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摄(组诗)

2016-01-19 23:25童作焉
滇池 2015年10期
关键词:底片三等奖烟囱

童作焉,本名李金城,1995年生,昆明晋宁人,现为复旦大学保密学院 2013级本科生。曾获第五届光华诗歌奖,第三届红枫诗歌奖,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原创诗歌奖三等奖,第三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奖三等奖,第一届重唱诗歌奖二等奖,2014全球华语短诗大赛佳作奖等。

日记

1

我缺少副词,只能借由几根柴火取暖。

镜头处在另一个位置,介于眼睛和历史。

此时天空有些褶皱,光亮开始逐渐破碎。

烟囱就站在前面大声的咳嗽。几个孩子,

还有滚落的苹果,正好分成两个年代。

这样的景色未必出现在梦中,也写不进史书。

橡皮擦蒙面而来,显示的含义多于还原。

当我指向一把松木椅子。寥寥数笔,

视网膜精确构图,而后再变成另一张底片存储。

八分之七视角足够看到完整脸部。但仅限于认知。

2

我握着刀叉学习美学。并空出一只脚

以便及时地按下快门。周围的布景深深浅浅

掠过底片的虚无,呈现于肉体之上。

选择一些布光,类似于挑选一种修辞。

这些都区别于生活:比如我一直学不会三分法构

图。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到了周末经常停电。

在村里的空地,为了编织烟叶而点燃蜡烛。

两种高低的光亮从低处映照侧影。这是我最先学

会的

照明方式。妈妈在我童年的相框里很美。后来,

一些星辰在大地播种,一些成长为太阳。

咸池

我从许多个日夜中一觉醒来,把煮好的中药端进

黄昏

天空的湿冷和猩红色的液体一起变得粘稠,落在

一张张清晰的黑白照片之上,里面的人

不说话,外面的人已经开始张罗一个季节的阴晴

学不会点火,把想起的爱人吐成一口重重的烟圈

往前一些的故事里,我们一起宽恕彼此的身体

将过活的手段堆成牌局,埋在最高的终南山

你我从无数烟雾中走来,在所有燃烧的纸火里

山顶有一面镜子,想象中的我们比自己更真实。

可以看到两个太阳,却永远也看不到我们的尽头。

反季桃

我出门往西的时候黑鲫鱼从故乡翻白,撕裂作一

半黎明

母亲抓住另一半剪不断的线头,借着旧油灯将搅

拌器搁置

窗口照见浑浊的茶水,自更远处的昏睡中流出来。

这便于更慢的离心生活,再从其中过滤出三两个

桃核

还缺一些承诺可以添补饭菜,由一根银针里穿过

身子,

穿过洗手池长长的水流,再穿成云上的烟囱。

这时候,开始练习用钢笔匆忙写两封情书,赚取

一些邮戳。

后来我返乡翻阅年前的日记,掉落为袖口一行桃花

记忆过于陈旧于是又想到你,可是季风仍旧向北。

比如当我们谈论传说,门口的银杏树就挂满了黑

喜鹊

他们不懂得求神问佛,更不懂得生活其味。

孤寂如我,手杖撑不过再多的冬天,就变回桃林。

本栏责任编辑 段爱松

猜你喜欢
底片三等奖烟囱
看不见的“烟囱”
旧底片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专题·融媒瞭望哨
烟囱里的客房
保护光明的“底片”
丰收的喜悦
三等奖获奖名单(初中组)
社会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