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现状述评

2016-01-20 02:49王学勤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

王学勤

(张掖市实验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现状述评

王学勤

(张掖市实验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裕固族不仅是甘肃省张掖市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且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学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学术界对裕固族文学缺乏观照,以致其民间文学课程化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介绍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裕固族 文学课程化 民间文学

随着对裕固族文化文学遗产的不断发掘、整理,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中外学者不断深入到裕固族人民居住的茫茫草原中探求资料进行研究。新中国建立后的前二十年,对裕固族文化没有很好的保护、挖掘、整理、研究。八十年代初,人们开始关注裕固文化的抢救整理工作。先后有当地文艺工作者,一些学者专家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一、裕固族民间文学及其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研究

(一)裕固族民间文学:是我国民间文学种类之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裕固族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伴随着裕固族的形成而主要通过口头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它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征,记载着该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二)课程化研究:就是将裕固族民间文学作为课程来开发和实施。

二、国内外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和研究的开展状况

(一)国内外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和研究分布状况: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裕固族文化的考察研究甚多。对其族源、宗教、历史演变等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近二十年来,许多专家从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民间文学等方面入手,搜集整理了大量珍贵、鲜活的资料。但由于历史、经济发展需求、人口、语言、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等问题,致使目前国内外对裕固族民间文学的整理和研究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其分布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内对其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主要是在北京、兰州、张掖这几个城市,尤其是裕固族的主要集聚地——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为裕固族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

(二)国内外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和研究的大学或机构:裕固族文学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突厥学家马洛夫就已开始搜集和整理裕固族民间文学,他的搜集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国内对裕固族文学的搜集整理、出版发行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50年来裕固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大量专著和论文。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与研究队伍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从事裕固族文学研究的学者没有形成团队,只是因为地缘优势,在甘肃境内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诸如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河西学院等,形成了几个“阵地”,涌现出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其中地缘优势和院校特色使西北民族大学成了裕固族文学研究的主要 “阵地”,如李光毅[1]、贺卫光[2]、钟福祖[3]、高永厚[4]、朱卫国[5]等。武文[6]是裕固族文学研究的先驱,他的研究成果成为裕固族文学研究的珍贵材料,曹红梅[7]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由于族缘优势和对本民族语言的熟悉,也诞生了一批本民族学者,如钟进文[8]、巴战龙[9]、贺卫光和钟福祖,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的民族志材料,为裕固族文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河西学院学报》等刊物使裕固族文学研究走向学术研究的前沿,把裕固族文学纳入少数民族文学范畴。

(三)裕固族民间文学引入课程化实验的现状:为积极响应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肃南二中、肃南一中、自治县幼儿园等校(园)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实践上一马当先,成绩斐然,尤其是肃南二中,作为裕固族地区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头雁”,成功地开发了 《肃南地理》、《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裕固族历史》、《裕固族传统体育与健康》、《裕固族民间美术欣赏》和《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安全教育手册》等6册裕固族乡土教材,这不仅成为学校强化本土教育目标的重要一步,而且使本民族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在形成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上做出了可喜成绩。在实践上,肃南一中和肃南二中有“《裕固家园》进课堂的实施方案”,某些学校只是将该教材放在图书馆当摆设。

三、国内外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和研究的研究状况

(一)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开启了新世纪新课程改革的大幕。

(二)《裕固族民间文学课程化研究》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三)自1991年开始,国家就设立了民俗学学科,招收民俗学(含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其中西北民族大学的民俗学学科早已形成了 “西北民族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比较稳定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并形成了《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裕固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四)2002年至2005年间有关裕固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的国内外会议情况:台湾政治大学“中国大陆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与适应学术研讨会”;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与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等。

(五)网络资料:①民俗学论坛;②中国民族文学网;③中国民俗学网。

四、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裕固族民间文学的从文学源头的研究:作为一个民间文学它有自身发展的规律,裕固族民间文学作为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有发展规律,作为裕固族文学艺术的瑰宝,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充满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研究它往往对裕固族民间文学从外部研究,往往把民间文学研究和历史、宗教、地理、哲学、文化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而真正从文学本身人手的内部研究较少。

(二)对裕固族民间文学研究的人少:50年来裕固族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大量专著和论文。在著作方面,既有个人专著,又有论文集。钟进文的《裕固族文化研究》、贺卫光和钟福祖的《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都涉及了裕固族文学。朱卫国、杨万寿《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搜集、整理及研究综述》,为全面整理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理清了思路,等等,但是从对一个民间文学的研究而言,国内从事裕固族文学研究的队伍在数量上不多,研究机构少,规模不大,毕竟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学,它记录了这个民族的生活全貌,不可能在短时间,靠那么少数人就能把他研究清楚。

(三)缺乏对裕固族民间文学的比照研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经常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置于其他民族文学的视野中,通过与其他民族文学进行比较,寻找文学规律。目前国内裕固族文学研究中仅仅出现了和邻近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等文学关系的研究,以及和匈牙利民间文学的比较,除此之外,很少涉及与其他民族文学的关系。

(四)裕固族民间文学研究的资料残缺:裕固族文学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虽然20世纪20年代,俄国的突厥学家马洛夫就已开始搜集和整理裕固族民间文学,他的搜集成果主要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国内对裕固族文学的搜集整理、出版发行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作品集和杂志也成了裕固族文学的“重镇”,为学者研究裕固族文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20世纪80年代,甘肃杂志《陇苗》成为裕固族文学作品刊发的“大本营”。《民间文学》成了刊登裕固族文学作品一个主要阵地。但相比而言,裕固族民间文学研究的资料比较残缺。

[1]李光毅.近10年(1995—2005)裕固族研究综述[J].甘肃民族研究,2006,(4).

[2]贺卫光.裕固族文化大观(副主编)[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7.

[3]钟福祖.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0.8.

[4]高永厚.裕固族东部地区民歌研究——兼论东部裕固人的族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2(02).

[5]朱卫国.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搜集、整理及研究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04(3).

[6]武文.浅论裕固族民间叙事体长诗[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03).

[7]曹红梅.口述档案与裕固族文化的传承[J].社科纵横,2006总第21卷第6期.

[8]钟进文.裕固族与匈牙利民间故事共性特征的文化背景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1992(04).

[9]巴战龙,主编.中国裕固族研究(第一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裕固族民间文学整理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浅谈裕固族民歌传承现状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