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研究

2016-01-20 06:49吴琦隆
速读·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是衡量一名大学生能否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生处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存在的现象是社会复杂性较高,故大学生面临许多困扰,从而导致多种心理问题。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出: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就业择业心理问题、网络上瘾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交往心理问题、学习压力心理问题、恋爱忧虑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归类

因就业择业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没有详实可行的职业规划,容易对毕业有的工作产生焦虑。第二,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感到恐惧与严重的不适。第三,有走编制的思想,但是一旦未能成功考录公务员等,则会产生消极想法。第四,过高的工作期许,对于当前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够清晰,造成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脱节。以上这些都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因网络上瘾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网络依赖。这会使大学生过度频繁使用互联网,忽视时间观念,导致大学生脱离现实状态。第二,网络产生的郁闷疲劳。这指大学生过度上网,导致负面情绪产生。第三,网络导致休闲渠道改变。

因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人际圈子小。这看似不严重,但是实际上也成为困扰当前大学生人际交流的不利因素。第二,不乐意参与集体活动。日常过程中会发现,个别同学总是独来独往,特立独行,这影响着正常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容易导致自闭心理。第三,无谈心朋友。

因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对学习的认识不够。第二,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因恋爱忧虑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在向爱慕者告白失败后及与伴侣分手后都难以走出压抑。第二,恋爱期间经常冷战,容易积压矛盾。第三,半数以上调查者有暗恋的经历。这些都是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加上系统的分析,本人发现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由学生本人、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方面共同导致的。

(1)学生本人: 在生理方面,大学阶段正值人生的青春年华,生理上的成熟发育使得大学生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意愿,但是毕竟生理心理的成熟度都还不够,很难正确处置各种恋爱问题,极易陷入爱情和品德之间的冲突。

(2)家庭因素: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孩子。如果父母具有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那么孩子也不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反之,父母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那么他们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3)学校教育: 我们的高校虽然以综合素质来评定一个学生,不过实际上,我们的学校教育任然过分重视智育分数。古往今来,我们选拔人才的方式基本都是考试。成绩好,就可以委以重任,成绩差的,基本就淘汰了。所以我们学校与教师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智育成绩上。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做到位,常常忽视一些小问题。殊不知这些小的心理困惑都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4)社会方面:当今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无论国企、事业单位等都在缩减编制,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大高校纷纷扩招,导致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供求比例严重失衡。此外,由于高校某些专业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大学毕业生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吻合,不匹配。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研究,结合相关文献,本人总结出几点关于改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相关思政教育工作者寻找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从而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1)大学生要学会调节不良情绪: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使部分大学生在脾性上较为急躁,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会调适自身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要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渴望。大学生在高校中的首要任务是掌握学业,只有怀着求知的欲望和好学的动力才能够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适应社会要求。第二,大学生应保持积极热观的情绪,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尽量不要激怒要能够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采取合理的方式消除愤怒,转移注意。

(2)父母要共同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与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一个人成长的某些关键节点,如果能够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与合理关怀,那将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故而父母要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情,用热观的心态感化子女,潜移默化的将正能能量传递给子女。同时,要与孩子进行心对心的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对孩子心理上的异常表现给予最及时有效的纠正,如此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一部分心理困扰。

(3)高校应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在初高中阶段,虽然一部分同学是住校,但大部分还是走读生或称通学生。而上了大学后,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全部同学都得住校。毋庸置疑,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影响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高校精神文化作为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孵化、成长、发展而成型的特定文化形态,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种隐性的动力,起到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用春风化雨的形式去洗净大学生心灵上的灰尘和杂质,净化大学生的思想灵魂。

(4)政府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的人才资源离不开党和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制定相关就业政策的时候,要视具体情况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扶持,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随着当前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人们将更加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相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丛立新.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0

[2]刑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3,11-13

作者简介:

吴琦隆(1993.8~),男,汉族,福建南安人,学士学历,莆田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