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瑞昔布对腹部手术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6-01-15 07:41廖益永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5年5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镇痛围术期

廖益永

[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诱导。观察组40例,在静脉麻醉诱导前lOmin采用给予帕瑞昔布40mg,对照组38例,仅给予生理盐水4ml。比较诱导前15min(T1)、诱导前5min(T2)、手术开始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2、4、6h VAS评分和曲马多镇痛药物应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的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T4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T1时段,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拔管前,拔管后2min、5min,观察组镇静躁动Riker SAS评分均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的镇痛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帕瑞昔布;腹部手术;围术期;急性疼痛;镇痛

中图分类号:R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5)05-0383-03

帕瑞昔布是非甾体类镇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降低外周与中枢神经COX-2表达,降低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合成,具有强而有效的镇痛药理作用。相关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前给予帕瑞昔布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疼痛程度,稳定血流动力学和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但国内尚缺乏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急性疼痛的镇痛机制研究。本研究探讨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住院部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78例,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I-Ⅱ级,全部患者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异常,术前1周具有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史,酗酒、药物滥用既往史、具有认知理解沟通交流障碍,术后24h内再次手术治疗和不能正确应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卡尺患者。全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3-67岁,平均(53.24±5.14)岁;手术时间44-123min,平均(82.34±16.34)min;手术类型:胃肠道手术17例,肝胆管手术16例,其他7例,平均体质指数(61.34±14.3l)kg/㎡。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3-65岁,平均(53.19±5.04)岁;手术时间48-126min,平均(82.58±16.44)min;手术类型:胃肠道手术16例,肝胆管手术17例,其他5例,平均体质指数(62.03±14.18)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和体质量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全部患者手术前20min肌注阿托品0.5mg,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麻醉诱导前lOmin给予帕瑞昔布(辉瑞制药公司,批号:J20080045)40m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ml,诱导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3μg/ml,罗库溴铵1.8mg/kg,维持麻醉采用丙泊酚3μg/ ml,瑞芬太尼0.2μg/kg·min,顺阿曲库铵2μg/kg·min,静脉输注。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停用麻醉药物,采用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当呼吸>12bpm,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5mmHg时,拔出气管插管,持续观察30min后送入病房。

1.3.观察指标:(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参照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标准,检测时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觉程度移动标尺(0-10cm)中尺度,0分提示无疼痛,1-3分提示患者术后静卧休息时无疼痛,深呼吸、咳嗽等出现轻度疼痛;4-6分提示静卧休息时轻度疼痛,深呼吸、咳嗽等出现疼痛程度加重;>7分提示静卧休息时出现持续性疼痛,深呼吸、咳嗽等疼痛难以忍受;10分提示疼痛最为剧烈。当VAS评分≥6分时给予曲马多镇痛药物处理;(2)Rike SAS评分:用于评定镇静躁动情况,7分提示危险躁动,拉拽并尝试拔除插管或导管,在床上辗转并翻越床栏;6分提示非常躁动,需束缚或反复语言劝阻;5分提示躁动,身体挣扎,经劝阻后安静;4分提示安静合作,服从指令;3分提示镇静嗜睡,服从简单指令,但迅速入睡;2分提示非常镇静,对刺激有反应但不能服从指令;1分提示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观察组术后l、2、4、6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02)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诱导前15min(TI)、诱导前5min(T2)、手术开始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T2、T3、T4时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T1时段和观察组相同时段的相同指标(P<0.05),见表3。

2.3.两组患者镇静躁动评分比较:气管插管与拔管前,拔管后2min、5min,观察组镇静躁动Riker 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5min镇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高血压1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心动过速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高血压8例,低血压1例,心动过缓1例,心动过速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率为31.5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创伤具有促进COX-2和PG E2的释放,刺激痛觉感受器,导致痛觉阈值下降,引起痛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导致痛觉超敏现象。手术创伤组织导致炎症介质释放,促进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增强,刺激经中枢神经上传至大脑皮层和丘脑,中枢经整合后导致围术期急性疼痛。帕瑞昔布是新型非甾体类镇痛药物,通过高选择性抑制COX-2的酰胺前体化合物,静注后帕瑞昔布经肝脏羧酸酯酶水解转化成伐地昔布,其作用于前列腺素而发挥镇痛功能。文献报道,帕瑞昔布具有镇痛效果满意,且无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下肢手术和腹部手术的术后镇痛中。但关于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较少。

本研究显示,与未应用帕瑞昔布患者比较,静脉麻醉诱导前应用帕瑞昔布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曲马多镇痛药物应用率明显降低;帕瑞昔布在腹部手术围术期急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效果满意。相关研究显示,帕瑞昔布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经静脉注射后lOmin内具有镇痛功能,120min后达到最佳镇痛效果。且其镇痛持续时间超于6小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吗啡。同时,静脉麻醉诱导前应用帕瑞昔布患者诱导前15min、诱导前5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不同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用帕瑞昔布患者诱导前5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段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增高。气管导管拔管前,拔管后2min、5min,静脉麻醉诱导前应用帕瑞昔布患者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帕瑞昔布较非选择性COX-2抑制剂明显降低胃肠道不适和调节血小板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平稳血流动力学的功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镇痛围术期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宫颈癌患者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