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

2016-01-14 03:41陈泉友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习方法新课标

陈泉友

摘要:课堂是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主要途径。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紧抓学生的特点,紧抓课程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知识教学转化为能力培养,将被动灌输转化为主动学习。本文对新课标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了一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新课标;教学策略;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71-02

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1.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不仅强调知识的教学,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创新意识、思维习惯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可以说,新课程标准是一种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培养标准。在学习方法上,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持续性发展,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而不是光听老师讲,能够合作学习而不是孤军奋斗,能够探究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2.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的理性思维正在形成,对于事物的兴趣更多的是来源于好奇,概括能力比较弱,辩证思维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和片面思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物理的学习中对纯理论知识比较厌恶而对实验操作更感兴趣,这使得其探究问题时难以深入,大多时候只停留在表象。作为物理老师,我们要紧扣新课标的要求,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二、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认真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常说的备课,教学设计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安排走向,决定了课堂的质量。而教学设计又是由教师单独完成的,因此,必须要认真解读教材,对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点都有一个细致的考虑。一个人的思维必然会有死角,因此,笔者认为所有的物理老师有必要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互借鉴每个人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劳动,而且可以提高备课的质量。在备课时要提炼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要有所设计。

2.设置生活情境,将物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很多物理概念、定律都是对物理现象的高度概括,比较抽象难懂,而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又不是很强,因此有必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形式。首先,在课堂的导入上可以融入生活元素。粤教版的教科书每一章都是从学生熟悉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这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动量定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先演示两个小实验,让鸡蛋从同一高度落下,直接落在地板上破了,而落在海绵上却完好无损,为什么?然后进一步提出足球飞过来时你敢用头去顶,而与足球同样大小的铅球以同样速度飞来,你敢用头去顶吗?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引入,学生的兴趣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后面的讲授也就能更加集中精力听。其次,在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随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生活情景去消化知识。例如讲到加速度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联系拔河比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引入生活情境教学一定要注意生活情境的选择必须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例如:在电动势的教学中,我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境,用电池组和蓄电池分别给同一灯泡供电,灯泡的亮度不同,一下子让学生认识到电源的不同,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所学的知识中来。

3.探究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探究教学包括课堂的探究教学和课后的探究教学。粤教版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很重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去发现的,如自由落体运动、楞次定律等。在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石头在放手后的下落情况,然后问:“石头为什么会下落?”然后在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的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物体下落快慢与其重量有无关系?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学生的实验方法可能各种各样,为了让全体学生明确概念,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把学生的意见进行统一后,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并归纳总结。步骤①:先让硬币和一张等面积的薄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结果:重的物体下落得快);步骤②:两张相同的纸片,把其中一张揉成团再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结果:揉成团的纸片先落地,说明轻重相同的物体不同时落地。);步骤③:把两块表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金属片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结果:两块物体同时落地);步骤④:让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硬纸板和一个软木塞从同一高度下落,其中软木塞较轻。(结果:轻的先落地)。师生通过观察交流后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生活中看到轻的物体下落慢是空气阻力的原因。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然后加以引导:我们研究问题要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理想化模型)。教师: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物体谁下落得快呢?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从静止状态一起下落,让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同时落下。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再在牛顿管中放入空气,重复刚才的实验,构成强烈的对比。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运动下一个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这样,在老师精心设置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进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同时消除了错误的思维定式。其次是课后探究教学,在粤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供学生进行课后探究的材料,老师可以将这些探究课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去寻找物理规律,上课时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讲解。

4.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规律是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同时又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课时紧张、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等原因,高中物理实验课越来越少。笔者认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实验必须要有。鉴于课时紧张等原因,可以灵活进行实验教学。对于一些物理规律老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老师可以将小车放在斜板上,斜板表面放上不同的材料,让同学们先猜测放哪个材料小车滑得最快,斜板表面是什么材料时小车滑得最慢。通过小车直观的速度对比给学生一个摩擦力的概念。对于教材中要求的或者一些比较重要又易于操作的实验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老师则负责方法性的指导工作。

5.合作讨论教学法的应用。合作讨论教学是粤教版的一大亮点,在粤教版教材的活动中有一半都是合作讨论活动。讨论教学一般是按照座位或者学生观点的不同进行分组,老师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具有趣味性且难度适中的讨论题。讨论教学一般需要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乱抓一气,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也可以由老师抛出问题进行梯度式的讨论。笔者认为,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在初步学习时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情境教学,在每一章节学习完后可以采用讨论教学对每一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如机械能的章节学完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对机械功、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等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进行一个大讨论,帮助同学们把知识点进行回顾归类,同时实现知识之间的融汇贯通。

6.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构建高效课堂的最后一步是及时合理的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是师生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尽量正面积极,当然有错误一定要指出来,但是不可以严厉批评,因为严厉批评不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要给予肯定,对于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成绩中下和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要以激励为主,针对成绩较好又有些骄傲的学生则要严格要求。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指导

1.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预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一节课的效率不仅取决于听讲的认真程度,也取决于预习的效果。通过预习可以知道大概要学习什么内容,哪里有拦路虎,哪些知识点需要深入思考。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在预习时就可以和以前学习的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2.对学生课堂听讲的指导。听课首先要听知识的重难点;其次要听自己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部分;第三要听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第四要听老师对一节课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最后要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重点的知识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笔记,用心理解。只有学生认真听、有策略地听,一节课才能真正达到高效。

3.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指导。课后作业是对一节课学习成果的检测,老师可以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份作业题,题量不需要太大,难度也不需要太高,但是必须要覆盖当天所讲解的知识点,包含比较常考的题目类型,让学生使用尽量多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所有的题目都要求学生独立闭卷完成,所有的答题过程都要求规范作答,这样不仅能检测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训练了他们的答题规范。

4.对学生定期复习的指导。老师必须教给学生适合的复习方法并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复习,使其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将重要的概念、公式理解透并熟记于心,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这些都是复习要做的工作。只有及时认真复习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总之,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一定要从学生着手,抓住学生的特点,紧扣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教师学生的双向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学习方法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