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在中国占几成?

2016-01-15 14:43林文
商业文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亚太区百万富翁中产阶级

林文

瑞信10月13日发布第六份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研究了过去一年全球财富的变化情况。报告显示,全球财富总额达250万亿美元,同比下降4.7%。全球中产阶级的人数和财富在全球金融危机前迅速增长,但增幅在2007年后放缓,而日益扩大的财富不均,令各地区中产阶级所占的财富比例下降。

全球有多少财富?

报告指出,全球财富总值自2014年年中起至2015年年中减少12.4万亿美元,至250万亿美元,跌幅为4.7%。主要是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升值,抵销了财富正面的基本走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北美洲和欧洲共占全球家庭财富总值的67%。北美洲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财富总值为92.8万亿美元,以4.4%的增幅领先全球财富增长步伐。其他地区的财富均告下跌,其中拉丁美洲和欧洲录得历来最大跌幅,分别为17.1%和12.4%,即累计减少1.5万亿美元及10.7万亿美元。亚太区的财富则下跌5.1%,或3.9万亿美元。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内地家庭财富总值增加1.5万亿美元至22.8万亿美元,增幅为7%,现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并预期于2020年前增至36万亿美元。香港方面,家庭财富总值增长8.3%至1万亿美元,反映股值和楼价的稳健升幅,以及港币与美元挂钩的影响。

美国、中国和英国等主要经济体的财富增幅最强劲。其中美国增4.6万亿美元或5.7%,英国的增幅则比较温和,为3,600亿美元。美国、中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富裕的三个国家,中国取代日本占据了第二位。主要是由于汇率的不利走势,日本的家庭财富下跌15%,至19.8万亿美元。

瑞信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部英国、东欧、中东及非洲地区首席投资总监MichaelOSullivan说:全球经济连续第六年取得3%以上的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反映部分大型新兴市场的经济虽然放缓但增速仍然可观。展望未来,预期全球经济增长将轻微加快,中国经济在过渡至消费和服务业主导的过程中将趋于稳定。在这情况下,财富势必保持升轨,并可能每年增长6.6%,至2020年的345万亿美元。

当然,全球财富下跌主要是受汇率影响,若货币按固定汇率而非2014年年中和2015年年中的汇率计算,各地区本会录得介乎3.4~7.3%的财富增幅。全球财富总值上升13万亿美元,增幅为5.1%。因此不应过度重视币值对财富造成的负面后果,因为有关情况在不久将来可能扭转。

未来五年,报告预测全球财富增长38%,至2020年的345万亿美元,按年增长6.6%,而去年预测为7.1%。预期北美洲仍然是最富裕的地区,到2020年的家庭财富达到122万亿美元,年增长为5.6%,亚太区的家庭财富增长48%,即年增长为8.1%,至107万亿美元,超越欧洲。亚太区占全球财富的比重预期由现时的29%升至2020年的31%。按国家划分,预期美国将继续录得最高的财富总值,到2020年达113万亿美元,其次为中国,达36万亿美元。

股市和楼市变动对全球财富有多大影响?

虽然全球股市在2013至2014年平均上升20%以上,但于年内普遍下跌。而中国股市的市值反而于截至2015年年中的12个月上升约150%,然而,由于金融资产仅占家庭财富的一半,而股票只占金融资产小部分,故中国家庭财富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较预期小。中国内地股市其后由6月中旬起急转直下,对整体财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但其效应会因来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而放大。另外,全球以楼价作为代表的非金融资产相对稳定,75%国家录得3~9%的增幅。

股票和楼价走势被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整体升值所抵销,令全球财富减少约10%或25万亿美元,相当于自金融危机以来财富增幅缩减一半以上。除了人民币录得轻微升幅的中国,以及那些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外,其他各国货币兑美元均告贬值。英镑下跌8%、加元下跌15%、日元下跌17%、欧罗下跌19%,而俄罗斯卢布下跌39%。巴西、新西兰、挪威和土耳其兑美元汇率亦贬值超过20%。

中国有多少中产阶层?

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当地以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全球中产阶级的财富净值自2000年以来由44.4万亿美元倍增至80.7万亿美元,占全球财富32%。

全球中产阶级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名增加1.4亿名或27%,至2015年的6.64亿名,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自2007年高峰期以来,中产阶级成年人的数目已下降13%,上、下财富阶层的成年人则分别增长19%和11%。此外,财富增长重心已倾向于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富裕阶层的财富自2007年占财富总值增加了5%。上述两项因素令各地区中产阶级所占的财富自2007年起下跌9%至13%。

分地区,北美洲的中产阶级共有1.05亿名,占成年总人口比例39%,全球最高;其次是欧洲、亚太区;而非洲和印度只有3%;亚太区占全球中产阶级46%。

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仅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时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的,达1.09亿名,超越美国9,200万名的中产阶级成年人口。

从中产阶级财富增速来看,亚太区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70%至27.2万亿美元、非洲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102%,而拉丁美洲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109%。印度中产阶级的财富增长了150%,而中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则大幅增长330%。

不少先进国家拥有高比例的中产阶级,其中澳洲以中产阶级占成年人口66%领先其他国家,比利时和新加坡的中产阶级占成年人口60%以上,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台湾、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英国符合中产阶级资格的成年人口达55%以上,而爱尔兰、荷兰和新西兰的中产阶级所占比例达50%以上。在亚太区,韩国和中国香港的成年人口有超过44%属于中产阶级的财富范围。

全球百万富翁约3372万人

按成人平均财富计算,瑞士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当地于2015年的成人平均财富为567,100美元,其次为新西兰和澳洲,美国排第四,新加坡排名第八。

按财富中位数而言,财富不均程度较低的国家拥有较高的成人平均财富中位数,新西兰和澳洲是两个成人平均财富中位数最高的国家,分别为182,600美元和168,300美元,新加坡排名第七,为98,900美元,日本排名第八,为96,100美元。

全球百万富翁数量约为3372万人。其中,美国为1565.6万人居第一,随后是英国236万人,日本213万人。中国内地133万人排第6。预计到2020年全球百万富翁数量可能超过4,930万,增长逾46.2%,在这些地区中,亚太区和非洲的百万富翁数目增幅将会最高,分别达66%和73%,北美洲的百万富翁数目增幅为33%,欧洲为55%。到2020年,亚太区占全球百万富翁的比例将由现时的19%升至22%。

整体来说,新增百万富翁仍将集中于高收入经济体,在未来五年将有1,400万名成年人归于这个类别。随着百万富翁人数增加,百万富翁的财富净值可能按年增长8.4%。新兴市场占百万富翁财富的比重在2020年可能达到9.1%,较现水平高出1%。

按资产净值算,全球有123,800名个人资产净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当中44,900人的个人资产值最少达1亿美元,而4,500人的资产值超过5亿美元。强势美元令超高净值人士的数目较2014年年中减少800人;但根据计算,资产值超过5亿美元的人士却轻微增加。

按地区划分,北美洲在地区排行榜占前列位置,共有61,300名超高净值人士,欧洲有29,900名超高净值人士,而亚太区则有27,600名超高净值人士。美国继续占全球超高净值总人数的最大比重,中国内地则排行第二,录得超高净值人士的最高百分比增幅23.9%。

中国成第二富国家

总额只能衡量经济体的规模,但并不能衡量经济体的富裕程度。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家庭资产当中,股票、基金、债券、外汇、黄金等升值潜力较大的资产占比依然非常小,以房产和储蓄为主要形式的资产结构所面临风险很大。

中国家庭财富总额超日本居世界第二,这个数据本身不值得惊讶,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创造的外汇储备超过日本三倍,M2余额已达136万亿美元,名义上比美国还高,更不要说日本了。如果仅仅从总额的角度算,中国在诸多领域超越日本等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人口大国,我们跟日本的差距并不是简单地能够用总量来掩盖的。

2014年日本人均GDP达到38491美元,而中国仅仅只有6747美元,日本人均GDP是中国的五倍多。总额只能衡量经济体的规模,但并不能衡量经济体的富裕程度,总量往往能够引起个体质量的变化,但总量当中本身存在着诸多的分配不公问题。

另外一个数字是中国中产总数已超过1.09亿名,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大,实则并不高。按照美国对中产的标准,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实际上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算,1美元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506,也就是说,如果按美国对中产的定义,拥有20万人民币就算是中产了,实际上只要你在三、四线城市有一套房子,就可以满足中产“要求”。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拥有住房比率已经达到87%,远远超过日、韩、德、美等国家,说中国有1.09亿中产也就不奇怪了。

瑞士信贷银行《2015全球财富报告》统计数字本身并不值得怀疑。但除了总量,我们更应该关注“人均”数据,全球主要国家人均财富排名方面,中国只有22513美元,排名仅仅高于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与排名靠前的美国更是相差33000美元。

最需要警惕的是,中国中产的财富是否具有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增值属性。银率网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金融能力报告》中显示,中国有52.07%的家庭房产价值占家庭总资产一半以上,更有16.19%的家庭这一比例占八成以上,31.99%的中国家庭把房产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另外,中国居民储蓄余额超过4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家庭财富过于依赖房产和现金储蓄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家庭资产当中,股票、基金、债券、外汇、黄金等升值潜力较大的资产占比依然非常小。

正是由于中国居民及家庭资产主要是以房产和储蓄的形式存在,整体资产结构所面临风险很大。中国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已经改变,投资房产的回报率明显降低,房地产市场面临长期的调整压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下跌给日本家庭财富带来的冲击值得中国重视。

其次,由于居民现金储蓄总额较高,人民币汇率一旦出现贬值,从汇率的角度来讲,整体财富缩水也会相当明显,况且整个现金储蓄的回报率正在随着利率的走低而持续下降。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增值能力有限,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的趋势下,未来中国家庭财富增值空间面临挑战,缩水压力较大。

猜你喜欢
亚太区百万富翁中产阶级
大学排行榜,港大落后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新一任亚太区总裁上任
9岁百万富翁
9岁百万富翁
怎样成为百万富翁
莫斯科举行百万富翁博览会
2009年第12期《新闻速览》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