护士的评先、评优、晋升、人才选拔以及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充分调动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鼓励护士踊跃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本研究显示,实施前5个试点病房护士上报不良事件共加分72分,占加分总数的5.39%;实施后5个试点病房护士上报不良事件共加分878分,占加分总数的30.49%。

3.4通过落实前瞻性的整改干预措施,改变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结构,促成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虽然5个试点病房上报不良事件的总数增多,但是对病人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不再局限于打错针、发错药这种不良治疗范围,通过落实前瞻性的整改干预措施降低其转变为严重后果的不良事件,其构成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施前与实施后不良治疗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5.36%下降为20.24%,其他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不良事件由原来的64.64%上升为79.76%,从而改变了护理不良事件的结构,促进了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2008年—2013年课题组通过对5个试点病房不良事件数据持续的收集、整理、分析,可以具体了解某一事件的表现和长期趋势,如用药错误类、管道类、治疗操作类等不良治疗事件和意外事件类所占构成比逐年下降,这与实施累计考核模式一直以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培训与教育,使护士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关;但是护理文书类、标本类、沟通类、医院感染类、生活护理类等其他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不良事件的构成比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近几年来医院扩张,招聘的新毕业护士数量增大,经验不足,培训力度不够,专业知识不扎实有关。通过落实前瞻性的整改干预措施,同时也降低其转变为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Ⅰ级、Ⅱ级不良,实施后的Ⅱ级不良事件的构成比占3%较实施前18%有所下降;未造成后果事件Ⅲ级、Ⅳ级隐患事件实施后较实施前暴露增多。

3.5运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管理不良事件,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本研究通过构建以不良事件、持续改进和安全文化为基础的累计考核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管理、营造良好的病人安全文化氛围及奖惩结合推进无惩罚原则的实施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效果,进一步加强了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和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的养成,提高了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护士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5个试点病房自2011年至2013年实施累计考核管理模式的3年期间无一例病人纠纷,病人投诉仅2例,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病人满意度提高。本研究对改善我国当前的医疗安全、医患关系和医疗纠纷管理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对于保障病人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减轻医务工作人员压力,优化医院管理,减少额外的财政支出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惠兰,罗敏,谭平花,等.累计扣分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0-32.

[2]谢美莲.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处理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9(9):635-636.

[3]欧阳庆,刘玉娥,罗敏,等.对护士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状况的调查[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109-2112.

[4]刘玉娥,欧阳庆,罗敏,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安全文化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361-2364.

[5]刘玉娥,罗敏,欧阳庆,等.湖南省三甲医院护士不良事件的报告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488-2491.

[6]谢惠兰,罗敏,欧阳庆,等.中文版曼彻斯特病人安全框架在安全文化测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1):36-40.

(本文编辑苏琳)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安全管理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在大型综合医院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