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

2016-01-25 17:57严俊乾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期

严俊乾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精准扶贫是关键一招。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应该运用“大数据”思维,用全体数据代替随机样本,让数据“发声”,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定位,做到精准扶贫。

关键词:“大数据”;“十三五”;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TP393;C91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02

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六月份到贵州省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同月,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扶贫开发,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省份书记的表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述之一,据统计,"精准"一词在16名书记的讲话中共出现107次。那么如何切实定位精准、管理精准、预测精准呢?我们必须借助“大数据”的思维和“大数据”的技术,真正做到“精准”二字。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原理分析及技术支持

(一)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作者舍恩伯格这样告诉我们:“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能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看清微生物一样,大数据要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信息化社会数据“爆炸式”增长,体量巨大提出的。因为截至2011年底,全球互联网总数据存储量已达100亿TB以上,并以59%以上的年增长率增长,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得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大数据的核心要义是获取有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数据显示、实时处理数据。从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上来把握,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V”特征。即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y),数据要求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

(二)“大数据”对精准扶贫的原理分析

“大数据”对精准扶贫的技术支持主要运用第一点。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直到最近,私人企业和个人才拥有了大规模收集和分类数据的能力。过去在小数据时代,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模式。统计学家指出,随机抽样关键在于选择样本的随机性。但在现实过程中,实现样本的绝对随机性非常困难,一旦采样过程存在偏见,分析结果就会相去甚远。以人口普查为例,政府每年都会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经济和人口进行很多次小规模的调查,尽可能实现样本的随机性。但是无论如何,只要忽视了其中任何一方面,必然难以形成精准的结果。采样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数据获取最多的信息。但当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可以运用计算机处理获得的海量数据时,抽样调查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当我们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掌控“大数据”的技术,当我们拥有全部或几乎全部的贫困人口数据时,我们就能从不同角度,深入细致地观察和研究数据的方方面面,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三)“大数据”对精准扶贫的技术支持

推行大数据扶贫管理模式,就是在综合利用遥感遥测、网络宽带、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扶贫产业、人口、环境等相关数据,整合农村、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息,了解和掌握贫困对象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为扶贫工作提供贫困地区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地理等复杂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仿真化、可视化等决策参考,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在此过程中,要高质量建设好扶贫大数据信息库,客观准确的采集数据信息,数据要准确、实用、全面,兼顾重点和一般,电荷面,实行动态更新管理,相关部门要协同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核实、汇总,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无误,对扶贫数据采集分析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二、如何借助“大数据”实现精准扶贫

(一)运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帮扶对象

精准扶贫首要问题就是精准定位扶贫对象。传统的扶贫是通过选择样本数据的方式,用最少的数据获取最多的信息。(在上文已经提过,如果所选择的数据没有较强的随机性,这种方式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而“大数据时代”的扶贫变革方式是由样本数据的分析转向全覆盖式的大数据分析。变过去缺少数据支持的粗放式扶贫模式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集约式扶贫模式。精准定位扶贫对象确定原则是根据中办发[2015]25号文件制定的。文件提出“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过去由于技术条件以及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对扶贫对象的识别往往停留在县、村一级。但运用“大数据”思维,我们可以实现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从而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对象网络信息系统及数据库。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录入过程也绝非易事,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两手抓”。一方面,需要有专门的数据录入小组自上而下按照层级划分走基层、录数据。相关部门要同时协同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核实、汇总,确保基础数据准确无误,对扶贫数据采集分析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另一方面,可以自下而上发动广大贫困农户。由国家颁布贫困标准,当然标准的制定必须是多维的。再发动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的监督管理力量,同时给予广大农户权利,发扬基层民主,让他们自行识别周围的人是否属于扶贫对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由此可以提高定位扶贫对象的瞄准效率,精准定位,一步到位。

(二)运用“大数据”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首先,在我们在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试图建立科学系统性的贫困户和贫困户识别系统并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建立扶贫对象数据库,以减少过往目标偏离的问题,提高定位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这种动态调整管理,可以极大克服以往瞄准目标静态、滞后的弱点。在动态管理中,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与管理。同时可以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管理,准确管理每一笔资金的流向,保证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在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我们可以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因为扶贫对象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可能永远是一部分人永远贫困。在通过对扶贫对象的定量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准确把握哪些人已经摘了贫困的帽子,哪些人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这样做可以及时更新数据,既省去了反复统计的繁琐,也极大地节省了社会资源。

(三)运用“大数据”对扶贫对象进行预测

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使我们实现了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的转变。最后,我们要做的是从大数据中预测扶贫需求,预判扶贫问题。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它通过把数学方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对扶贫对象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大数据的助力下也能有效实现预测。通过合理的预测,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扶贫对象的需求,正确处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资金流的方向,解决贫困农户最切身的问题。“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手榴弹炸跳蚤”的现象。同时,合理的预测极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并且提高了扶贫的效率。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大数据的作用完全取代。大数据预测给我们的只是参考答案,帮助只是暂时性的。扶贫决策的制定还需要我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大数据的合理预测,作出最科学的决策。

三、对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一)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十三五”报告中指出,要实行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所以将扶贫工作纳入我们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广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对干部实行脱贫责任制,进行脱贫工作考核进一步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扶贫工作就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系最好的“试金石”。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点管控扶贫专项资金的流向,确保不被领导干部挪作他用。要进一步防止地方政府夸大、隐瞒扶贫工作的进度。改变政绩考核片面以GDP衡量的方式,以区域内扶贫工作的进度作为衡量指标,以区域内共同富裕度、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因为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社会。

(二)配套政策要托底,防止虎头蛇尾

精准扶贫不能成为一阵风,而应该作为重点突破常抓不懈。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必须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为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前期可以说我们的开局不错,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所以我们的政策落地过程中不能出现断层的现象,不能让之前的努力白白浪费。特别是我们后期的保障政策一定要与时俱进,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调整。干工作要一诺千金,干工作最怕虎头蛇尾。有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我们还需要不断出台配套政策,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三)变“普惠式”扶贫为“适度竞争式”扶贫

我们过去的扶贫政策主要是以“普惠式”扶贫为主,这种方式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吃大锅饭”,必然出现大量的“免费搭车者”。这样不仅会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贫困人口缺乏自力更生、主动作为的意识。我们可以逐渐采取“适度竞争式”扶贫,不单纯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而是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单纯地只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贫困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相反,必须努力加强贫困人口的培训教育,提供脱贫致富的手段与途径,在扶贫项目上下功夫。真正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让贫困人口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才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不能忽视的城市贫困人口

虽然我们的扶贫对象绝大多数集中在贫困县、贫困村,但我们不能忽视的还有城市贫困人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就业远比广大农村好,但无一例外的是,每座城市都存在大量的无业者、残障人士等。由于缺乏谋生手段与能力,他们的生活只能勉强处于温饱线。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一块的扶贫工作。应该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城市的扶贫工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五)让贫困人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在扶贫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切忌一味蛮干。否则就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予扶贫对象生活上的补助,更需要关注的应该是他们的内在精神世界。我们要让每一位贫困者有尊严的活着。要用我们党员干部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来点燃他们内心对生活的向往,要让广大贫困人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广大贫困人口的梦想共同汇聚成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确保如期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用好精准扶贫这关键一招。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借助大数据的思维与技术切实让精准二字落到实处,要让广大贫困人口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广大贫困人口的梦想共同汇聚成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维克·迈尔-托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2015,3,15.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10,29.

[4]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

[5]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