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评论》:开启国际安全研究新视野

2016-01-14 08:49马建光 刘杨钺
世界知识 2016年1期
关键词:研究发展

马建光 刘杨钺

《国际安全评论》(第一辑)

马建光/主编 徐能武/副主编

2014年4月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安全问题对于民族兴衰、国家存亡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生长,我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也日益深化复杂。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孕育的客观安全环境要求我们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去审视与借鉴世界各国在应对安全问题上的诸多做法,思考与探索如何更好地应对我国所面临的周边与地区安全态势。

在过去20年里,围绕安全问题这一国际问题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所展开的研究与探索,最为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其沿着横向与纵向的双重拓展。横向看,从国家安全到国际安全的问题领域进一步丰富。人们在思考“何为安全”时,逐渐从狭隘的军事所指,扩展到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健康等多个领域在内的综合安全理念。纵向看,国际安全的指涉对象出现分层。在“谁的安全”问题上,安全主体朝向多元化、复杂化发展。

国际安全研究的深化发展不仅是主观意识变迁的产物,也是客观条件推动的结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这种客观动力的重要源泉。一方面,技术变革使得军事与民用的界线日益模糊,从而促使安全的内涵向其他领域扩散。当前,科技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基本态势,某一特定的技术实体往往具有多重意义和影响,辐射出不同的安全需求。例如,核技术的民用化与普及化,便使传统的军事安全考量与能源、经济、环境等新的安全需求交织在一起。经与其他类似的技术发展轨迹交叉互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逐渐凸显为兼具关联性与独立性的国际安全新议题。与此同时,技术发展本身也常常孕育着新的安全范畴。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以及在数字空间的创造性活动,衍生出空间安全与网络安全的特殊命题。从这些角度来看,科技发展与国际安全研究的横向拓展显然息息相关。

另一方面,从国家安全到国际安全研究的纵向延伸也同样受到技术变革的影响。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和社群等非国家行为体得以近距离接触甚至登临国际政治舞台,表达自身诉求,并产生独特的政治后果。这种技术引发的纵向权力结构变化,导致对国际安全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而是深入到不同的社会和个体层面。技术的社会化、个体化趋势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这在网络安全领域尤为突出——任何对网络安全的深入探讨都不可避免地勾勒出一幅从国家到个人、从团体到企业的多主体画面。

科学技术与国际安全互动关系的复杂程度,显然远远超出了上文寥寥数笔描绘的那些片段。然而,现有的研究却很少能够揭开这种互动关系的真实面纱。科学技术究竟是国际安全(乃至国际政治)的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科技发展与国际安全演化的两种进程是否相互影响?技术能否成为解决安全问题的终极手段?如果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则国际安全研究尚不能言已达峰巅。

基于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外空安全、军备控制、大国关系、网络政治等诸多领域不断思考,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视角和旨趣。《国际安全评论》(辑刊)正是这些思考的集中体现。这一系列论文集包括“国际安全战略”、“军事技术与军备控制”、“新战略空间与国际安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等专题,收录了中心研究人员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也为国内的国际安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国际安全评论》计划以每年一辑的频率陆续出版,文章收录范围也将扩展到本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一个更主要的目的是搭建一个交流与探讨的平台,汇聚不同的智慧与声音,在方兴未艾的国际安全研究中走出有特色的天地。

在实现强军梦、强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将始终以强军目标为统领,着眼新形势下我军建设新要求,放眼世界发展大势,关注国家安全环境与国防需求的生成关系,遵循“入主流、有特色、创品牌”的建设要求,胸怀祖国、意气风发,立足时代前沿,为促进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