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模式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研究

2016-01-14 03:41梁春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梁春莲

摘要:美国福罗里达州立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约翰.M.科勒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ARCS动机模式。本文从ARCS动机理论出发,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和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学习动机特点,从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四个方面来探讨激发、强化和维持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增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学习动机;ARCS动机模式;教学策略;高职非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30-02

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

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面,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毫无疑问,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决定教学质量好坏与高低的最根本因素之一。造成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高职学生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态度;对英语学习内容与活动毫无兴趣;在注意力、持续性、主动性和用功程度方面的努力程度很低,即学生不愿意为英语学习花费时间与精力。因此,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缺失使得教学未能形成良性的双边活动互动过程和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过滤、构建、消化和吸收知识,严重影响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和动因,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意愿、心理冲动或试图达到的目的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的观点,英语学习动机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四点: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动力;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把握目标;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知所抉择;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行为有组织形态。简言之,英语学习动机使学生努力、有方向、知道优先顺序、有计划地学习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三、ARCS动机模型简述

对外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成就产生重要影响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已成为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和学者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基于不同的动机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动机模式。其中,美国福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M.科勒于1987年提出了著名的ARCS动机模式。在ARCS动机理论中,科勒主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动机策略设计: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根据ARCS动机模式,注意、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意味着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和目标,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相信自己有把握能完成任务的能力、学生能因取得成就而得到内在和外在的鼓励和报偿。因此,依据四个动机因素的含义,在真正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设计行之有效的动机策略,以便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应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注意和好奇心;其次,教师应使学生知道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与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紧密相连;再次,教师应使学生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最后,教师应使学生为自己所完成的学习任务感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

四、基于ARCS动机模式的教学策略

1.注意。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在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高职英语教师在学生所学的专业领域具有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具有独特的见解,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够游刃有余、信心百倍地驾驭整个课堂教学,做到深入浅出、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课堂,而且会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特点入手,将以理论、讲解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实践、动手和实训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油然而生敬佩和信服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英语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和提高专业能力,从而构造一支“一专多能”和“双师型”的高职英语教师队伍。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可行途径鼓励英语课教师向专业英语教师转化。一是选派英语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专业课,使英语课教师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地学习和掌握专业课知识。二是安排英语课教师参加专业课教师所主持的课堂讲授活动,引导英语课教师学习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弥补英语课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三是鼓励英语课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自学专业知识,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依靠自身能力,尽快转化为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四是安排英语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培训,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指导学生实习等各种形式,学习和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五是鼓励英语课教师做各种兼职工作,包括商务师、导游、翻译、经济师、建筑师、会计师等工作,促使英语课教师不断学习和深化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

2.切身性。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目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都是以英语语言和语法为主和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和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与增强。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培养与提高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设置。第一,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所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来决定不同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使所开设的英语课程与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相关。第二,进行充分的、全面的社会调研,了解、分析和掌握社会用人单位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不同需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依据社会就业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第三,注重增加英语技能型课程、内容和课时数,强化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职业岗位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设置在遵循够用、实用、活用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注重职业特性和实践特性,以便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切身性需要,也为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提供相应的条件。

3.自信心。人们通常由于自信而成功,也通常由于缺乏自信而失败。很多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英语学习兴趣,进而导致高职英语教师很难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信心百倍的学生才敢于积极主动地探索充满神奇的英语本身以及英语文化的未知世界,并且敢于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和掌握语言系统、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在英语学习中,有意义的成功会使英语学习者对自己充满自信,而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后的心理感受才会使英语学习者深感自己获得了有意义的成功。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来决定授课内容。在i+1理论模型中,i是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水平,1是指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学习水平的语言知识,i+1是指学习者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所讲授的语言知识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容易也不能过于复杂困难,否则都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有意义的成就感,进而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更有效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4.满足感。“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内心世界最核心的东西,它统领并支配人的一切意志和认识。故他以此为基础提出以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的动机层次论。在需要层次理论中,马斯洛认为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基本需求和成长需求。而作为成长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需要,指个体对未知人、物的理解需求。高职英语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向学生传授够用、实用、活用的英语知识,不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使学生从切身所需的英语知识本身获得内在满足,从而不断激发、强化和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是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和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独特的英语学习特点,科学、合理、灵活地运用ARCS动机模型,有效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英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晓晴.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