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6-01-25 10:32商晋源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趋势对策农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重大改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许多因素阻碍着我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在居民消费中,绝大部分的消费是由城镇居民来实现的,农村消费规模过小,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农村居民消费的严重不足是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农村;市场消费;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02

一、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

2014年黑龙江省实现人均(GDP)37509元,比2003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1.3%。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继续提高,消费行为也将发生积极的变化,消费结构将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物质向精神的转变,生存向发展的转变,呈现出居民对生存消费需求逐步弱化,更多地对享受和发展消费需求的追加。随着生活消费领域的逐步扩大,进一步追求更广泛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等作用关系中的各种需求将是未来消费结构变化的阶段性特点。

(一)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于国家的一些惠民政策的实施,黑龙江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调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有所提高。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由2003年的46.25%下降到2008年43.08%。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反映贫富状况的通用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上述标准,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消费处于小康水平,且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

(二)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善,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转变。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随着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逐渐降低生存消费比重、不断提高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变化,食品支出比重逐渐下降,其他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比重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由2003年的人均528元提高到2008年的950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8.8%提高到29.5%。另外,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比重稳步提高。2007年,农村居民用于这3项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0.2%、9.5%和6.5%。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明显。

二、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偏低

第一,农民增收难度大、即期消费能力不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依然偏高的这些现状。从目前农村市场来看,农民有较强的消费欲望,但却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使得农村市场始终不能有效启动。其中主要原因是目前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仍显偏低,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第二,从农民收入水平的层次看,全省农村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很大,低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最低收入户和中等偏下收入户占农村居民总户数的40%左右。201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6.8%,在1000-3000元的占犯.5%,3000-5000元的占30.6%,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占30.3%。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带来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对刺激农村市场需求不利。收入水平的差距必然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上差异。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消费领域比较狭窄,居民用于物质方面的消费比重过大,收入集中投向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费领域,存在许多有待开发的消费领域,需要寻求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增长点,如保险消费、知识消费等。据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132.3元,这一低收入的格局必然限制了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善。消费力可以分为物质消费力和精神消费力。精神消费就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能力。精神文化消费,主要是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一般是高层次的消费。我省农村居民在精神文化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较大问题:一是精神文化消费比重过低,而且增长缓慢。2003年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占全部消费比重的29.5%,比1978年所占的3.64%,增加了25.86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农村居民物质上虽然日益充裕,但是精神文化消费上仍属贫困。二是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文化消费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状态中。如在己有的精神文化消费中,不少农民只重娱乐性、消遣性消费,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热衷于趣味消费,忽视健康消费。

黑龙江省农村市场消费单调、层次有待提高,这在居民的衣、食、用、住、行等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我省农民的享受型资料、发展型资料比重偏低,从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两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首先,家用电器的逐步普及是消费结构升级的最重要的表现。我省城镇居民的家庭家用电器普及率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其次,服务消费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标志之一。我省农村居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消费支出(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特别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仅占总支出的10%。和发达国家相比,服务性消费在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较低。可见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享受型、发展型资料比重严重偏低。

(三)居民消费预期严重影响储蓄与信贷

居民的家庭消费可支配收入具有持久性与波动性,因此居民在消费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储蓄与信贷方式。家庭不同阶段的需要具有内容的差异性和规模的不平衡性,要求有不同的经济支付能力与之相适应。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严重的受到消费预期的影响,使得居民在其他某些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下降,具体表现为:

首先,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成为影响农村居民即期消费不确定性的因素。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加,其中农民人均银行存款增幅高达369%。农民储蓄存款额占纯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0年的7.6%上升到2014年的18.6%。这反映出农民在收入逐年增加的同时,对未来消费预期存在不确定心态,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攒钱为子女,储蓄为养老的现象在农村仍普遍存在。

其次,现阶段居住、教育和医疗成为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预期消费的主要因素。所以农民不得不节衣缩食,减少开支,增加储蓄,以备患病之用。同时,近年来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这些都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

再次,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对农民的收入预期影响较大。农资价格的上涨,不但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还冲减了国家给农民的各项补贴,增加了农业成本。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无形中挤占了农民用于消费的资金,限制了农民的即期消费。

三、引导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方财力支农能力有限,因此在农村一些原有收人增长点的优势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必须开辟农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继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点。2007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132.29元,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140.36元、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为4191.34元、4773.43元,相比之下,我省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且增收相对困难。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继续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健全对“三农”的保障体系。按照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精神积极争取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水平,大幅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加强农业科技的运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继续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这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第二,继续实行“非农化”战略,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省应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进而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人。

第三,加强政府的引导,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和技能教育,改善就业环境。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因此,政府要继续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使农村的年轻一代掌握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基本技能,具有城市文明的基本素质,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劳动力。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我省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积极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逐步形成预防和解决工资拖欠、社会保障等问题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总之,要大力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根据我省农村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产业体系。如:加快建设龙丹、完达山、伊利等乳品加工基地,鹤岗、五常等粮油加工基地,双鸭山、鸡西、鹤岗等煤炭基地,大、小兴安岭林业采伐加工基地,大庆石油石化生产基地等,使这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应都注重自己的特色,发展壮大自己的品牌。

(二)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黑龙江省农民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失衡,即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因此,要促进消费增长必须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上下功夫,积极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工业品。工商企业应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开发生产适合农民消费需求的价廉物美的产品,重点发展操作简单、价格适中、不易损坏和使用面广的工业消费品。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让农民放心消费。农村市场消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农村产品结构的影响。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农村市场消费正面临着优化的大好时机,农村居民消费主要从生活必需品向中高档用消费品发展。

农村居民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对冰箱、彩电、空调等耐用消费有着强烈需求,这意味着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空间。所以,在调节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前提下,要加强农村市场产品流通径,继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多渠道开拓农副产品的市场供给和流通渠道,生产适应农村要的适销对路的商品,并尽快建立农户支持和保护政策。把农村最需要的商品送货到门,方便农民购物。如家用电器需要实型、耐用型、经济型和方便型的中高档产品。同时,企业也应该重视农民的这一消费需求,针对农民需求特点和农村消费环境生产出适应农村需要的消费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配合、促进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以市场需求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市场引导产业的调整和优化。

(三) 树立健康消费观念

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不仅使农村市场消费,品相对充足,激发了消费者消费的欲望,也使农村居民扩大消费变成现实。农村居民,在消费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黑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使他们逐步树立适应现代消费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念,使消费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不断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要实现农民的科学消费,就必须首先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反对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即要反对愚昧消费和过度的人情消费,反对低,级庸俗的消费行为,同时也要反对把节省与适度消费简单相对立的落后。消费观念要,鼓励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身心健康。其,次,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农民消费结构中享受资料、,发展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促进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者,受传统消费观念和现实收入情况的制约,农民形成了,节俭过日的习惯,没有形成消费的习惯。我国的传统消费观念是量入为出,而现在提,前消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观念。激活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积极有效地发展农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努力使农民树立消费信贷的新观念。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让农民更多地了,解消费信贷的积极作用,使信贷消费逐渐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要实现这些要求,就要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提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农民的消费教育,增加农民的消费知识,提高维权的能力。消费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消费观、消费知识、商品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以及生态环境教育。通过,消费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消费力。把消费教育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之中,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民的,科学消费创造基木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4-2014)[C].中国统计出版社.

[2]丁声俊,叶方恬.中外消费结构和食物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76-78.

[3]郑必清,王启云.走向21世纪的中国消费结构[M].长沙:湖南出版社,2010,1-9.

[4]吴风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与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1,(5):11-13.

[5]徐明焕.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的效应浅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12):5-9.

[6]苏志平,张克听.消费经济学[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

[7]陈启杰,曹迎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J],市场营销导刊,2013,32-35.

[8]李振明.经济转型与居民消费结构演进[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234-235.

作者简介:商晋源(1994-),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法学学士。

猜你喜欢
趋势对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初秋唇妆趋势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