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6-01-26 05:48张毅君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融合

张毅君

期刊教育出版与培训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张毅君

目前,全行业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已然是大势所趋,“互联网+”也成为当下炙手可热之词。在互联网时代,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中,编辑到底承担着怎样的角色,需要统一认识、阐述清楚。

我认为,出版编辑从来都是一门既专且深的学问,因而才有出版专家乃至出版大家之说。常识告诉我们,在传统出版时代,编辑的作用显然毋庸置疑,可以说是出版业的核心资源。近些年有人说,进入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编辑的存在价值将被弱化甚至沦为可有可无。我认为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至少非常片面。与之相反,编辑的功能和作用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中应更加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所不同的只是新兴出版业态对编辑的能力、知识和经验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最近,我陪同寿山同志到北京市民营网络出版企业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调研,其中有一家年轻企业,2008年开始创业,如今己有400多名员工,平均年龄仅27岁,主要从事手机阅读,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亿多,预计2015年将超过7个亿。在谈到如何确保产品质量、创建企业品牌时,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编辑流程和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的编辑队伍。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曾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其实出版界何尝不是如此。依我看,这一现象在数字出版和网络文学领域尤为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状况?其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未能实现“无缝衔接”。在互联网浪潮面前,传统出版企业着实观望了若干年,形象点说就是由于不知所措,因而无所作为。而大量互联网新兴企业则看好出版这一富矿,在传统出版企业犹豫观望之际蜂拥而入,由此带来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因此,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是专业队伍问题,是传统出版没有及时实现转型,出现了专业人才“断崖”而造成的后果。

这些年,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我们始终强调,传统出版转型升级是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就难以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目前“十二五”马上就要结束,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怎样的基础?

依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14年,数字出版总产值已经突破3 000亿,达到3 387.7亿,较上年增长33%。如果以有统计以来的2006年的213亿为起点,则意味着过去8年之中实现了14倍增长。在以书报刊为主体的传统内容产业中,电子图书收入近几年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从2011年的7亿元跃升为2014年的45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42.86%。

回顾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进程,在党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下,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们主要依据我国传统出版产业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从设立专职机构、制定专项规划、实施项目带动、筛选转型示范、强化版权保护、推动内外合作等多方面入手,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探索路径、奠定基础。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包括出版业在内的各个领域如何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有了明确而具体的依归。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这一总体要求,着手“十三五”时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伴随数字出版高速发展,新闻出版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专业队伍建设仍将是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前行必须不断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数字出版业务主管部门的视角,我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认清责任,更新观念,增强使命感。

编辑在通过融合而重构的新型出版系统中,既是传统出版优势的拥有者,也是新兴内容样态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必须认清自己在这一变革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任务和负有的责任。新时代的编辑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互联网+”的条件下,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源整合的数量和范围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对信息选择与产品加工的要求日益提高,因而编辑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责任不是减小了而是增大了,必须摒弃惰性依赖,增强使命感,以更加积极、自觉的姿态投入当前的重大变革中去。

第二,内容为本,技术为用,用户是导向。

融合发展是由内容、渠道、技术、营销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共同构成的系统工程。但无论传统出版还是新兴出版,内容都将始终占据首要位置。因为融合发展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工具,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形式和传播手段可以千变万化,但出版作为内容产业的属性不可能改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的基本职能也不会改变。因此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全行业都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两办印发的《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在推动新兴出版繁荣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传播正能量。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科技的重要驱动和支撑作用。作为新时期的编辑,函需主动了解把握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语义分析等前沿技术予以充分的关注与研究,不断提升新技术应用能力,使自己早日成为新兴出版的行家里手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还有,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环境中,用户需求和偏好业已成为出版内容、营销服务等抉择决策的重要导向,编辑还要及时并牢固树立用户意识、服务意识,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高层次文化需求为己任成为自己的业务行为习惯。

第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开辟新天地。

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是变革性系统工程,无论是工作方式的改变还是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对编辑而言,都将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需要按照数字出版新业态的要求对编辑流程重新构建,需要开发与新的传播渠道相适应的诸多产品形态,还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监控机制与新的质量服务保障体系等,这些都需要破除畏难情绪,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打开一片新天地。

第四,加强学习,强化培训,掌握真本领。

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实践不仅使我们深知引进人才的重要,也倍感提高现有人员新业务素质的迫切。对此,许多数字化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始终把在职编辑人员的学习培训置于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急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融合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强化的队伍建设,保障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不断向纵深挺进。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本文摘自《中国编辑》201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融合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