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棉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2016-01-25 06:10赵玉灵
种业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蕾期棉田整枝

赵玉灵

(郸城县农业局,河南 郸城 477150)

杂交棉制种,不仅要求种源搭配科学合理,父母本亲和力强,能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还要配以适宜的栽培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确保高产高效。

1 基地选择

一般要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土壤肥沃、蓄水保肥能力强,地势平坦、通风向阳、排灌方便,无或轻黄枯萎病,常年活动积温在3500℃·d以上,无霜期200 d以上,自然灾害少的地块作制种田。

2 种植模式

2.1 麦棉套种“四一”式

这种模式种植带宽120~140 cm,种4行小麦1行棉花,小麦行距20cm,棉花行距120~140 cm,株距26~30cm,密度2.56万~2.90万株/hm2。

2.2 葱(蒜)棉套种“五一”式

这种模式种植带宽120~140cm,种5行洋葱(蒜)1行棉花,葱(蒜)行距17~20cm。葱(蒜)收获后,等行距种植棉花,行距120~ 140cm,株距27~31cm, 密度2.40万~2.90万株/hm2。

2.3 春棉纯作模式

预留春地,等距种植,行距120~140cm,株距28~32 cm,密度2.40万~ 2.70万株/hm2。该模式便于管理,有利于壮苗早发,提前搭好丰产架子,而且棉花成熟早,产量高,种子饱满度好。

3 整地施肥

3.1 冬耕

春地或麦棉套预留地,进入“大雪”就开始冬翻冬冻,加深耕作层至25~30cm。

3.2 春耕施肥

在翌年3月下旬结合整地,施入农家肥60~90t/hm2,和N、P、K三元复合肥375~450kg/hm2,或氯化钾150kg/hm2、磷酸二胺300 kg/hm2,施肥后耙平保墒。

4 育苗移栽

4.1 育苗方法

有营养钵育苗和方块育苗两种方法。土质偏沙的棉田宜用营养钵育苗,便于取苗移栽;土质较粘的棉田可用方块育苗,但取苗运苗较慢且易伤根。总体来说,营养钵育苗不伤根、不碎钵、缓苗快,较为理想。

4.2 苗床选址

一般在棉田内分段建床,尽量选择地势平坦、不积水、便于排灌、背风向阳的地方建苗床。

4.3 营养土配制

按每公顷大田需苗床300~375m2的标准,备钵2500~3000个,营养钵肥料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床土的比例一般为1∶9,有机肥料不足时,可每10m2用500g硫酸钾、500g钙镁磷、500 g硫酸铵。钵土加入多菌灵3.75kg/hm2、呋喃丹3.75kg/hm2,以防治病虫害。

4.4 制钵

一般要求营养钵直径6~7 cm、高8~10 cm,方块长7cm、宽7 cm、高10cm。制钵前先喷湿钵土,以钵土“手握能成团,平胸落地散”为宜。营养钵装土后轻轻墩实抹平,土面距上边沿1.5cm左右。

4.5 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5℃左右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5-10日之间抢晴播种,阴雨天不播种。先浇透底墒水,待水下渗后随即播种,然后用五氯硝基苯3.5~4g/m2掺湿润细土,均匀覆盖在营养钵上达2 cm左右厚,以防治立枯病。

4.6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要做到“一控二防三及时”,即控制好苗床温度、湿度;防止高温烧苗,防止高脚旺苗、低温弱苗(铁秆老苗);及时通风炼苗,及时间苗拔草,及时防治病虫害。播种后出苗前坚持不揭膜,以增温保墒,棉苗基本出齐后,控制床温25~30℃,以促苗早发。随着苗龄及天气变化,逐步通风炼苗,移栽前5~7d应昼夜揭膜炼苗,以适应自然环境。但要注意在炼苗期间,如遇寒流、大风及阴雨降温天气,应及时盖膜护苗。苗床尽量不浇或少浇水,如确需浇水应选晴天小水细浇,浇后随即盖膜提温,切忌大水漫灌。

4.7 移栽

当5cm以上日平均地温在18℃以上时即可移栽,父母本株数比例为1∶6~1∶8。移栽前要喷一次出嫁药,配方为杀虫剂(多菌灵500倍液或杜邦克露1000倍液)、杀菌剂(菊酯类及内吸类)加营养剂(天丰素或活力素或1%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以防棉苗带病虫进田。浇好出嫁水,粘土移栽前两天、沙土移栽前一天浇水,待水下渗后不沾手为宜。移栽时要去掉病苗、弱苗、散钵苗及无头苗等,移栽深度以钵面低于地面2cm为宜,大小苗应分开栽,以便对小苗重点管理,从而达到苗齐、苗匀、生长一致。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查苗补栽 移栽后5~7 d,及时检查,缺苗处及时补栽大苗,也可在整枝时于缺苗处留1~2个营养枝。

5.1.2早期中耕 棉花前期可只在行间中耕,中耕深度6~10 cm,注意雨后要及时中耕。

5.1.3控制肥水 棉花苗期浇水易降低地温,影响发苗,也会加重苗病,因此杜绝大水漫灌。如确需浇水,也应开沟浇小水,浇后及时中耕破除板结,促根下扎。5.1.4 病虫防治 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蓟马、盲蝽蟓等,要严格按照防治指标及时防治。为确保棉苗顺利渡过“三夏”,应在麦收前喷一次药,预防上述虫害发生。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等,可用甲基立枯磷或五氯硝基苯500倍液灌根,也可用杜邦可露、多菌灵常量对水喷雾。

5.2 蕾期管理

5.2.1追肥浇水 地力较差的田块可追施尿素120~150kg/hm2,墒情差时要及时浇水,高肥力棉田不追肥。

5.2.2化学调控 长势偏旺的棉田可用缩节胺适时、适量叶面喷施进行调控,注意不重喷、不漏喷,弱苗田以促为主。

5.2.3整枝中耕 整枝适用常法,早去叶枝以减少养分流失,做到叶枝不过寸、赘芽不过指。缺苗处就近株留1~2个营养枝,遇有虫害、雹灾等影响出现多头棉时,留三个长势较强的枝条做主枝,其他枝打掉。蕾期中耕要深,一般8~10 cm,盛蕾期可把深中耕、锄草、培土结合起来进行,培土要在地膜清除后进行,并且要将土培到棉秆基部。

5.2.4防治害虫 抗虫亲本应及时防治棉蚜、飞虱、棉盲蝽、红蜘蛛等,非抗虫亲本还要适时防治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5.3 花铃期管理

5.3.1重施花铃肥 按照“见花施肥,花施铃用”的原则,一般施尿素300kg/hm2。

5.3.2浇水排水 若制种田10d以上未降雨,应考虑浇水,浇水宜采用沟浇,切忌大水漫灌。若遇棉田积水,要及时排水。

5.3.3化学调控 在蕾期化控的基础上,于7月中旬用缩节胺22.5~30g/hm2,7月下旬打顶后用缩节胺30~45g/hm2,分别对水1125 kg/hm2均匀喷洒叶面,对长势弱的棉田要减少缩节胺用量和次数或推迟化控时间。

5.3.4整枝打顶 结合田间管理,及时去除主茎上的营养枝,按照“时到不等枝,枝到看长势”的原则进行打顶,一般在7月15-20日打顶,8月10日前后打边心。

5.3.5中耕 雨后或浇水后及时进行浅中耕。

5.3.6补施盖顶肥 对长势较弱的棉田,于7月20日前后再追施尿素150kg/hm2。

5.3.7去雄授粉 棉花制种期一般在7月5日至8月20日之间。制种开始前一天,应将已成棉铃及花朵全部摘除干净。在制种期间,于当天下午将母本第二天要开的花全部去雄干净并作好标记,同时将剥下的花冠随身带出田间,第二天上午采集父本雄粉逐个授粉,授粉要匀,粉量要足,以防歪桃和落铃。授粉最佳时间为当天上午9-11时,母本授粉后1.5~2 h不遇雨即为成功,如授粉期上午遇雨,可将雄粉采集后放入保鲜柜,待到雨后补授,但延时越长授粉成功率越低。制种期结束后,应将母本田花蕾及时清除,以免养分流失。

5.4 吐絮期管理

5.4.1施肥浇水 对脱肥瘠薄棉田,可用10%尿素溶液加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肥,7 d一次,连喷2~3次。后期浇水不宜重新开沟,以免伤根。5.4.2 及时整枝 要随时摘除毛耳、赘芽,以节约养分,促进结大铃并减轻第4代棉铃虫危害。

5.4.3适时采收 棉花在9月初陆续吐絮后应及时采收,一般以棉铃开裂10d后采摘为宜。采收后要及时摊开晾晒,防止堆放起热损伤种子。严禁使用催熟剂,以免降低种子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世刚. 杂交棉制种方法及措施[J].种业导刊,2010(7):23-24.

[2] 张玉娟,韩秋成,任爱民,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三系杂交棉制种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5(4):12-14.

猜你喜欢
蕾期棉田整枝
蕾期低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番茄植株整形的研究综述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整枝与密度互作对冀棉958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番茄整枝有技巧
棉田播种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棉花萌发期抗旱性与苗期干旱存活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