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浙江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6-01-24 02:45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
中国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龙井茶产区出口额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

一、2015年产业发展回顾

(一)茶叶生产平稳增长

据浙江省农业主管部门汇总,2015年全省茶叶面积295万亩,同比增长2.68%;茶叶总产量17.1万吨,同比增长1.18%;农业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7.69%。其中,名优茶产量8.02万吨,同比增长10.93%;农业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3.46%。龙井茶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4.17%;农业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4.69%。

2015年茶叶生产主要特点:

1.气温偏低、开采略迟,全年生产季节长、茶叶品质好。春茶最早于2月13~14日在温州永嘉与丽水莲都开采,比2014年的2月3日迟10天。2~3月气温偏低,但没有出现冻害气象,进入3月大部分日气温在8~20℃,除4月初持续3~4天的高温而引发生产“洪峰”,春茶季节总体气候适宜茶芽正常生长与有效成份积累,确保了品质的提高。夏秋茶总体气温平稳,没有酷热,生产时间拉长到11月上旬,也是难得的生产季节最长的年份,夏秋茶产量产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2.茶叶市场延续高档名优茶走低、中低档名优茶稳中有升态势,产品结构调整持续加力。浙西南的香茶成为衔接名优茶与大宗茶的主导产品,发展形势喜人。部分生产红茶的地方,高档红茶产量减少,中低档红茶产量增加。金华的武义、浦江等地生产黑茶、白茶,虽规模不大,但效益不错。

3“.机器换人”持续推进。自2012年推广应用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以来,名优茶生产线产量和产值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15年全省新增32条名优茶生产线,累计已有101家茶企140条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年产量4856吨。

4.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不断显现。中央财政茶产业提升试点项目继续安排4000万元在临安、建德、松阳、景宁、龙泉、莲都、开化、永嘉、天台等九县(市、区)实施,有力促进了标准茶园建设和茶厂优化改造。各有关产茶市(县、市、区)相继出台一批发展茶产业的扶持政策,共同营造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良好局面。绍兴市、安吉县率先开展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首次将国际上通行的气象指数保险方式应用到茶叶保险上,将低温与茶叶经济损失率定量化、指数化。绍兴市有73家业主12569亩茶园投保,最高保额1885.35万元。安吉有皈山、溪龙两乡近万亩白茶园参保。丽水市莲都区、松阳县茶园种植保险试点涵盖霜冻、暴雨、内涝、泥石流、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造成茶树死亡和冻灾造成的茶芽坏死等范围,有3158户茶农11565亩茶园参保,保额达7212万元。

5.茶事活动积极有序,有效连接生产消费。2015年在省内外举办30多场包括第十三届温州早茶节、第八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2015中国茶叶大会暨第九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等在内的各类茶事活动。5月22~24日在郑州举行的第十届浙江绿茶博览会,以“浙江绿茶、品行天下”为主题,全省150多家企业参展。展会特设龙井茶展示专区,举行产业成就与品牌展示、名优茶叶展销、地方产品推介、茶道及茶文化表演等系列活动,吸引了2300多名客商和8万余名市民观展,300多家茶商与浙江省茶叶生产企业对接合作,签订供销意向金额11320万元,为历届茶博会中推介效果最显著的一次。

(二)国内茶叶市场总需求放缓,茶叶销售压力增大

1.部分产、销区市场库存增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下称中茶所)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58.3%的茶叶产区整体销量下降或持平,41.7%的茶叶产区销量有所增长,92%的产区高档茶销售量下降,下降幅度10%~20%不等。据国研网统计数据显示,代表性茶叶批发市场库存出现积压。省茶协驻鲁分会反映,分会会员集中的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商户中,非原产地的乌牛早茶和安吉白茶库存增加。

2.茶叶价格出现下滑迹象。中茶所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第2、3季度茶叶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99.4和98.3,6年来首次跌破100。示范县调研数据显示,春茶价格3年来连续下降,50%产区名优绿茶价格同比下降2%~5%,55%产区大宗绿茶价格同比下降5%~16%,70%产区红茶价格下降6%~15%,所有乌龙茶产区价格下降5%~17%,只有黑茶产区价格呈现增长。

3.国内高端茶产销量占比继续回调,大众茶消费渐成主流,包装多以简易、环保为主,价格更加亲民。六大茶类中,绿茶消费稳定,以松阳(丽水)香茶为代表的大众化茶叶销量仍处升势;黑茶、红茶等占比有所上升;白茶与黄茶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乌龙茶一线市场趋于饱和,消费群体朝二三线城市转移。

4.浙江茶叶主销区市场交易趋淡。据省茶协驻京分会反映,北京市马连道茶城已不见往日热闹场面,经营户销售萎缩,有的商户关门歇业,多年来马连道茶城一铺难求的繁荣局面已然改变。

(三)茶叶出口增长,浙江占比继续下降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出现一年增、一年减的“大小年”波动走势,2015年持续这种走势,在2014年出口量比上年减少的基础上,出口量值同比增长。

1.全国出口量值增加,各茶类有增有减

2015年,全国茶叶出口量32.5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额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其中绿茶出口量27.21万吨,同比增长9.2%;出口额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5.5%。红茶出口量2.81万吨,同比增长1.3%;出口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42.3%。乌龙茶出口量1.54万吨,同比下降0.1%;出口额8484万美元,同比下降5.2%。花茶出口量6045吨,同比增长4.5%;出口额5118万美元,同比增长8.6%。普洱茶出口量3284吨,同比下降3%;出口额3424万美元,同比下降12.5%。

2.浙江茶叶出口量值增幅低于全国,占比继续下降

2015年,全省茶叶出口量15.77万吨,同比增长6.11%;出口额5.20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48.54%和37.62%,同比下降0.76和2.27个百分点。

(1)所有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绿茶出口量14.99万吨,同比增长5.73%;出口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在全国绿茶出口总量和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5.09%和48.71%,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95.06%和94.24%。红茶出口量4380吨,同比增长5.09%;出口额1053万美元,同比增长21.3%。乌龙茶出口量1406吨,同比增长46.54%;出口额580万美元,同比增长18%。花茶出口量1852吨,同比增长16.8%;出口额1227万美元,同比增长14.94%。普洱茶出口量153吨,同比增长35.87%;出口额136万美元,同比增长169%。

(2)主要出口市场增多降少

2015年,浙江茶叶出口到92个国家和地区,前十位依次是摩洛哥47378吨,同比增长2.36%;乌兹别克斯坦10826吨,同比增长103%;毛里塔尼亚10757吨,同比减少1.13%;塞内加尔8063吨,同比增长3.7%;喀麦隆6816吨,同比增长23.25%;美国5713吨,同比增长3.23%;阿尔及利亚5704吨,同比增长9.04%;马里4739吨,同比减少7.62%;巴基斯坦4732吨,同比增长42.32%;冈比亚4209吨,同比增长9.44%。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的还有德国3494吨,日本3438吨,贝宁3369吨,俄罗斯3056吨,利比亚3042吨。

(3)出口茶叶单价下降

2015年,浙江茶叶出口平均单价3295美元/吨,同比下降3.57%。

二、2016年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1.全国茶叶产能持续增长对浙江省影响不断加大,2015年主要销区市场部分品种压库现象传递的信息应引起重视。全省只采早春名优茶的茶园面积增加,茶园荒芜现象已在部分地方出现。可以预期,2016年茶叶产销平衡矛盾将更加突出。

2.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条件下,茶叶市场将加快形成居民自主消费为主导的新格局,由此而带来茶叶品种结构调整将持续,产品价格会稳中略降,特别是春茶中期,随着2015年茶叶库存集中出库,价格下滑压力将增大。

3.茶叶出口影响因素须高度重视。“蒽醌”影响尚未消除,输欧茶叶又被检出含高氯酸盐新型污染物;非洲国家疫情导致购买力下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国内生产成本高企但出口环节压价竞销问题依旧等因素,将继续影响茶叶出口。

三、若干建议

2016年2月4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省茶产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一)加强龙井茶品牌建设,抓紧落实启动依法有序拓展龙井茶产区工作

龙井茶市场需求总体平稳,稳中有增,这在近几年的市场调整中尤为难得。一是龙井茶家喻户晓,品牌影响深扎于不同层次消费群体;二是不同产区的龙井茶价格差异化,对市场和不同消费群体的适应能力较强;三是龙井茶市场空间大,货真价实的产品大有拓展空间。据专业机构调研,龙井茶市场容量约为12万吨,远远超过目前法定产区2.5万吨产量。龙井茶是全省惠及茶农最多、区域优势最强、产品认可度最广,产业规模、市场潜力、品牌影响力和对产业贡献最大的品牌。指导意见明确要依法有序拓展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对浙江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建议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和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抓紧实施扩大龙井茶产区工作,早日让更多茶农茶企受惠于龙井茶大品牌,使浙江茶叶在龙井茶大品牌的引领下物畅其流,行稳致远。

(二)加强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抓紧落实培育龙头企业工作

着力培育一批活力强、风险控制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茶叶企业群体,加快形成现代茶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是实现全省茶产业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支持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建议省茶叶主管部门及产区政府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争取和落实具体配套措施,特别是财政资金扶持措施,加大力度,将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发展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现代营销体系建设,抓紧落实制定茶叶出口拍卖规则工作

指导意见强调“推进茶叶拍卖交易”,对于促进茶产业发展特别是贸易方式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为保护茶农利益,世界上主要产茶国如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均采取拍卖交易这一方式。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多年,为创新我国茶叶交易方式准备了基础条件。能否顺利转化为发展动力,关键是要制定国家层面的“规则”,在茶叶出口方面先行先试,促进各类交易活动的公开化、透明化,巩固浙江绿茶出口优势。中央提出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创新外贸方式,实行茶叶拍卖制度正当其时。应从省级层面积极协调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制定国家法规或部门规章,为实施茶叶拍卖铺平道路。

猜你喜欢
龙井茶产区出口额
各石材产区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出应对措施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澄海玩具产区:企业差异化发展
杭州龙井茶园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