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每个老师都适应线上教学

2016-01-19 21:12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昌电脑老师

近几年,在线教育的发展风起云涌,各种在线教育平台或者工具如直播平台、教育O2O平台、题库、拍题等层出不穷。根据腾讯科技的统计数据,O2O模式及K12为今年在线教育行业最热门的创业领域。K12与O2O模式项目各有19个,二者中,O2O模式得到了资本的更多青睐。然而,无论是何种模式的在线教育,教师无疑都是最核心的一环。在线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和职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的教学与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近两年,在线教育着实火了一把,在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和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传统机构或学校的老师“出走”,或创业或投奔某个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的巨浪已经让整个教师生态圈产生了波动。

在朗播网CEO杜昶旭看来,真正的在线教育平台,不是把线下搬到线上就结束了。它涉及的是学生的整个学习链条,包括听课、练习、答疑、知识反馈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就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讲课的老师,他们实际上与产品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比如会提供一些经验供我们设计产品,或者本身就要做内容生产和产品设计的工作。”

考研政治名师桑宏斌从传统考研机构跳出之后,开始与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在在线教育方面,他的感觉是动脑子的地方更多了,处理的关系更多了。“以前机构的产品都是固定的,现在可以自己设计、提升产品,创新性很高,也更加灵活。”

不过,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喜欢或者适应在线教育平台。有一些在课堂上“比较嗨”的老师,就觉得对着电脑上课没有感觉,他只有看到学生的反馈才能兴奋起来。还有的老师对新鲜事物尤其对电子设备不“灵通”,也没法在线教学。杜昶旭说,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在课堂控制力、节奏把控、应对突发事件乃至营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适应。从传统机构或者学校跳到在线教育平台,并不意味着收入一定会比以前更多。

除了平台转换,在线教育的发展对老师教学的影响也很大。现在,很多在线教育机构争相与学校合作,用产品和技术改变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抢占基础教育市场。比如,现在不少学校的老师会利用一些在线教育工具来寻找课件、制作教案、组题、布置作业;有的学校还用在线直播与国内外名校分享课堂和教学资源;iPad教学、电子书包、微课等更是屡见不鲜。在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的时代,老师需要去关注和改变。

在线故事

1 谢侃

倒杯咖啡坐着舒服地讲直播课

谢侃,托福写作名师,人称“侃哥”,是杭州新东方北美部前总监,9年托福写作教学专家。

如今,他每天早上起床后会在朋友圈发一条励志的英文名言,大概可以收到六七百条回复或点赞。上午他会批改作文,处理很多请求修改文书的邮件。下午制作微信公众号内容,给微信群发课程。他还是有道词典和沪江网特邀专栏作者,要给他们发文章,最后还要给学生答疑。一周有几个晚上他要做直播课程,有时还会在不同平台做免费的讲座。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

谢侃坦言,当初自己进入新东方的初衷是做个好老师,可后来做起了管理工作,“其实管理工作不太适合我的性格,又要与业绩挂钩。2013年业绩的压力太大了,我就选择了离职。”

他想把更多重心放在教育上。

100教育刚刚起来那年,其负责人找到谢侃,问他愿不愿意做一些跟线上教学有关的事情。就这样,谢侃成了100教育首批四位主打名师之一,重新做起了托福培训。

谢侃回忆,他在100教育线上教课时一个班有一千多学生,当时的互动体验是非常好的,也很有成就感。在100教育,他也接触了很多互联网的想法和思维。“后来,我就有了把线下往线上转的想法。”经过两年的运作,谢侃90%到95%的学生都是在线上。

如今,谢侃成了一名“自由教师”。他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在微信群里授课,每天会给固定付费用户发送文字、图片、语音三合一的课程。此外,他还在朗博网上教授直播课程。

“我个人是很喜欢直播授课的。”谢侃说,与线下授课相比,直播课程说的都是干货。“线下讲课为什么需要讲笑话,活跃气氛,因为如果不活跃气氛就会很枯燥。而线上授课,虽然我面对的是一千人,但对学生来讲还是一对一的感觉,他能够专心听你上课。如果你讲的课很水,他很可能就不会报你的班了。”

谢侃觉得线上直播课的互动感觉比线下还好。他说,线下与老师面对面时,很多学生即便有问题也不会当面提出或者质疑老师。相比之下,线上直播课谁都不认识谁,互相也看不见,有什么疑问都会通过文字提出来。而且,线上授课比较好的是不用赶校区,还可以倒杯咖啡,坐着舒服地讲课。谢侃说,他还时常会去西湖等景区做直播课。

谢侃说,线上老师应该具备个人营销能力,“要想在网上找学生,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名气,而不能只靠平台。”他做微信公众号都是个人原创,学生看到比较好的文章就会去传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他。他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发一些东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我觉得现在的在线教育工具很发达了。”在谈到对未来在线教育的期望时,谢侃说,目前的在线技术已经能够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就看怎样把自己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2 李文昌

为收入“上线”,仍喜欢传统教学

周四一早,李文昌就开始在家里备课。他说,周四、周五两天通常是备课时间。到了周五晚上,可能就会有课要上,而周末都会很忙,一般要从早上8点一直教到晚上10点。

李文昌现在是北京一家教育O2O平台的签约老师。在此之前,李文昌曾在河北公立学校做过6年高中数学老师,之后又在北京不同的辅导机构做了将近4年老师,最终他选择了离开线下辅导机构,转向教育O2O平台。

“从公立学校到辅导机构再到O2O平台,每次离开的原因可能有一些,但最主要的还是经济收入问题。”李文昌说,自己并不是一个特别安分的人,在公立学校的时候一眼就可以望到自己职业发展的尽头,感觉挺没劲的,而且在学校做老师收入也不高。于是,他就辞职来到北京做辅导机构的老师。在辅导机构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辗转几家机构之后一直没有归属感。

近几年,互联网教育发展迅猛,李文昌一直很关注,也觉得作为老师,对于这种潮流不能排斥,就想着怎么让自己的教学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这两年,他为教育电子产品录过课,也在腾讯课堂上过直播课。最近,教育O2O平台很火,他和跟谁学、365好老师、疯狂老师等平台都接触过,最后成为“老师好”的签约教师。

李文昌解释,像“老师好”这样的家教O2O平台可以看作过去家教网的延伸。以前的家教网更像是一个中介,老师和家长联系上之后,平台就不管了。“其实,以前做家教,给孩子上完课,伸手去接家长钱的时候,感觉还是挺不舒服的。”现在的平台对老师们的维护多一些,会帮老师在教学上下游做很多工作,还会组织专家做分享会。

而和传统辅导机构相比,李文昌说,目前自己通过O2O平台获得的收入大概比原来增长了两三成。

“当然,这些教育O2O平台也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比如有的平台要求老师要宣传自己,让老师有销售人员的感觉,我内心其实挺委屈的。”李文昌坚持认为,老师的长处就是上课,不应该多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我也尽量坚持线下授课,平时都是通过平台拿到学生的信息之后,到学生家里去上课。”

李文昌说,在在线教育的浪潮之下,自己仍然是一个热衷线下传统教学的老师。“面授的效果是录播或者直播没法实现的,比方说在面授时,我可能不是语言的提示,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就提示学生再想一下,双方的思维接触是比较缜密的。学生面对机器没有温度的交流,肯定达不到面授的效果。”

李文昌认为,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有深入了解,靠在线肯定会有很多学生方面的信息捕捉不到。“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反对在线授课,比如给学生上四次面授课,再上两次在线课是可以的,我只是不喜欢单纯去上在线课程。”

李文昌说,在北京体制外做老师还是很辛苦的,尤其能力上的成长可能会比较弱。所以,他建议教育O2O平台不要简单做成中介模式,最好能多为老师提供纵深服务。

3 朱凡昌

在线教育工具并非不可替代

朱凡昌是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高三数学老师,已有15年教龄。他说自己第一次接触在线教育产品是在3年前,当时用的产品叫showme,可以录制视频生成课件一样的东西供学生看。“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就可以自己挑时间去看这些课件,避免了重复劳动,对老师和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近几年,朱凡昌接触了更多的在线教育平台或者工具,如微课、快乐学、猿题库、百度搜题等等,“这些App可以提供录课、制作教案、组卷、布置作业等功能,对于减轻老师工作量,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帮助还是挺大的。”

但是,在朱凡昌看来,目前在线教育对整个教育行业看不出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很多老师来讲是可有可无的。“对我个人来讲,目前这些在线教育工具就是可以帮助我省很多事情,也并非不可替代的。”朱凡昌说,据他了解,一些学校推行的iPad教学、电子书包等也没有大规模推广,有的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朱凡昌认为,有些在线教育产品使用起来更像是一帮技术牛人做的,他们没有老师的经历,没有充分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所以有些功能的体验并不好。比如有的在线产品布置作业的功能,是随机从题库里推送,题库是很庞大的,不一定推送的题会符合老师的想法,这时就需要老师不停地换题。若是在书本上选题,勾勾画画可能几分钟就选好了。

观点

在线教育发展提高整个教育质量

李锋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我对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本身抱着极大的欢迎态度,对其对教师教学与职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的,尽管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觉得正面影响起码有以下方面:

一是有助于老师更好地形成职业共同体,能够有更多、更好的职业共同体的网络与平台进行互相交流、学习与帮助。

二是能够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准备教学、提高教学与科研。

三是能够让教师这个就业市场更加开放,比如会有更多原有的教师流出、从事其他职业,也会有更多其他职业的人流入教师就业市场,这样教师就业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但也会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随着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就业市场会更加开放,流动会更加频繁,也就是所谓“互联网+”中所谈到的“跨界”会更多,竞争会更加激烈。所以,老师肯定要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关键是自己心态要更加开放,要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并且自己保持一颗永远学习的心。 (来源:《新京报》 孔 悦/文)

延伸阅读

课堂上的科技设备是好是坏? 研究显示过多使用致教学质量下降

在课堂中运用高科技设备已成为全球教育界最大的变化之一,但未必能直接带来更好的教学质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9月15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发现当学生们适度使用科技产品时,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而当他们过度依赖电脑和互联网时,教学质量则会大打折扣。

过度使用电脑影响阅读能力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ECD的报告是基于2012年的一项评估测试得出结论的。该评估项目追踪了超过40个国家学生的数据,调查他们的电脑使用习惯,并且进行了笔试和上机测试。

平均而言,在所调查的国家中,70%的学生在学校使用计算机,平均每天在线25分钟。但在部分国家,如土耳其和墨西哥,约有一半的学生在家不上网。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学生在学校使用电脑的机会越多,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越成问题。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学生中尤为明显。这一结论对那些极力将高科技引入课堂的人而言并不有利。

研究报告显示,使用电脑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帮助,即便是在线阅读技巧也不得益于在学校过多地使用电脑。

尤其当学生过多使用电脑在线聊天或发送邮件时,对他们阅读能力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华尔街日报》表示,这与学生使用电脑的方式及花费的时间有关。

调查显示,那些仅使用电脑来完成作业的学生,虽然在电脑使用时间上略低于平均值,但在笔试和上机测试中都有较好表现。而那些过多待在电脑前的学生,尤其是花更多时间在网上聊天的学生,其表现比其他学生更差,甚至不如那些完全不使用电脑的学生。

OECD教育和技能理事会负责人,也是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安德里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指出,过多使用电脑可能会抹杀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的能力。

“科技可以帮助加强好的教学方式的效果,但不能替代落后的教学方式。”施莱克尔补充道,如果学生只是坐在电脑前,从谷歌上复制粘贴,他们或许应该把时间更高效地运用在其他方面。

报告表示,“我们的老师还未能够灵活运用多数的科技手段,把21世纪的科技强加于20世纪的教学方式将削弱教学成果。”

“尽管有些学校为教学目的在计算机、互联网和软件等方面投入相当数量的资金,但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当学生更多地使用计算机时,他们能在数学或阅读成绩上有所提高。”

研究人员还发现,过多使用电脑的学生更可能感到孤独和被孤立。

应加以适当引导

尽管数据显示,过多地使用电脑会导致成绩下滑,但就平均而言,更多(但不过量)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此,OECD警告称,这些数据反映的是那些在科技产品上有所投入的学校,这些学校往往也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并且从更高的社会经济阶层中招收学生,因而这些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报告称:“那些在教育上开支较少的国家,以及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学生拥有电脑的比例也更小。”因而,不能就数据本身简单地得出结论。

施莱克尔建议学校不要一刀切地削减用于科技产品上的经费。事实上,他认为学校是孩子们了解前沿科技的一个重要途径,他表示计算机应被更合理地使用。“有个深思熟虑的策略非常重要。”

在报告的概要中,研究人员写道,“就平均而言,学校和教育机构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科技,科技经常会使得已经很高效的程序更为简便,但对本就低效的程序而言是雪上加霜。”

专注校园科技产品的非营利机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主管协会(the 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的临时执行董事兰·纽金特(Lan Neugent)也表示,科技并不能对学生有所帮助,除非他们得到合适的教导以及合理的安排。

“如果你给小朋友一个玩具,但不告诉他们如何使用,那便没有什么作用。”纽金特说,“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把一个电脑放到孩子面前,能够让孩子有所变化?” (来源:澎湃新闻 李怡清/文)

猜你喜欢
文昌电脑老师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基坑开挖对临近管道变形及受力响应研究
让你的船下水吧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LG与Philips分道扬镳进军电脑LCD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