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举措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浅析

2016-01-27 04:33董永毅邵晞关冬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兽医疫病防疫

董永毅 邵晞 关冬梅

(1,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10036;2,江苏省连云港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22001;3,沈阳市于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0141)

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举措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浅析

董永毅1邵晞2关冬梅3

(1,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10036;2,江苏省连云港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22001;3,沈阳市于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0141)

动物疫病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制约畜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重大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随着动物疫情形势的不断演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工作方式受到挑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新思考和行之有效的新对策。

1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

1.1 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畜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及其比重的迅速提高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1.2 动物疫病形势严峻复杂

一方面,动物新发病和变异株不断出现,如H7N9流感、蓝耳病变异株;另一方面,老的动物疫病死灰复燃,常见并发病情况有所抬头,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等。加之我国周边国家近年来疫情不断,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总体呈现出复杂多变、新旧结合等新特征。动物疫病的这些新特点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1.3 动物及其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长期存在

当前,畜禽调运的流通环节难监管、难控制是动物疫病高发、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外疫传入和扩散的主要途径,典型事件如2014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如何加强畜禽调运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1.4 防控工作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因为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短板,基层疫病防控工作凭老经验和主观判断的做法仍然存在,通过实验室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对疫病发生发展作出评估、提出预警预报、进而提前做好防范的科学做法尚未得到广泛接受和采纳,整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处于应急和被动状态。

1.5 基层防疫体系和队伍仍然薄弱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欠账太多,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不健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装备缺乏。乡、村一级动物防疫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年龄严重老化,很大程度影响了疫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呼唤新思维

(1)树立动物疫情发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的理念,鼓励及时报告和处置疫情。和人类生病一样,动物疫病的发生也有其规律性和不可避免性。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所有兽医及养殖人员一旦发现疫情,必须及时报告,以便有关部门尽快确认疫情,最快、最有效地处置疫情。除了严格的报告制度,美国政府还想方设法鼓励各方及时报告疫情,甚至有 “宁可错报、不可漏报”的倾向。而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 “家丑不可外扬”思想一直在作怪,报告疫情怕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怕追究责任。因此,建立健全动物疫情报告制度,不断完善疫情追责机制,逐步实现疫情公开透明显得尤为迫切。对发生疫情的地区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一味问责,而要区分情况,分析是由于主观工作不到位还是客观的病原发生变异等情况出现。如果非人为因素和主观原因,发生疫情又能及时报告并消灭在小范围内,不但不应该追责,还应该予以表扬加分甚至嘉奖。只有这样,各级才能及时掌握动物疫病的真实情况,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和工作方案,真正把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落实养殖者强制免疫的主体责任,改变畜牧兽医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现状。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饲养、经营动物的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养殖环节的防疫状况不仅关系养殖者自身经济和人体健康安全,而且会对社会公众和整个行业产生影响,因此,养殖者有责任和义务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免疫、消毒等防疫措施。过去的提法 “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畜牧业以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为主要生产方式时期的应对策略。现阶段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规模化养殖渐成气候,已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也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在履行好对散养户防疫职责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到防疫监管上。

(3)改变传统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传统的工作方法中政府和畜牧兽医部门大包大揽的太多,责、权、利不明的现状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针对目前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应该更多地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疫病防控中宏观方面的调控,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用法律手段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用经济手段调控大方向,告诉人们哪些是我们鼓励的,哪些是我们反对的。畜牧兽医部门应该尽快实现由 “干事”到 “管事”的转变,将主要精力由具体从事免疫注射转为抓好防疫监管;由重防疫过程的检查考核转为重防疫结果的检查考核;由事后监管转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同时还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真正把精力花在重点工作方面,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新举措

3.1 积极培育社会化动物防疫服务组织

根据我国国情,农村散养户和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社会化防疫服务组织有存在的市场需求。同时,有无健全的社会化防疫服务组织也是实现防疫责任主体转移的关键。近些年来,一些地区在培育和发展社会化防疫服务组织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有的地方以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建立防疫小分队,小分队成员经培训考核后上岗,全程负责防疫工作;有的地方以自负盈亏的乡镇动物医院为基础,吸纳乡村兽医组成防疫服务队,常年从事防疫、诊疗等工作,实践证明效果也很好。这些社会化防疫服务队伍的出现,既解决了养殖户的防疫需求,又集中体现了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政策导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和办法,引导、支持发展这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免疫注射工作逐步走向市场。

3.2 严格流通控制和检疫监管

针对近年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流通管控屡屡出现问题进而引发疫情的现象需要我们狠下决心,加大对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的管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发布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可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范围、条件、用途等,建立指定通道制度以及跨省 (区域)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报告制度、准入制度、隔离制度和追溯制度,禁止动物由疫病高风险区域向低风险区域流动。进一步加强检疫监管,修订完善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理办法,建立促进病死动物有效回收和合理处置的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处置病死动物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避免病死动物流入市场。

3.3 强化动物疫病监测流调以及风险评估

在做好疫苗免疫预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面上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充分利用监测和流调结果,科学分析判断动物疫病流行态势,及时作出预警预报,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要做好此项工作,一方面需要各级财政加大对疫病监测和流调工作的投入,将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有钱干事。尤其要加大对县一级的投入,激活县级兽医实验室,充分发挥县级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要开展深入调研,总结集成各地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的做法和经验,实施关键点控制技术,不断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体系,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

3.4 坚持源头防控和综合防控的策略

在继续抓好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源头防控以及综合防控问题。结合农业部推行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结合实际大力推进相关疫病的净化工作,从源头上解决病原问题。具体实施净化过程可以选取污染面小、净化技术相对成熟的病种,先行先试、由点及面,由易到难分步实施,最终达到全面净化的目的。针对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强调生物安全理念,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宣传、倡导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引导养殖业主树立生态健康养殖意识,改善动物福利,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抗病力,尽可能减少兽药、疫苗的使用,降低动物的耐药性,生产优质产品。同时还要加强防疫监管,督促养殖业主自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义务,建立健全防疫制度,认真做好强制免疫和相关防疫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不得瞒报、谎报、虚报、迟报疫情。

3.5 加强基础设施和体系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有关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尤其是乡镇兽医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防控水平。进一步加强兽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核等方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官方兽医队伍;采取财政、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大力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改善和提高基层兽医服务人员的待遇。

猜你喜欢
兽医疫病防疫
“豪华防疫包”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