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苗应用中医药综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2016-01-24 06:24周国庆陈煜民何帮剑姚新苗指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苗口服液骨质疏松症

周国庆陈煜民何帮剑姚新苗(指导)

·名老中医经验·

姚新苗应用中医药综合防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周国庆1陈煜民2何帮剑1姚新苗1(指导)

骨质疏松症;辨证论治;姚新苗

姚新苗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姚教授从事骨伤及康复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颇多,现将姚老师诊治骨质疏松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痹”、“骨痿”范畴。姚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肾虚、脾虚、肝郁与血瘀,但往往同时夹杂风、寒、痰、湿、热等外邪或邪由内生而痹阻经络,病性多表现为本虚标实。骨质疏松症的疼痛主要体现在“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两个方面。脾肾不足为该病致病之根本,脾肾虚必定影响气血运行,气虚则无力推动,气虚血瘀,表现为“不荣则痛”。六淫、邪气内生以及气滞血瘀则表现为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肝肾同源,母子相生,精血同源;肝失调达则耗伤阴血,肝血不足可致肾精亏虚;肝旺乘脾,肝郁脾虚,肝气郁结又致气血郁滞,因此肝郁亦是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病机。

2 以补肾健脾活血为基础,辨证论治

2.1 补肾健脾活血基础方——益骨口服液(益骨汤)[1]

姚教授通过长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以补肾健脾活血为原则,研制了益骨口服液,以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补肾壮阳,地黄滋阴补肾,淮山药益气健脾,丹参活血通络,共奏益肾健脾,活血止痛,消除骨痿之效。实验研究[2-7]表明,益骨口服液安全无毒副作用,能提高去势大鼠痛阈,抑制大鼠骨质疏松疼痛,其机制与降低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素(ET)、血小板活化功能(CD62p、CD63)等微观分子有关;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血清骨钙素(BGP)、血清Ca2+水平,抑制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含量,提示益骨口服液能改变骨质疏松血瘀病理状态[8]。临床应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总体优良率达91.67%,表明益骨口服液防治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作用[9]。

2.2 辨证论治,随证加减 骨质疏松的治疗基础是补肾健脾活血,在此基础上,应随证加减,如肝气郁结在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中较为常见,需加强疏肝解郁。临证之时更需鉴别有无风寒、湿热、痰瘀,酌情予温经通络、清化痰湿、破血逐瘀等法。

2.2.1 补肾需阴中求阳 益骨口服液兼补肾阴肾阳,姚教授在临证之时针对肾阳虚往往合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根据病情可酌情在滋阴之中配入少量桂、附以温阳,意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意,而不是峻补阳气。根据病情,姚老师常酌情添加狗脊、川断、杜仲等品,加强补肾之功。

2.2.2 健脾护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脾胃虚弱患者,姚教授往往合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同时临证之时关注胃气,以通为顺,酌加焦山楂、焦神曲、炒谷麦芽、炒鸡内金等消食导滞以护胃养胃。

2.2.3 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治则。绝经期妇女往往伴有情绪的异常,常伴有胸胁部胀痛、失眠等肝气郁结之象,姚老师常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于肝脾不和,姚教授则合以四逆散、逍遥散等;胆胃不和则合用小柴胡汤;肝郁头痛较甚者,加川芎、白芷;肝郁失眠者加远志、酸枣仁、煅龙牡等;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

2.2.4 注重化痰化湿之法 骨质疏松多发于老年人,常伴肥胖,往往多痰多瘀。湿为阴邪,其性重滞,易伤人阳气,阻碍气机,其性黏腻,病程长,因此,治疗骨质疏松症在补肾健脾的基础上,针对痰湿予温化、清化,灵活运用健脾化湿、利水渗湿、祛风胜湿,同时,祛湿不忘理气,以求“气化则湿亦化”,兼顾三焦的决渎及膀胱的气化。化痰常用半夏、陈皮、茯苓、贝母、枳壳、厚朴等,清热利湿常合龙胆泻肝汤、四妙丸,利水渗湿常合五苓散,祛风胜湿多伍独活、寄生、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等。

2.2.5 掌握活血与破血之度 老年人多瘀,化瘀之法需掌握其度,不可一味破血逐瘀,鸡血藤、元胡、川芎、丹参、郁金、赤芍、牛膝等为姚老师常用活血之品,对于气血虚弱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宜在补益气血的基础上予活血化瘀。若瘀证确实较重,尤其对于自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则加用三棱、莪术,必要时予炮山甲、水蛭等破血逐瘀。同时,化瘀不忘行气,酌情添加川楝子、陈皮、枳壳等品。

2.2.6 善用虫类药,搜风通络 姚教授针对骨质疏松痹阻经络的特点,常运用虫类药,如白花蛇、乌梢蛇、僵蚕、蜈蚣、全虫、地龙等搜风通络。虫类药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强而持久。针对痹痛,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用几味虫类药,以提高疗效。

3 “急则治其标”,结合针刀等理筋技术,强调“经络以通为用”

骨质疏松以“骨痿”为其本,病位在“骨”,但姚教授指出治“骨”应不忘“理筋”。中医骨伤科总体体现的是“筋骨整体观”的理念。尚天裕教授确立的骨折治疗原则即包括“筋骨并重”,提示“筋”的重要性。骨病及筋,反之,筋伤亦可影响骨的“代谢”。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受限,进而经脉痹阻,筋失濡养,筋不为用。筋病,同样会导致气血痹阻,影响骨的滋养,现代医学表述为骨缺乏应力的刺激,将加重骨痿的进程。因此,姚老师在临证之中,往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经络痹阻之实证痛证,给予小针刀治疗,体现了中医“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通过仔细的触(切)诊,重视对“筋结点”、“筋痉挛”的针对性治疗,遵循针刀医学网眼理论、弓弦力学系统理论,对病变组织进行剥离粘连、松解挛缩、疏通堵塞,可有效地起到减张减压、促进局部微循环、镇痛、调节免疫以及调整软组织平衡的作用。通过“理筋”而促进骨的代谢,强调的是“经络以通为用”,即“筋为骨用”、“骨病治筋”的学术思想。研究表明[10-11],小针刀治疗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有明确的缓解疼痛、改善证候的作用,且见效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少。姚老师认为除了推拿(手法应柔和)之外,针灸、拔罐、火龙灸、粗盐包热敷、蜡疗等亦是广义的“理筋”手段,以期达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4 治未病之导引——注重运动养生,强调“动静结合”

姚新苗教授提出骨质疏松症更需注重“治未病”。在骨与筋的关系上倡导“筋为骨用”、“骨病治筋”,强调“动静结合”,指出需要将现代康复理念与中医导引技术相融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包括针刀、药物、导引、针灸等,积极控制疼痛,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均衡饮食、每天适当的日照。同时强调中医导引中的“三调合一”的理念,即调心、调身与调息。调心,可以调节情绪;调息,通过对呼吸的调节与控制,改善机体的机能;调身即动静结合的运动养生观,即华佗所提倡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姚新苗教授还指出,导引作为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养生和治疗手段,历史悠久,其在脊柱常见病症的防治上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与现代康复医学注重主动自我治疗的观点不谋而合,但诸多的导引功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归纳、整理,更需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要融合现代脊柱康复医学的研究成果,如对局部稳定性肌如腹横肌、多裂肌、颈部深层肌群等更深入的认知,包括“前反馈”机制,上、下交叉综合症的概念等。现代脊柱康复医学同时还重视对呼吸功能的训练,呼吸力学对姿势与脊柱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呼吸运动的正常化是脊柱病症康复的基础,协调腹部对呼吸的支撑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上述原则同样适用于骨质疏松。目前,呼吸训练的重要作用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针对膈肌、盆底肌的训练。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69岁,初诊2013年11月1日。主诉:反复腰背部疼痛半年,加重1周。患者于半年前因腰背部疼痛不适就诊,骨密度检测提示:“严重骨质疏松症,T值:-3.8”,予“福善美”70mg,1周1次,口服治疗,腰背部疼痛有所缓解,但时有反复,隐隐作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久立、久坐及弯腰、咳嗽时均疼痛加重,1周前不慎腰扭伤后,疼痛明显加剧,影响睡眠。患者无发热恶寒,胃纳欠佳,小便无殊,有时便溏。查体:胸腰椎棘突多处轻叩痛,T9~L4多处椎旁压痛阳性,弯腰活动轻度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胸廓挤压试验阴性,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诊断为老年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诊断:骨痿,脾肾阳虚证。治以补肾健脾、活血通络。拟方:山药、薏苡仁、自然铜各30g,骨碎补、丹参、仙灵脾、补骨脂各20g,生地黄15g,续断、地龙、生山楂、夏枯草、百合、陈皮、蜜甘草各12g。7剂。因疼痛较剧,姚老师结合小针刀治疗,仔细触诊,探寻压痛点、“筋结点”,予针对性的松解,并对椎旁肌痉挛行多点深筋膜层松解。操作时患者俯卧腹下垫枕,予0.25%~0.5%利多卡因合维生素B12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每点1~2mL行局部皮下浸润麻醉,选用汉章牌4号细针刀,0.80mm×50mm规格,按四步进针法进刀,垂直于皮肤快速进针,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出针。同时,姚教授对患者进行详尽的健康教育,鼓励其坚持步行、做操,包括进行呼吸运动训练。1周后二诊,在前方基础上加太子参、茯苓各12g,加强健脾益气之功,并再行1次针刀治疗,患者腰背部疼痛基本缓解。以后隔2周复诊1次,共2个月,患者自述能步行站立较长时间而无腰酸背痛。之后,患者定期服用益骨汤颗粒剂,随访两年,未再出现腰背部疼痛,并且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

按:该患者以益骨汤为基础,加用薏苡仁、陈皮、生山楂增强健脾和胃之功,自然铜、续断入血行血以散瘀滞之血,生地、百合养阴宁心,地龙通络,结合小针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兼顾“不荣则痛”与“不通则痛”两种疼痛病机,同时,结合详尽的健康宣教与运动指导,经2个月的治疗调理,患者胃纳夜寐俱安,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

[1]姚新苗,黄绳武,施听磊,等.益骨口服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9,26(12):1034-1037.

[2]李桂锦,姚新苗.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阈及骨密度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8):1004-1011.

[3]姚新苗,黄真,吴刚.益骨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11,28(10):880-885.

[4]姚新苗,朱胤晟,平佃辉,等.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外周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2,24 (11):7-10.

[5]姚新苗,冷涛,张云鹏.益骨口服液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6-8.

[6]姚新苗,朱胤晟,应建伟.益骨口服液抑制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疼痛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 (8):1005-1009.

[7]姚新苗,徐禄基,冷涛,等.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血清激素及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 (12):880.

[8]朱胤晟,姚新苗,吕一.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血瘀病机微观分子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3,45 (5):71-72.

[9]姚新苗,唐晶,徐禄基,等.益骨口服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6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3):164.

[10]田和炳,李兴勇,蒋晓明,等.小针刀治疗重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120例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 (10):66-70.

[11]梁健.小针刀疗法干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1):1174-1176.

(收稿:2015-12-02 修回:2016-01-04)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浙江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GZS2012015);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No. Y20143153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05);2杭州市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推科(杭州 310007)

周国庆,E-mail:mobei7178@163.com;Tel:18069879926

猜你喜欢
新苗口服液骨质疏松症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毕清云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Systematic Evaluation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udilan Xiaoyan Oral Liqu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urutive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东乡区颁发第二届“杰出新苗奖”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