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2016-01-23 09:05
关键词:植入术基底溶栓

曲 波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比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差异

曲 波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 对比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进行静脉溶栓(发病时间<6 h,静脉溶栓组)、动脉溶栓(发病时间6~24 h,动脉溶栓组)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发病时间>24 h,基底动脉取栓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基底动脉取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基底动脉取栓;支架植入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后循环脑梗死,发病时间<72 h,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无溶栓禁忌症,排除脑部其他疾病、全身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发病至入院时间分为静脉溶栓组(发病时间<6h)、动脉溶栓组(发病时间6~24 h)及基底动脉取栓组(发病时间>24 h)。静脉溶栓组37例,男31例,女6例,平均年龄(49.6±2.6)岁,平均体重(62.5±3.4)kg;动脉溶栓组29例,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50.3±2.1)岁,平均体重(61.9±3.9)kg;基底动脉取栓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平均年龄(48.9±2.4)岁,平均体重(63.2±3.5)kg;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静脉溶栓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病6 h内,证实为后循环脑梗死,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存在基底动脉狭窄后,应用0.9 mg/kg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2 min内静脉滴注总剂量(50~70 mg)的10%,其余在1 h内静脉泵入。

动脉溶栓组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患者发病时间为6~24 h,其中3例为静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全脑血管造影监视下,微导丝引导,微导管置于基底动脉闭塞远端,对比剂造影,可见远端血流通畅,证实基底动脉急性闭塞。微导管置于血栓近端,微量泵泵入30~100万U尿激酶溶栓,1万U/min,首次泵入30万U,每次增加20万U。药物泵完后复查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后术毕。

基底动脉取栓组应用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发病时间24~72 h,其中1例患者是动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出现再闭塞者,将Solitaire支架放入闭塞动脉内,张开支架,回撤支架与微导管,必要时可进行多次取栓,完毕后造影查看血管是否再通,如狭窄>1/2,则需放入自膨支架。

所有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后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及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24 h采用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断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情况判断三组患者的疗效,有效为NIHSS评分减少≥18%;无效为NIHSS评分减少<18%或增加[2]。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静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为46.1%(17/37),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为72.4%(21/29),基底动脉取栓组治疗有效率为95.2%(20/21),三组患者治疗后其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静脉溶栓组,基底动脉取栓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动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P<0.05)。

3 讨 论

基底动脉是脑干的主要供血动脉,发生闭塞后极易损伤脑干部位其他神经核团,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影响预后,故而一旦发生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后,治疗的关键为闭塞基底动脉再通。目前闭塞血管再通的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在本次实验中,通过上述三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就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如下:静脉溶栓需在早期进行,方法简单,对患者创伤小,费用低,故而笔者认为静脉溶栓对溶栓时间窗较短患者而言是一种有效手段,但其在进行溶栓过程中无血管影像学依据,具有较大的出血风险,血管再通率较低,治疗有效率较差。动脉溶栓则能够对溶栓部位、血管进行判断,促进血栓溶解,降低出血风险,且时间窗稍长,血管再通率相对较高,治疗有效率优于静脉溶栓。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能够快速恢复血流重建,时间窗较长,血管再通率较高,治疗有效率优于静脉溶栓及动脉溶栓。

综上所述,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采用基底动脉取栓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石 进,丁笑笑.脑梗死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的探索与挑战[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789-791.

[2]孙爱莲.扩容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88-90.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43.3

B

ISSN.2095-6681.2016.36.052.02

猜你喜欢
植入术基底溶栓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