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产权制度的两重性与现代产权制度建设

2016-01-19 13:41白暴力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6期

〔摘要〕我国产权体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在本质上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另一方面,现有产权体系中还存在着部分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导致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一些宏观缺陷,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消除古典产权制度痕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能够克服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导致的宏观经济缺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推进产权权利束,从古典产权制度中完全由资本所有者拥有部分地向劳动者转移。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情况有所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途径应各有其特点。

〔关键词〕古典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两重性;产权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5)06-0030-05

一、引言

古典产权制度是一种单一的所有权制度,生产资料私有权决定其他所有的经济权利;现代产权制度则是诸多经济权利与生产资料私有权相分离,经济过程的决策由一系列经济权利共同决定,其核心在于经济权利向劳动者转移。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向现代产权制度的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在本质上已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优越的制度基础。〔1〕

本文将进一步指出,我国现有产权体系具有两重性,在本质上已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的同时还存在着部分古典产权制度的痕迹,导致高速增长中的宏观经济缺陷这一现象,需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

二、现阶段产权体系的两重性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且在本质上和总体上已经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都还带有一定的古典产权制度特征,现有产权体系中存在着部分古典产权制度痕迹,这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中的一些宏观经济缺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权体系中,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应该说各有其特点。

1.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两重性特点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运行;劳动者作为整体,通过国家、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民营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享有对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权利。从这方面看,民营企业具有现代产权制度的性质。

但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还带有很浓厚的古典产权制度特征。在民营企业内部,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他各项经济权利,甚至基本上单一地决定着经济过程的决策,劳动者几乎不能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和管理。例如,在上海市接受调查访问的民营企业中,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权全部(100%)集中在企业主、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手中,工人没有权利。〔2〕

2.外商投资企业产权制度的两重性特点

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外企)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的组成部分,外企必须遵守我国的国家政策方针,接受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劳动者作为整体,通过国家、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参与外企的决策和管理。从这方面看,外企也具有一定的现代产权制度性质。

但另一方面,目前,由于其特有的地位,外企主要实行的也是古典产权制度。我国外企的决策核心机构为董事会,部分中外合作企业以联合管理委员会代之,部分规模较小的外资企业则以执行董事代之。董事会拥有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由董事会任命的管理层拥有经营管理权,并对董事会负责。资方,即生产资料所有者享有企业决策权等诸种经济权利。由于我国法律法规未对外企的职工董事制度与工会制度做出硬性规定,在实践上,鲜有外企设立职工董事,而且工会发展缓慢,缺乏独立性与话语权,因此,工人对企业决策和管理没有参与权。

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两重性特点

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归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在整个社会,劳动者作为整体成为企业主人,通过国家、政府及各种社会组织享有和实施着各种权利。在企业内部,劳动者也享有重要权利,包括参与企业决策权、管理权和分配权等诸种经济权利。因此,在本质上,国有企业已经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决策体系中,政府任命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方向、资产保值增殖等重大方略拥有决策权;法律法规对劳动者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做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劳动者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等制度形成了劳动者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机制;国资委的监督保证了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的实施。

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的行为方式不免受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外部影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古典产权制度的特征。一个重要表现是,前一阶段国有企业高管普遍享有高额收入。产权体现在收入上,收入是产权的经济实现,据统计,我国国企高管平均薪酬是人均GDP的20倍以上①,这个数据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企业高管的平均薪酬均未超过人均GDP的4倍〔3〕;而国有企业高管的高薪酬已远远高于平均工资水平,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劳动报酬,而是一种产权收入。因此,这些高管已经不再是工资劳动者,而是带有产权所有者的特征。由他们进行的企业决策就会带有古典产权制度的特征。这就是“国企高管的异质化”

三、经济高速增长中存在的宏观经济缺陷

当前产权体系的两重性导致了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宏观经济缺陷这种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在本质上和总体上都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这导致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产权体系中还存在着部分古典产权制度痕迹,这导致了经济运行的一些宏观缺陷。

在古典产权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权单一地决定着企业决策,其目标是单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劳动力市场上则表现为尽可能地压低工人工资,使劳动者的工资被钳制于劳动力价值水平,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长期定位在低点上。〔4〕因此,产权体系中存在的部分古典产权制度痕迹,会导致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偏低,并由此派生出宏观经济缺陷: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社会总消费需求不足和对外出口依赖,致使我国经济面临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1.收入分配与财富分布差距偏大

由于古典产权制度痕迹的影响,一方面,劳动者的工资被定位在低位上;另一方面,产权收入和利润收入大幅增加,由此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经济现象。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1995年达到0.42;2001年高达0.45,超出国际警戒线标准;2014年为0.469。1999-2009年,我国收入最高的20%家庭或个人,其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而最低收入的20%家庭或个人只占总收入的5%左右。①与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相伴随,社会财富的分布也出现了差距偏大的问题。财政部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家庭仅占有1.4%。②

2.社会总消费需求不足

收入差距偏大不可避免会产生的一个宏观经济效应是:总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一个痼疾。总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表现是消费率低下,2001年,我国的消费率为61.4%,2011年下降到49.1%。如果去掉政府消费,只考虑居民消费,我国居民消费率则一直低于50%,2011年更下降到35.5%。③

3.对外出口依赖

由于国内消费率较低,经济增长不得不依靠出口拉动,这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对外出口依赖。2007年,我国制造业出口依存度为72.2%。〔5〕由于出口依赖,国内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同时,某些国家也会试图通过阻碍我国产品出口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如某些发达国家便针对我国产品设置了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大针对我国产品的所谓“反倾销”力度。

4.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

国内总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动力,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需要积极扩张外部市场。然而,世界市场是有限的,同时,对外市场的开拓,有时会受到其他国家的抵制和阻碍。如果外部市场不能弥补国内市场需求的不足,国内经济困境便会进一步加深,这将导致经济出现波动甚至衰退,使我们面临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四、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途径

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消除古典产权制度痕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能够克服古典产权制度痕迹所导致的宏观经济缺陷,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现代产权制度内部形式④的核心是企业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由此,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推进产权权利束,从古典产权制度中完全由资本所有者拥有,部分地向劳动者转移。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情况相互之间有所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途径应各有其特点。

1.民营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

民营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与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民营企业的一个特点是:以“家族式企业”为主。家族式企业在我国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占90%以上〔6〕,这种情况,使得在民营企业中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会受到相当程度的阻力。面对这样的阻力,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应采取适宜的实现形式,结合政策和法律支持,既让劳动者获得经济权利,又能得到企业主的有效配合,从而使现代产权制度建设与改革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因此,民营企业在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中一个不可避免的步骤是:需要首先推进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对此可以借鉴英美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做法。第一,家族作为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但不直接参与公司治理,将管理权分离给职业经理人,提高企业治理的职业化程度。第二,构建以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治理机构,企业设置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独立于公司,对公司管理层和执行董事实行监督。

西方很多有名的家族企业都是实行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例如,汉高(Henkel)集团1980年将企业的管理权移交给了一位非家庭成员,并成立了包括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的股东委员会,而后上市融资,一步步地推进了企业的两权分离。又如,百味来(Barilla)集团,家族第四代为了将更新的管理方式引入企业,聘请了宝洁公司前任CEO进行专业化管理,并坚持“施加影响但不予以干涉”的治理理念。〔7〕

家族企业,在实施两权分离的同时或之后,应该实行劳动者参与企业决策,提升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中采取的一些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德国公司治理中所实施的“共同决策制”。这一制度使职工可以较为广泛地、直接地参与公司决策和管理。而在日本企业设立的“职工持股会”中,凡入会职工均可以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我国企业发展和改革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例如,在曾经实行的“四马分肥”和“两参一改三结合”中,“工人参加管理”得以大力推行,使广大劳动者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2.外商投资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实行的仍是古典产权制度。外企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对于我国建立现代产权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与外企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外企多具有“双面企业”特点。一方面,其总部所在国的相应企业已经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外企仍然实行古典产权制度。例如,西门子公司在德国已经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而在我国仍然实行的是古典产权制度。在西门子中国公司中,董事会和监事会里没有职工代表,工人无法参与到企业决策机制中;尽管企业存在工会制度,但是工会对企业具有极强的依附性,无法实现和保障工人的权利。在西门子中国公司中,几乎所有的工会代表都是部门经理或班组领导,没有全职的工会人员,包括工会主席在内都有自己其他的‘正式工作岗位,工会工作只是一种兼职。

这种情况,也为我国的外企提供了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参考坐标。可以借鉴相应总部所在国的企业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的具体方式,推进其在我国的企业进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例如,可以借鉴西门子公司在德国向现代产权制度过渡的具体做法,在西门子中国公司中实行共同决议制,加强劳动者对企业决策和管理的参与,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

欧洲国家实施的企业职工委员会制度以及荷兰实施的职工自我管理小组和日本实行的晋升普通职工进入企业高管层面等做法,均可以在相应的外企中实施。

3.国有企业推进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特点

国有企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对于我国实现现代产权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方面,国有企业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主人,由此在本质上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这正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优势所在。因此,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绝不是要将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改变为私有制性质,而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产权体制改革。当然,这个产权体系改革是广泛而深刻的。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行为方式受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外部影响,带有一定的古典产权制度特征,这个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企高管的异质化”。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的高额收入实质上已经是产权收入,高管已具有了产权所有者的行为特征,导致国有企业带有古典产权制度的痕迹。因此,需要对国企高管的收入进行限制,使其工资化,而不再包含产权收入,从而使国有企业高管回归为劳动者。这样,国企高管就会改变其古典产权制度痕迹的行为方式。

对此,党中央已经做出了重要决策。新出台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对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限度进行了规定。《方案》规定,央企主要负责人薪酬包括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三个部分,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确定;绩效年薪不超过基本年薪的2倍;任期激励收入不超过年薪总水平的30%。据此测算,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8倍。这是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大举措。

加强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也是消除古典产权制度特征,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工作。首先,应健全和加强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健全和加强工人直接参加企业决策和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工人直接参加企业管理常态化。同时,应发挥企业工会作用。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已经存在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劳动者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制度和组织。目前,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加强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在直接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方面的作用,是推进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五、克服宏观经济缺陷的政策建议

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消除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能够使我们克服经济高速增长中的宏观经济缺陷。

1.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财富分布差距

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工人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有利于实现按劳分配,实现工人工资与企业绩效挂钩,使劳动者的收入能够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从而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便克服了古典产权制度将劳动者的收入限制在劳动力价值水平的约束。由此,可以改善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财富分布差距。

2.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社会有效需求取决于占消费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需求,而劳动者的需求则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按劳分配的实现和工人工资的提高会增加社会总有效需求,保证社会需求的稳定增长。所以,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能够使由工资形成的社会市场需求与企业提供的社会市场供给趋于平衡,从而缓解社会供求矛盾。

3.降低出口依赖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增长依靠国内需求和对外出口的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的稳定和增长,能够有效地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缓解国际市场压力,保证国内经济的抗外部干扰性和稳定性。所以,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能够降低我国经济的对外出口依赖,缓解国际市场压力。

4.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使我们能够克服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有效需求不足这对宏观经济痼疾。有效需求增加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焕发活力,并能够提高国内经济的抗外部干扰性和稳定性,有助于避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衰退,从而避免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现代产权制度为克服有效需求不足困境、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制度保障。

总之,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在本质上实现了现代产权制度,由此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现有产权体系中还存在着古典产权制度痕迹,致使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些宏观缺陷,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对此,需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消除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加强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体系,能够使我国经济克服古典产权制度痕迹导致的宏观经济缺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感谢王潇锐博士完成了本文的资料工作。

〔参考文献〕

〔1〕白暴力.古典产权制度向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白暴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勃勃生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

〔2〕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上海市发改委,等.2010上海民营经济〔Z〕.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王素娟.中外企业高管薪酬模式差异与发展趋势〔J〕.山东大学学报,2014(1).

〔4〕白暴力.马克思工资市场定位模型〔J〕.当代经济研究,2010(5).

〔5〕张神勇,肖敏.中国出口依存度分析〔J〕.商业时代,2010(6).

〔6〕吴迪,成长群.心理契约: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失败的原因〔J〕.学习月刊,2010(8).

〔7〕〔德〕乔基姆·施瓦茨.代代卓越——全球杰出家族企业的成长智慧〔M〕.高皓,马小然,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