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圆上那个梦
——记“全国优秀茶业科技创新企业家”孙洪军

2016-01-23 20:22方万华
中国茶叶 2016年2期
关键词:紫阳县盘龙茶农

方万华

(陕西省紫阳县档案史志局)

“为了圆上那个梦,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历尽艰辛不回头,老牛拉套劲不松……”衡越唱的这首歌像是为孙洪军量身定制的。

茶王桂冠 对追梦者的真情赏赐

孙洪军是陕南紫阳县东木镇人,中共党员。2002年7月响应政策号召,从财政干部岗位申请离岗从事茶叶经营。从2004年至今,任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茶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公司于2010年跻身于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他于2014年荣膺“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创新企业家”、“陕西十佳茶企”、“陕西十佳茶人”等称号。2007年,他在县级斗茶会上斩获“茶王”之后,于2015年6月又在安康市茶博会上斩获“茶王”桂冠。

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是孙洪军20余年的创业结晶。从2002年贷款5万元起步,到500万元注册公司,再到2012年实现资产5000万元,猛增到2015年的2个亿。一路风雨兼程中,他觉得最大的成功是为促进紫阳县茶产业的发展趟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为陕南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希望之路 以身试水趟出的诚信

2002年,在全县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格局下,孙洪军更被茶产业发展前景所吸引,一纸申请得到组织应允。他与亲朋凑得几万元本钱,租下闲置的校舍,自荐为厂长,开始了茶叶营销。不料市场风云多变,头一年血本无归,累计欠下的员工工资只得打了欠条。面对家属的埋怨、旁人的讽刺、筑下的债台,他心里坚信:“路子绝对没有走错!”只有懂他的员工们为他鼓劲,不怕担风险,又筹得50万元壮胆。从此,孙洪军继续跑政府部门,争取政策支持;跑银行,争取资金扩充;请茶叶专家,赢得技术支撑;跑镇村茶农,说服转变务茶观念……

2004年8月,茶厂正式有了自己的企业名称——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2006年,公司除添置机械设备和扩建厂房的投入,孙洪军没向茶农打一张白条,员工们又主动把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借给厂里继续垫底。2007年,经市、县领导协调,茶厂以92万元买下原红椿区粮管所,从此又有了自己的宽敞地盘。

2009年,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引进国内现代化制茶设备——清洁化连续生产线,并建设国际先进低温20吨保鲜冷库一座。与此同时,投资530万元建成1600亩良种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拉动近千户茶农建成了5000亩茶园基地、成立了茶业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在紫阳、安康、西安等地建立营销服务平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市场营销”的产业运作模式,成为一家综合开发的现代农业企业,跻身到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行列,成为安康市产业化龙头企业。

惠农先导 谋求发展的大账

“我当政协委员,是为了有一个建言献策的平台。我的建言是为全县茶产业谋求大发展,提供翔实而有调研价值的东西。”孙洪军一语道出了自己的初衷。

“贡茶之乡”的美誉只能是紫阳过去的大自然禀赋和优秀传统制茶技艺的结晶。但如何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传承、发展、繁荣茶产业?能否以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胆略与智慧去刷新它的历史辉煌?这是紫阳茶人在一直着力破解的课题。而孙洪军就在这一课题上,交了一份敢为人先的答卷。

“宁可亏自己,决不亏茶农”,为了转变农民产业调整观念,提高种茶积极性,每到收鲜叶和茶园管护季节,他遇到资金周转不开,宁可在民间借贷,也不拖欠茶农分文。孙洪军始终认为“民企姓民,无民难强”。他从投入抓起,用惠农情怀稳住民心;从员工抓起,用科技理念优化公司;从茶农抓起,用科技洗脑转变观念;从大局出发,用发展眼光谋求共赢。公司一面与镇村组干部共谋惠农稳茶良策,一面组织员工全力以赴,采取无偿投入的措施,深入农户,抓大户扶持;发动小户,走流转土地种茶之路;抓技术指导,理顺茶园管理;搞茶苗移植,培育示范茶园;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走“促产+营销”之路;实行激励机制,让农民饱尝甜头。公司每年向农户无偿投入500多万元,而在鲜叶采摘前夕,公司又在采摘技术标准上指导、在现金结付上实行“笔笔清”。在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下,社员们都将好田好地改做了茶园。在茶园建设上,流转土地20年,公司自建有机生态观光茶园1200亩;与农户共建茶园300亩;纳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926户,茶园达5000亩。至2015年,公司可控茶园面积达6500亩,覆盖县内茶园3万亩,年鲜叶可供量达250万公斤。2010年紫阳遭遇特大洪灾,盘龙公司在自身惨遭重创的情况下,仍对惠农的投入做到有增无减,还为修复水毁公路投资20万元、为社会捐资10万元。

2010年,公司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2013年9月,公司由个人独资企业转换为集国有、集体和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陕西供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绿色家园 实现企业愿景的追求

2012年10月,盘龙茶业计划总投资1.5亿元的陕西省盘龙茶业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赢得了市、县委和政府大力支持鼓励、得到县直13个部门和红椿镇的协力援建。建设中,又与省供销社下属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茶产业链综合开发股份制合作成功。形成了与北京中国供销集团总公司和西北五省省级供销社体系的对接;围绕地方富硒产业,文化科研服务产业中心,与安康学院多方位的校企合作。

至2015年6月,累计资产投入2个亿的盘龙茶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红椿镇,成为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全国富硒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的靓丽标志。

——“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上游原料基地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贸易龙头+科技文化综合服务+市场平台”的下游商品营销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产销科学对接,产业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彰显出了时代特色。“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孙洪军的影响下,全县由30余家茶叶粗制厂发展到273家;上规模清洁化智能化茶叶精制厂由3家发展到23家。

——为深山农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安居乐业,走城镇化道路创造了条件。公司流转土地,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技术,当上产业工人;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集约化兴茶,公司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消除了茶农顾虑,实现了从茶树到茶杯的全程安全可控目标;全县茶园面积由2005年12万亩,扩展到近20万亩;紫阳优秀茶种繁育将在3年后全部取代外来茶种;每年为实现农民就地创业就业达180多人。

——多条智能化、清洁化生产线和电子商务,具备了出口产品和对外贸易的需求条件。立体营销和特色服务,形成了产销互促的态势,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促使茶农多项增收,茶农户均收入达5万余元,兴茶热情得到大大提高。他的企业发展模式,有效地改变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茶产业成为风生水起的朝阳产业。

——自身的企业成为紫阳茶文化的窗口。孙洪军把公司当做地方文化特色的浓缩点。公司的茶文化展示区、品茗轩、演艺厅,让人联想到传统手工制作“贡茶”的时代情形,浮现出从紫阳蜿蜒伸向远方的茶马古道;一帧帧名人字画,一环环娴熟的茶艺表演,一曲曲悠扬委婉的民歌,让人仿佛在千年的时空中穿行。他把公司视为传播与放大紫阳文化的平台。从历届富硒茶文化节的举办,到历次参加域外茶事活动;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名人、学者、专家采风或调研,到本地平时举办的任何文化活动,孙总总是以后勤者的身份做到完美服务。他还主动与陕西邮政总公司联合,邀请省内近20位文艺界知名人士作客紫阳,品茶论道,为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他每年用于文化投入不下50万元。“对文化的投入就是使企业受益。”这是他的独特见解。

并非利己煮好茶,且作园丁福天下。这是对茶王孙洪军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紫阳县盘龙茶农
老党员“卖”茶忙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五(5)萤火虫中队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一个毛绒玩具就能拉动脱贫?——紫阳县新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攻坚
一个深贫镇的“预习课”——紫阳县毛坝镇“重眼下脱贫更重长久致富”
武汉盘龙广场银兴影城
用好一把“叫鸡米”——紫阳县毛坝镇盘厢河流域壮大村集体经济
“早春茶”开采
遥远的盘龙塘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