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

2016-01-25 14:10赵增胂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大学生活动

赵增胂

摘要:构建与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是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条件。本文以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并给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从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来,各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诸多的探索,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多数高校尚未建成完善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现有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问题分析

2015年10月,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团总支面向2014、2013级335名同学进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参加调查的335名同学中,只有156名同学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不到50%。这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有:

1.缺乏教师指导。对“你在完成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42%的同学选择了“指导教师没有积极性,缺乏有效的指导”;而对在“若你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的好成绩,其关键作用的因素是?”33%的同学选了“老师的指导到位”。可见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2.缺乏时间保障。对“你目前还没有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46%的同学选择了“学习任务较重,没有时间精力”。由于理工科专业课程难度比较大,作业多,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中,普遍感觉到时间紧,对处理好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关系缺乏自信。

3.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虽然学校设有创新创业基金,但存在申报难、执行报销程序繁琐。对“你在完成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6%的同学选择了“经费很难申请,执行起来也不方便”。同时在创新创业项目评审中普遍存在不允许失败的观念,与创新创业活动风险大、成功率低的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一旦失败,则经费问题无法解决。

4.现有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不健全。对“你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9%的同学选择“在综合测评中有优势,有利于未来推免研究生”。说明学生既重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对自己能力的提高,也看重活动带来的实际利益。但在现有学生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推优入党、推免研究生等方面,创新创业活动所占比重低,评价标准也不够明确具体。

(二)未能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1.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时间成本高。中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力军。同时他们往往也是院系教学科研的主力,加之还面临着自己提升学历、评职称,结婚成家,购房、供子女上学等各种压力。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需要教师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多,必然会与教学科研工作发生冲突。对高校教师而言,评聘职称要的是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目前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暂时不能得到认定。

2.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付出回报问题没有较好解决。虽然我校在年终考核中,对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获奖的教师有一定的奖励,但仅限于成绩奖励,而没有指导活动的日常工作量认定;一旦项目不能获奖,则在学校现有评价体系中,教师的付出基本没有回报。这方面国内的部分高校有很好的做法,例如:华东政法大学的鸿元读书调研基金项目就明确规定:“每一个基金项目可获得1-3万元的资助。其中60%作为活动费用,40%作为指导教师指导费用。”“项目奖励年度前三名,奖金额度分别为3万元、2万元、1万元。其中50%用于奖励指导教师。”

可见,高校采取的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在不断出台,以我校为例,从2010年就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11年在教务处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还设置了课外学分等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能忽视由于这些措施比较分散,不够系统,激励效果还远远不能满足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学生层面

1.科学地认定创新创业学分。这是解决创新创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问题的关键。目前我校确定的是每名本科生需要修满6个创新创业学分。作为院系,需要积极调整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使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能更为有效地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跨院系专业的学分互认。

2.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表彰奖励体系。依据成就激励理论,在原有评优评先项目中,增设“创新创业先进个人”奖项;在学校“进德修业之星”、国家奖学金、优秀党团员等评选中,积极选树创新创业典型。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表彰奖励系统化、规范化。

3.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实施“3+1”IT工程师基本能力培养工程。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计算机学院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硬件维护能力、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程序编写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等四项IT工程师的基本能力。采取培训打基础与竞赛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扩大创新创业活动能够参与面。

4.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和物质保障。重点打造“IT实践社”这一学生社团。将原有“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与“IT实践社”合并,作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组织。场地保障方面,提供一间小型实验室,配备网络、微机、桌椅、黑板等设施设备,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5.制定科学评价方法。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建立容错机制。对因客观原因未能完成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项目,给予部分经费补助;对创业项目的评价既重奖项成果,又重实践探索和锻炼的意义。创新创业活动考核,坚持实践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

(二)教师层面

1.保障时间投入。在常规教学科研工作安排中,给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青年教师合理减负,适度减少教学工作量要求。

2.保证工作报酬。在教职工绩效工资管理中,规范认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工作量。制定《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项目审核、工作量认定标准、奖金分配原则等内容。保障教师获得合理工作报酬。

3.合理考核评价。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定体系之中。例如,计算机学院从2014年开始规定,教师在一个岗位聘任周期(4年)内,必须有不少于一次的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经历,否则一票否决。但像教师职称评定条件、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跨学校、专业互认等问题,只有学校层面才可能解决。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对策和途径,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张皓.大学生教育激励机制的支持体系构建[J].人民论坛,2012 (26):150-151.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27(5):64-67.

[3]李家华,陆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9-11.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