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辅助治疗概况

2016-01-23 09:05磊,甘
关键词:肝气证型脾虚

刘 磊,甘 淳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辅助治疗概况

刘 磊,甘 淳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临床诊断主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罗马Ⅲ诊断标准为主。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以腹部不适伴大便次数、性状的改变为诊断依据,将其分为四型:泄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1],以此指导临床及用药。中医则根据肠易激综合征不同症状分为“腹痛”“腹泻”“便秘”等名称。此病的发病原因有着复杂性的特点,主要有内伤饮食、外感六淫、脏腑阴阳失调、情志内伤,主要是情志因素[2]。此病的发病机理中脾虚失运是基本病机,湿邪困脾贯穿疾病的始终,最终肠道功能失司而发生泄泻。中医治疗除了中药汤剂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推拿、灌肠、穴位敷贴等也能起到不错的治疗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辅助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间歇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还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一般无器质性改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是一种典型的功能性疾病。从病因来说,导致此病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胃肠动力学改变、精神心理障碍、肠道感染等有关。中医辨证治疗主要采用舒肝健脾、理气温肾的原则为主,辅以认知疗法、饮食调节、调畅情志等。

1 中医肠易激综合征辨证渊源

在中医的病名当中并没有肠易激综合征,但是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可以将其归于“腹痛”、“泄泻”、“便秘”等几个肠胃疾病范畴。对此类疾病,相关医学文献当中多有记载,可以看作成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渊源,比如说:在《景岳全书》中认为总脏腑角度认为肾是引起此病的根源书中提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其中明确指出肾阳不足时最终造成此病的原因,指出“肾中阳气不足.....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简单的来说就是肾气不足导致二便开闭控制能力不足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以温补肾阳为主。《血证论》则认为此病的的发病原因应归于脾,认为脾阳失损会造成此病,书中指出“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还指出脾阴同样能致病指出“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简单的来说就是脾脏阴阳失调,脾阴、脾阳缺损都可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引起腹痛、泄泻等症状。综合上述古文研究可以看出,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肝、脾、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多数学者认为此病初期主要是因为“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肝气横逆乘脾、脾失阴阳、脾水中生”,久之,脾虚而阳不足,湿气下行至肾,肾阴升而阳弱。因此,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是脾、肾、肝三器阴阳失调,阴盛阳衰、肝气郁结所致,其中内湿是起因,肝气郁结贯穿始终,脾病湿盛是此病之本。发病过程中,“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病湿盛”是主要病机。从发病诱因上来讲,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弱失和、外邪内入等都是发病的重要诱因。

2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论治

本病的证型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肝郁气滞型、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寒热夹杂型、大肠燥热型。在治疗上根据证型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3]。

2.1 肝郁气滞证

此证型多为心情抑郁造成情志失调,导致肝主生发的功能失调所致。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升降失常,故在肝经的循行部位会出现胀痛,肝主疏泄,疏泄不及则患者出现抑郁恼怒,胸胁或少腹胀满,便秘,欲便不畅等症状或伴肠鸣矢气当肝气乘脾则会出现呃逆嗳气,食少纳差,口苦咽干,咽部如有物梗阻感等针状,肝木主升,清阳随之生发,肝木阻滞郁结不调则会出现清阳之气不升反降造成此病,可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疏肝理气法为主,治疗的基础方以六磨汤加减,主要使用大队的疏肝理气,行气的药物,例如沉香、广木香、槟榔、青皮、枳壳、香附。主要作用为破气宽中通便。如有腹痛明显者,可以加延胡索、白芍。如肝郁化热出现口苦咽干等热像患者,可加黄连、竹茹以清解热毒。大便硬结者加润肠药火麻仁、郁李仁、桃仁等。

2.2 肝气乘脾证

此证型多为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外邪入侵等导致肝火旺盛,依据五行关系变化,则会出现肝气横逆犯脾,脾虚运化失常则会出现水谷不化而泄泻。主要表现为泄泻不止、腹痛欲泄、泄后痛减。肝火旺而易怒,情志抑郁、脾虚内湿内生,舌淡苔白、脉弦。在治疗上主要是以抑木扶土法为主。治疗此种证型的方药以柴胡疏肝散为底方加减,主要的有柴胡、枳壳、香附、香橼、陈皮、川芎等用来理气止痛,加入白术、甘草健脾止泻,加入白芍用来柔肝。主要作用为疏肝理气。如有腹胀、嗳气者,可以加酸以制肝,调理肝脾。如舒肝健胃丸、理中汤或六君子汤加乌梅、肉桂、木瓜等。如腹痛是因脾胃虚寒所致,则可在六君子汤中加吴茱萸、肉桂等。

2.3 脾胃虚弱证

此证型多为饮食不当、久病体虚、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导致脾胃虚弱,脾运失职,水谷不化,小肠无以分清泌浊而泄泻,经常表现为餐后即泻,大便时干时稀,夹有粘液。一般在外邪入侵、饮食寒凉时伤及脾阳、久之清气不升、化生内湿。脾之阴阳不调、阳气不胜、寒凝气于脾胃而致腹痛,出现食少纳差,食后腹胀,脾胃长期运化不足,出现气血亏虚,神疲懒言,肢倦乏力,伴有腹部隐痛喜按等虚性疼痛,若稍微有寒则会出现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等症。舌质淡胖有齿痕,是典型的脾虚舌象,苔白,脉细弱。中医在治疗此类型的方药以益气温阳健脾为主,主要用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加减方剂,其中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用来建运脾气以化湿,白芍、黄芪、扁豆、薏苡仁用来化湿健脾,炒陈皮、木香、香橼等药用来理气,甘草。如有久泻不止、中气不足者加升麻、柴胡、黄芪;久病导致脾虚及肾,损耗肾阳出现典型特征为五更泻者可加补骨脂、肉豆蔻以温补脾肾,调节阴阳;若舌体胖嫩、腹痛喜按、畏寒便溏者加干姜、吴茱萸、肉桂;脾虚湿盛者要加大量芳香化湿药如苍术、厚朴、藿香等用来醒脾开胃,适当配伍泽泻利小便实大便。

2.4 寒热夹杂证

此证型主要表现为腹泻便秘交作,便下如冻,或夹泡沫,便前腹痛,便后则舒,或伴腹胀肠鸣,排便不爽。此证的舌象主要体现在舌暗红,苔白腻或黄白相间,脉弦细稍数或弦滑。治疗当中以平调寒热,益气温中为法。治疗此证型的基础药方是乌梅丸加减,主要的有乌梅、黄连、黄柏用以清解体内微热,川椒、制附片、炮姜用来温散体寒,党参、白术、茯苓用来培补中气以健脾止泻,当归、白芍用以补血兼柔肝。如患者出现少腹冷痛等症状则去黄连,加入温散之品小茴香、荔枝核,如果出现大便黏腻不爽、里急后重的症状应加入加槟榔、厚朴、山楂炭等用来行气以止痛。

2.5 大肠燥热证

此证型主要表现为便秘、大便干燥,少腹结块,胀痛拒按,口干舌燥、饮水不止,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治疗当中以泄热清肠,润肠通便为法。麻子仁丸作为治疗次证的基础方加减,主要的有火麻仁、郁李仁、杏仁、大黄,用来润肠通便,白蜜、白芍、枳行气以助运通便。便秘重者可加入清热凉血的生地与玄参;腹痛明显者加白芍、延胡索以行气止痛。也可服验方生地玄参汤,药物是:生地黄、玄参各20 g用来清热凉血,火麻仁各15 g,大黄用来泄便,栀子、杏仁各10 g,生甘草6 g,服用方法为砂锅加水600 mL,大火烧开后文火煎汁30 min,滤汁保存重复煎汁一次,合并煎汁早晚各一次,一周为一疗程,根据症状疗程服用。

3 中医辅助治疗

除了辨证治疗之外,中医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也能起到不错的治疗作用。比如说针灸、推拿、灌肠、穴位敷贴等。以往一些学者在运用中药汤剂治疗的同时,通过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比如说郝德飞[4]等人在白术芍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同时,加用推拿按摩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按摩的主要穴位有中脘、天枢、关元、肝俞等穴位;中脘、天枢能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关元、肝俞等起到疏肝柔肝的作用,通过三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加用按摩辅助治疗的实验组与不使用按摩辅助治疗的对照组,在总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钱雷[5]采用白术芍药散配合推拿按摩,主要按摩腰骶部、背腧穴、任脉经穴、胃肠下合穴为主。通过观察53例IBS-D患者的疗效,对照组53例仅口服中药汤剂。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5.5 % 。

史玲芳[6]等人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40例IBS-D患者以中药汤剂联合两种辅助治疗(针灸加中药保留灌肠)作为实验组;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25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 %、64.0%(P<0.05)。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无创痛治疗疾病穴位疗法。多数学者认为穴位贴敷疗法可能的作用机理有:穴位的刺激与调节、药物吸收后的药效及两者的叠加作用。范剑薇[7]等人将128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予升阳益胃汤联合神阙穴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 、66.7% 。半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2.3 %,对照组为65 %。

除了辅助治疗之外,食疗也是不错的方法,从前面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肠易激综合征的一些发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说燕麦、杂粮主食、薏仁等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有助于消化,还能显著改善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腹泻等症状。建议患者少吃辛辣、油腻、凉性食物,养成一日三餐的良好习惯,做到定时饮食、定量饮食,晚上尽量少吃,尤其是在睡觉之外要养成不吃的习惯,以减少夜间胃肠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8]此外,还要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助治疗[9],调节患者的情绪,减少熬夜等不良行为,是指保持心情舒爽。

综上所述,中医虽然没有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概念,但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上的一些症状,在中医当中都有对应的名称,从这一角度来讲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完全可行的。中医认为腹痛、腹泻、便秘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与不足有关,肝郁和脾虚湿盛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而肝郁、脾虚与饮食不规律、饮食不当、熬夜、长期压力、情绪不佳等密切相关。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并且多数为青年人,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充分说明了上述辨证分析结果。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做好辨证治疗意外,还应该在饮食、生活、情绪等方面给予患者一定的建议,并通过按摩、针灸等多种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的效果,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1]陈灏珠.内科学CMS .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1940-1943.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新世纪第二版.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4-235.

[3]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5:587-590.

[4]郝德飞,张 博.推拿配合白术芍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97-98.

[5]钱 雷,时贞平,郭英球.推拿配合自术芍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例[J].中医药导报,2013.16(10):63-64.

[6]史玲芳,张少云,叶梅惠.保留灌肠及针灸、中药内服并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05:403-404.

[7]范剑薇.升阳益胃汤配合神阙穴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2,07:1166-1167.

[8]李晓青,常 敏,等.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8(22):734-739.

本文编辑:李 豆

R574.4

B

ISSN.2095-6681.2016.36.168.02

猜你喜欢
肝气证型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