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创业与就业教育的经验与借鉴

2016-01-14 19:30朱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

朱荣

摘要:本文从通过对台湾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从创就业辅导体系、创就业课程设置、创就业氛围以及高校与政府企业合作这四个方面,对台湾高校的相关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相关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台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26-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使得大学生创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并已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但是来自于不同研究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很低,只有0.3%至4%不等。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高校,在其中又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呢?当我们试图寻求可供借鉴的经验时,我们发现,尽管台湾和大陆均在2002年开始发展创业教育,但台湾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政府支持力度和高校创业环境等各方面,台湾的创业教育更细致、更务实。台湾与大陆在语言和文化上具有相通性,因此,台湾高校的创业教育对大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高校的创业和就业教育辅导体制

台湾高校从系、院和校三级构建了创就业辅导体系。在系级和院级,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其主要原因在于精简机构和降低人员工资成本。因此,在系级和院级,大多数创业和就业辅导工作都由行政秘书和老师兼任。只有在校一级,才设立专门的机构,一般称为“职业生涯规划组”,通常设立在学校的学生事务处下面。以台大为例,职业生涯规划组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加强个人职涯规划及推动专业生涯咨询顾问制度;协助学生广泛搜集就业相关资讯,增进求职技巧,做好就业或创业准备;推广多元终身学习;凝聚台大人情感,感受学校的关怀与照顾。因此,在这种辅导体系下,台湾各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各高校积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人格、增进专业知能,从而提升其就业力,为就业或创业做好准备。此外,学校也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比如,在世新大学的图书馆,就看到很多勤工俭学的学生,不过,台湾叫做“工读生”,取其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之意,也挺贴切的。学生平常要去打工,在咖啡店、图书馆里看到的很多服务员都是大学生。所以,台湾的大学生与社会较融为一体,而不是相互隔离。尽管大陆的高校也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但是很多学生却仍然用精英化的方式对待自己。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向社会的时候,惶惶然不知所措。

二、台湾高校创业与就业课程的设置

台湾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由2003年的18所发展到目前的100余所。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快速发展。从调查情况看,台北市是高等教育机构最密集的县市,开设创业相关课程的高校多集中在台北市、桃园县、台中市、台北县等。台湾各高校开设创就业课名不完全一致,但大多与专业相结合。比如资讯管理专业开设“网路创意与创业”课程。该课程旨在透过学理训练撰写创意提案,同学们团队合作在网路平台实作演练,并由已成功创意团队协助带领,让创意服务具体可行并商业化、网路化,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成就创业成果。财务金融学专业开设“投资银行与创投管理”课程,内容以投资银行的功能与业务运作,以及创投经营管理为主要素材,并从理论和实务两大方向去剖析投资银行和创投事业的实质内涵。企业管理专业开设“创业规划与实务”,介绍学生创业的流程,探讨企业创立的相关议题。从创意产生、筛选、事业计划的构建、完成到创业团队与资源整合等动作,均可让有志创业或希望以创业投资为事业方向的学生,实际地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各校对于其创业教育的课程规划,可以察觉到每所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式略有不同。比如政治大学,其创业教育的发展大致上以该校科技管理研究所为主,且由于该校没有工科专业,因此技术上的合作对象多以校外的对象为主。中山大学则在院内设置创业管理课程,在课程内提供多元的相关课程,希望借此吸引经管学院以外的学生参加。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多注重于技术导向,以其专业领域为基础,再导入创业相关的课程。

三、台湾高校的创业和就业氛围

创业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不仅仅是创业和就业课程所能解决的。台湾高校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努力创造了很多活动。其一,提供各种类型的讲座。在台湾各大学的图书馆、报栏、各种学生活动场所,都张贴着各种海报,有的是纯学术性的讲座,有的是梅兰芳嫡传弟子的京剧表演,还有的是德国乐队的音乐会演出。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其健康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二,开设通识类课程。台湾的大学不论专业,都会开设共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共同必修课里,除了专业基础课之外,还有研究方法、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选修课,则强调兼顾通才与专才的培养,并能建构广阔的国际视野。其三,开展针对性很强的就业讲座。讲座题目包括“个别化履历写作”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讲座完成之后,还有后续的讲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模拟面试或个性辅导,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其四,大学还专门聘请具有职业资格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以为学生走上职场提供帮助,这是未经过心理学训练的老师所不能替代的。

四、台湾高校与政府部门和企业深度合作

台湾政府在创业教育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政府的相关部门就开始从事创业方面的调查、研究和辅导工作。台湾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早在1977年就出版了《创业青年经验谈》的书籍,介绍了53个企业家创业的故事。台湾高校与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1996年合作成立了育成中心、创业知识资讯、创业资金等三大策略为主轴的创新创业平台。青辅会为推动大学创业教育,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委托大专院校办理创业周系列活动,办理大专院校学子服务创业计划书竞赛活动,办理青少年创业教育相关专题研究,辅助相关团体办理创业竞赛活动等。除此之外,还设立了中国青年创业协会。台湾行政院提出的“2015年经济发展愿景计划”,不仅让产学合作更加紧密,使学术研究有助于提升产业附加价值,而且允许各高校学位或学分课程的跨校设置,更有助于创业教育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此外,台湾经济部技术处、国科会、教育部也有各自的鼓励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或活动。台湾企业也积极推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2003年,由时代基金会、经济部工业局、工研院与MIT斯隆管理学院等合办Young Entrepreneurs of the Future,其学习课程包括网络组队、创业联谊会、创业投资选秀会、创业课程研习会、国际交流参访及成果发表会等,让学子学习团队合作、创新与执行等相关能力,甚至提供15个名额参访美国斯坦福大学、MIT和科技创新的企业等产学机构,以拓展其国际视野与网络。endprint

五、台湾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借鉴

1.台湾高校较好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中。通过对台湾多个大学的近距离观察以及与教师们的座谈,台湾的大学老师大多具有欧美的留学背景,他们与政界、企业界有着广泛的联系,但也并非如国内有些学校所苛求的“大学教师都应接受创业咨询业务的专业培训,或者具备多年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台湾的大学教师真正注重的是,通过采用课堂讨论、实践作业等灵活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大学教育,将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技巧等固化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台湾高校的创业教育非常注重过程教育和持续性。从基础教育的渊源看,英、美国等国家的基础教育是服务型、开放型的,学生往往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性格。而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管理型、封闭型的,大部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此外,我国大学生太过于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目的,因而走出校园创造创业史的不多。此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不完全是课堂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从对台湾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查发现,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台湾高校还持续性地提供其他课外辅助的过程教育来帮助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台湾的大学校园里大量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创业竞赛、简历撰写辅导、校外人士讲座的宣传广告,而且这些活动已经制度化,且针对性很强。

3.创业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内容设计。台湾高校在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培训的时候非常有针对性。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上,台湾的大学也与市场和实践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创业教育的内容要能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大学教育中,除了基础的学术训练之外,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知识的辅导,并且借助于校外企业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4.理性对待大学生创业。尽管台湾的大学积极发展创就业教育,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仍保持较为清醒的认识。大叶大学企业研究所副教授曾清枝认为,创业的作业复杂,需要经验累积,对大学生来说还太早。政大科技管理所教授温肇东也表示,没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往往浪费社会资源。他表示大学生应培养对创业环境的远见,更可通过创业比赛启发创业态度。台湾大学工程科学及海洋工程系学生黄柏翰在尝试创业后体会到,“开店后发现想得太简单。从批货、人事管理、饮料制作到商品开发,许多细节是之前不曾想到过的。得到的经验是:人际关系经营或与同业的合作非常重要。决定先就业,累积足够资本再朝自己有兴趣的工业设计发展。”所以,大学生创就业教育应当理性发展,而不是一种冲动的选择。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教育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环节的融合
对高等职业学校生存价值的思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