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6-01-14 09:47林波孙晓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林波 孙晓梅

摘要: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建设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传统的方式开设课程和讲授内容,无法达到社会需求的标准。改变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够解决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17-02

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是知识体系的快速淘汰与更新。连接社会与个人的知识传递的桥梁——大学,越来越无法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一方面,社会缺少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却无法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明顯无法追赶知识更新的步伐。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的知识更新速度较传统行业更快,如何改变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则,让学生所学即社会所需,就显得更为急迫。

一、传统课程体系的构建规则

传统的知识沉积与传递的方式,是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不断循环递进的过程。由社会实践总结出有体系的知识模型,并进入大学课堂,往往需要3~5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在符合教育部对专业建设基本指导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实践的长期观察,综合考虑本学校的基础条件和特色,结合专业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来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是大部分院校的常规做法。

专业教学计划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在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过程中,基础课程群由国家教育部规定要求的司政、外语和本学科所需要的通用基础课程构成,知识结构稳定,内容更新度低,会基本保持不变;专业基础课程群由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构成,知识构成相对稳定,内容会随行业发展有所变化,受专业发展和专业方向的设定,会做适当的调整;专业课程群与社会当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对接,内容更新度高,调整力度最大。

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既需要有前瞻性,也需要有稳定性。通常,一版新修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会稳定一个教学实施周期(通常为四年),再根据专业知识的发展和更新状况,做新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从才两个不同的方向上,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教育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专业团队中教师的来源及其知识结构体系,本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学校的整体特色定位,以及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能够获取的外部资源,也都是影响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因素。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又缺乏必要的内部变革动因,大多数高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多年不变或变化很少,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区别

基于不同的应用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也是不尽相同的。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的研究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由于我国近十年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将大学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很多原有的高职、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在全民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学仅培养精英式的研究型人才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的要求,必然有一些学校要向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化,以满足社会对相应人才缺口的需求。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与之相对,研究型人才是指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研究方法、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领域事研究工作和创新工作的人才。显而易见,二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全不同,培养的路径必然要有差异,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应该具有针对性。

三、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

近十年,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领域知识快速更新,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概念和理念日新月异。行业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面对社会上极大的专业人才缺口,大学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固有的课程体系建设周期,以及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兴的理念和模式,还处于不断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体系。从业者通过实际的业务处理,构建着个体化的认知结构,这些知识散乱且存在不确定性,无法传承。学习者获取这类知识最适合的方式,不是从课堂的教学中得到,而是由参与项目来感知和体验,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

新的应用技术快速更迭,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跟随技术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整,并经由企业内部的业务调整和培训而快速转换。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大学的教学过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速度,教师的培训和自我知识更新速度也无法与企业技术人员相比,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无法匹配的矛盾十分突出。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影响显而易见,行业发展的快速与知识沉积的缓慢形成巨大的反差,课程体系建设的滞后,使得课程传授的目标不是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而是专业基础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的达成。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衡量的标准,就需要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建设与行业发展现状相匹配。电子商务专业是新兴专业,是商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即可以培养面向电子商务业务策划和运营的人才,也可以培养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人才。培养路径的差异,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和培养方式的选取。

构建基础课程群时,课程主要依据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要求选取。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适、够用”的原则,内容以满足后期学习为目标,可考虑适当降低课程内容难度,通过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场景来提高学习的兴趣,着重强调知识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课程群的构建,既要考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也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前后续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了解和进入专业的大门,着重强调专业内容的认知和专业思维的建立。电子商务专业面对的行业应用领域宽泛,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程群不仅要有专业性,还要有一定的宽度,以适应后期学习的需要。合理选择电子商务专业所需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业务基础课程,并注意两类课程内容的融合,是建设基础课程群的难点,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所学大多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因此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际产品的使用和分析,通过加强学习体验,来解决这一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其课程内容既要能够与前修课程相关联,又要與社会新兴的知识相一致,还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面向某一特定方向,培养具备特定技能的合格的行业从业人员。目前很多院校尝试通过加强课程实践和增加实训环节,来解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问题,但由于学校设施和教师能力的局限性,所传授的知识与真实的行业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通过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群,加上校企合作、项目运营、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课程阶段的教学效果,达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根据培养的方向,设置成多个群组,例如面向安卓应用开发的方向,主要学习java和页面的处理技术,而面向网店运营方向,则主要学习运维和网络营销的相关工具与方法。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和课堂上的虚拟项目,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却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部分完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到企业从事某一方向的实际工作,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建立创业团队,实际开发或运营特定的项目,通过实际运营来发现知识的短板,并在实践中体会和提高。对于一些行业内新兴、急需的技术,也可以引入具备良好课程训练体系的专业培训机构,来弥补学校课程建设上的不足。

五、总结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对专业展方向有良好的认知,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正确的引导,对校内外各类资源有高效的整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课程建设的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实施者,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够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实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健.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1(08).

[2]张威.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电子商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