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常态下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2016-01-15 00:16冯碧华
中文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民族化商业化文学

冯碧华 杜 慧

(广元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广元 628017)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的全面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进入21世纪后,中国科技文化的深刻变革,中国文学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相应的体现出种种新变化和新发展态势,文学的生产创作由以前的政治倾向转变为市场商业化为主导。本文对此进行新经济常态下中国文学发展趋势的探讨,摒弃传统文化意识,期望实现中国文学的国际化,文学价值的普世化。

二、中国文学上世纪的回眸

面对上世纪欧美文学的繁荣,中国文学理论界应接不暇,惊慌失措,遭到欧美文化强势冲击和挤压。从1980年代开始,随着国门逐渐打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经历巨大而深刻的转型,当初推崇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面临新的挑战。中国文学受前苏联文学的投影逐渐退淡。“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国内学者试图通过研究、整理并批判各种文化思想,期望能发生某些相互的影响。”[1]这些努力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全球化,意识到文化的渗透,体会到文学价值的商业化、市场化。“即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文化的经济化。”[2]由此欧美文化借助传媒工具、市场经济形象和信息技术介入我国大众文艺、影视艺术等领域,对我国文学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控制。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落后国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文革”,文革时期,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被中断,而这一时期,全球化正在快速的发展。从当时看,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又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学等的发展趋势,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过程和中国历史进程。国内文学研究在欧美文化强势冲击下迷惑失措时,欧美已经兴起文学研究,这对中国的文学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文学缺乏独立自主性,审美特征长期得不到升华。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各种文学在新经济常态下整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并且发展方向也在不断的改变。

三、新经济常态下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1.向商业化方向发展

在如今经济、利益的时代,文学向商业性发展是我国文学的必然趋势,在新经济常态下,中国文学具有商品性,这究竟是好,还是坏,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和运用。现实中文学商业化呈现出的负面影响,让我国文学界与学术界对文学的商业化表现出警觉和担忧。尤其在纯文学的发展中,一些纯文学的作家认为文学若商业化,那就不能体现出文学的价值,所以极力抵制自己作品商业化,保持“出淤泥而不染”。其实就我国当前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而是需要被摒弃的。中国在确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后,报刊、出版社普遍改为事业单位或者企业管理。文学作品向商业化发展是必然的。个体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不可能不参与其中。文学家们拒绝文学商业化,从某种层面看会导致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然而这里肯定文学向商业化发展,并不是那种一味迎合市场读者的欣赏情趣,使文学的发展纯粹市场化、快餐化、娱乐化、庸俗化。”[3]

2.向世界化方向发展

中国文学发展,从经济全面改革后向更加稳健成熟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社会以及文学理论的发展,中国文学西方化愈来愈明显,而且由以前的单纯模仿转变为学习、继承、创新。新经济下文学的创作不在满足于外在形式的模式,而是在内在精神方面对文学进行研究。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过作品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问题,文学创作不再盲目模仿套用西方手法,也不再盲目拒绝传统文化。表面上看,这一时期我国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减少了,其实从内在本质审视,西方化更加严重。

3.向民族化方向发展

中国文学在新经济下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化、世界化是文学的主流,而文学民族化的发展亦不可忽视。中国文学在探索和借鉴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只有立足于本文化土壤,中国的文学才能有更深入的发展。我国文学创作者在推广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进行文化民族化的探究。第一:在文学作品形式上民族化,尤其是在诗歌的创作形式上,如现代的白话诗歌,题材、形式基本都来自人民大众,突出表现地方趣味,对国家出路进行深刻思索。第二:文学作品创作精神民族化,创作者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重视中国文学中的民族精神,文字中体现出我国传统优良作风,有一部分创作者深入民间文化吸取养分。这些创作者追求作品保存中国的民族特质,努力促进中国文学的长远发展。但是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文学的民族化只是在内容上有所本土化,它改变的精神实质是启蒙思想所引导的西方化。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发展是不断深入的,在向世界化发展过程中,创作者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学习国外文学先进之处,而在向民族化发展时,就要着重体现和强调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性,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创作灵感。“在文学发展趋势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学民族化的过程不是故步自封,也不是与世界文化隔离,而是要在发展中突出中国传统特色。”[4]

四、新经济常态下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期望

1.新经济下中国文学发展前景展望

重视传统文学体系,创建全球民族文化。在当今新经济氛围中,中国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重新梳理民族传统文学理论,并且把其当做基础重新构建当代文学体系。尽管我国文学艺术、理论在古代十分繁荣,但到现在都没有新的突破,上升到一个哲学的理论高度,换一个角度说,也许这正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国知识界的任务。“即:借鉴外来文化,推动我国文学更进一步世界化,同时建立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学体系,让我国当前的文学既紧密连接民族文化源流,又把其历史继承关系梳理的明确清晰,开阔眼界,大胆舍取,在新经济常态建立我国自己的当代文学形态。”[5]其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种种问题与争论要置于国际文化、国际文学思潮、国内社会、新经济体制下进行探讨,并且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凸显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现代性、民族性,揭示文学现代形态的不断生成与变化,重视其中的现代性、经济性、民族精神。

重塑中国文学的本土形象,为中国文学在新世纪经济的发展中重新建构民族文化的基础支撑,追溯中国文学的本源,对国内外文学、哲学、美学进行对比分析是我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手段。

文学主题国际化,文学价值全球化。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外交、和其它国际事务在世界舞台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交往和合作的日益频繁,中国文学创作者的视野必然扩展到全球化领域,国际性的、特别是与国外全方位的文学交流越来越成为一种精神诉求。中国文学在21世纪发展的另一展望是文学冲突和融合,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融入世界将会成为当代文学的主题,因此新世纪经济下中国文学将会越过偏见,创造的文学价值具有全球性,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例如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中国话的盛行,这都是中国文学推广繁盛的表现。中国文学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当今世界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学界的努力成果。

2.新经济下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期望

针对我国新经济下文学发展趋势,我们的期望有以下几点:

第一:期望出现更多能够穿透生命、穿透心灵的语言。

第二:期望创作者抛弃世俗功利,拒绝平庸,梳理探索真理和生命真谛的勇气和信念,遵从自己的本性,挖掘人性的本质。

第三:期望中国文学能够在世界文坛璀璨永存,真正走向我们期盼已久的辉煌,在我们这个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刺穿灵魂的大作品。

五、结语

中国文学在新经济下虽然有过困境和不协调,但并不是毫无发展和进步。在当今,我国文学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开放观念,突破时间、空间、政治等的束缚,在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对比下,对我国文学薄弱、缺陷环节加以细致研究,我们就不会在新经济的市场下迷失方向,受商品经济的不良影响,使文学研究庸俗、学术腐败,而是找到当代文学的学科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1]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11月

[2]王太盈.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4 年 10 月(30)

[3]方涛.论人性张扬时代文学媚俗化写作现象.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国际会议.2010年11月

[4]叶淑媛;程金城.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月(05)

[5]王玉珠.再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11月(06)

猜你喜欢
民族化商业化文学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我们需要文学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我与文学三十年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