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理念研究

2016-01-25 01:05张洋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张洋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符合传统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演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础上革故鼎新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通过从国家、社会、国民三个层面的梳理,通过整理归纳当前政治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内涵、集体主义精神、公民主体意识等角度,希望探讨出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在理念层面的着力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理念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1

我们国家当前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其中“中国特色”是说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定性,点出与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同。从政治文化层面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长期对立,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击渗透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思维在文化、制度上的传输与压制对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事业必须有科学的理念做指导。本文通过从国家、社会、国民三个层面的梳理,希望探讨出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在理念层面的着力点。

一、国家政治文化理念

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情感、政治思想观念、核心政治价值体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内涵和支撑。其核心是政治学说和政治理论思想,政治制度是其凝固状态,政治体制是其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层面的政治文化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其本质上都是关于发展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发展方面,通过繁杂无序的社会现象总结出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前进,揭示了社会的规律和趋势,是不可缺少的思想武器。如何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准确的理解其科学体系,学习研究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原则,把握理论的整体方向和实质内涵,这就需要深入研究,由表及里的科学论证;其次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其过程中创新行程的剧透中国特色和民族形式的科学理论,最有代表性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等一系列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系统的解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邓小平同志通过深入研究国际和平发展时代特点等要求,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既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历史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胡锦涛统治科学思考中外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践行从严治党方针,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最新发展成果,也是国家层面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

二、社会政治文化理念

宏观上说,社会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它既是政治组织形式的外化标新,又是个人存在的载体,也是国家和个人联系的桥梁。在社会政治文化理念层面,最主要的支撑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其丰富内涵包括要自觉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代表这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为个人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保证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集体主义理念是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而非相悖的。在当前形势下,要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社会的共同利益,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损害到局部少数人乃至小集体的利益,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实行的国家所有制,并非以雇佣剥削为基础的私有制形态,分配上面也是遵循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这就突显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净及对集体主义伦理道德的本质要求。基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以集体主义作为引领社会积极向上风气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构建和谐政治文化在社会层面的直接体现。

三、国民政治文化理念

作为国家公民都对自己在一定社会关系和国家生活中的权利、地位和行为方式有各自的认识与把握,国民意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和塑造国民意识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稳定有着重大意义,柏拉图认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与尽可能的培养最好的公民”,国民意识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因此在人民中树立社会主义主体意识、法治意识是21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

在科学构建我国公民政治文化上,首先需要科学对待传统政治文化和当前面临的现实情况,即由传统的服从性臣民文化转向为现代的参与性公民文化。自由和平等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追求的目标,更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其次是培养国民的主体意识。国民作为承载丰富的政治符号,其主体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主体性及其在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自觉认识。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进行其他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国民在自身主体地位的意识上加强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宗华.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维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陈义平,王建文.中国政治文化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